关注品德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才能让“活动性”这一基本特性有效落实于品德课堂教学中呢?一、明确活动目标;二、贴近学生生活;三、重视道德体验;四、体现以生为本。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就必须关注学生,体现主体性,让有效的课堂活动成就精彩的品德课堂。
  关键词:活动;实效;目标;学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只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于是,一上到品德课,不少教师对课堂上活动的设计苦苦追求。但热热闹闹的教学过后,我们不禁担忧: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多少体验和感受?形式各异的活动是否对儿童价值观的发展给予了引导,是否促进了他们人格的成长?教师们在设计每个活动时,是否考虑到活动组织的实效性?我们无法否认,不少教师更多地追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根本,活动实效性大打折扣。怎样才能让“活动性”这一基本特性有效落实于品德课堂教学中呢?我认为,可关注以下几方面,从而组织教学活动。
  一、明确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了一节课的核心价值,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教学时深刻理解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根本,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条件。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环节时,必须要以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宗旨,明确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活动的价值在哪里。倘若为活动而设计活动,即使活动再多也仅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再多也没有太多的收获。
  一位教师在执教《冬爷爷在哪里》“冬日疑案”这一部分内容时,提出“青蛙、蛇、刺猬哪去了”的问题。孩子们课外知识很丰富,你争我抢地交流着。接着,教师安排了“画一画”环节:这幅图中藏着谁呢?用水彩笔把画中的点连起来吧。其实,图中的动物就是孩子们已经知晓的冬眠的青蛙、蛇和刺猬。教师在孩子们已经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安排这一环节,显然是画蛇添足的设计。或许是教师在设计这一活动环节时,缺乏对活动目标的考量,仅仅是教材中安排了这一板块便原封不动地照搬。其实,这位教师完全可以舍弃这一环节,重新设计。如,组织“知识竞赛”,让孩子们说说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再配以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学得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只有明确目标而设计的活动,才会为课堂锦上添花。
  二、贴近学生生活
  教科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活动形式,是一线普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和依据。但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要结合生活实际有选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成长点,这样的活动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也能大大提高。
  如《逛商场》一课,就教材而言,单独购买复读机的活动安排不仅显得单调,而且离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较远。如果教师不加以调整,活动创设就缺乏真实性,学生感受到的是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知识和体验。这样的活动是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选择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物品(如零食、学习用品),创设模拟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课堂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根据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即使调整教学,促进目标的达成。
  三、重视道德体验
  品德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尽量让学生进入到角色的情感,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不仅有活动权,更要有体会权、发言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道德自主建构。
  我在执教《我来试试看》一课的教学,为了能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获得尝试的勇气,体会成功的幸福感,教材中“摘红环”的游戏就充分利用了起来。由于中间环大,两边环小,孩子们一下子就解决了难题。接着,换掉大环,在大小一样的前提下再组织孩子们动手操作。孩子们情绪高涨,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活动中,我随机采访这些孩子,让他们说说此时的心情或感受,从而达成共识:要勇于尝试,要反复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几项活动中,我也给孩子们说的机会,交流活动感受,不仅逐步达成了教学目标,也逐步完成了学生的道德建构。
  四、体现以生为本
  品德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知识学科,不应是教师支配儿童做什么,而是教师应激发儿童主动做些什么。因为,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一节品德课活动的设计,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设计出学生乐于参与的、需要参与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多给予鼓励和建设性的建议,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平等地参与活动、交流情感体验。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调整活动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以生为本”。
  如执教《喝水的学问》时,我提前两天留意孩子们每天喝什么水,什么时候喝水,怎样喝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选一选”环节:体育课下,又渴又累,老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你来选一选。(允许学生倒在纸杯里尝一尝)。孩子们争先恐后,有的孩子喝了还想再喝。水都喝完了,我让孩子们说说嘴里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虽有不少孩子倾向于开水,但仍有一些孩子喜欢喝饮料。好机会,我便立刻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口渴时,喝饮料好还是喝开水好?道理越辩越明,再加上我准备的一份关于饮料的资料介绍,孩子们都明白了少喝饮料多喝水的学问。允许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次体验、多次认识,从而获得更为生动的知识和能力,这就体现了“以生为本”。
  综上所述,要提高品德教学中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就必须关注学生,体现主体性,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真知与发展,让有效的课堂活动成就精彩的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与生活)课程标准.
  [2]王清平.品德与生活(与社会)教学新视野[M].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学校)
其他文献
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值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和客户用来作为评价活性炭性能的指标之一。通过活性炭对苯酚吸附值的测定实验,利用单因素变量法,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苯酚溶液初
教育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公民的培养。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去功利化”。  择校一直是广大家长最忧心也是最热衷的现象。择校,从一定侧面来看,折射出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教育的一种期待和对高质量教育的呼唤。“我交给我们的学校一个健康的少年,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爱,我们没有理由去责难。从另一个角度看,“择校”也是家长对教育的叩
摘 要:班级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环境,由导师、班委会和班级成员组成的班集体,在学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班级氛围、班级工作、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工作能力、责任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等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班级;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班级的基本组织结构  班级,是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对学生的各方各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
了解钴酸锂(LiCoO2)在酸性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存在形式,有助于从理论上指导该物质的合成工艺设计以及从报废LiCoO2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设计。将LiCoO2与NaHSO4·H2O和
摘 要:物理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它既强调理论知识的严谨,有对实践操作有很高要求。很多物理理论都需要演示实验的检验才能论证是否正确。所以,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国内和国际的知名院校学府都不约而同的重视在演示实验的投入。本文通过观察我国及国际院校在演示实验教学上的开展现状,发现我国在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理;演示实验;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一·孙益传》的"孙益"与卷四四七《忠义二·徐徽言传附孙昂》中所提及的"孙翊"实为一人。揆诸史料,凡以朱弁所作《奏状》或《忠义录》为史源的史
化工工艺管道的轴测图广泛存在于化工企业的设计和生产中,其表达接近于人们的视觉习惯,形象、逼真,从固定角度观察,有较好的立体感。分析了化工管道轴测图的表达方法和特点,
径向井压裂拥有成本低,增产效果好的优势,在小规模油藏的运用越来越多。基于水电相似原理,利用水电模拟实验,研究了径向井压裂产能,分析了不同裂缝间距和不同裂缝长度对于径
本文作者基于多年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体会,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看法,并希望广大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相关
如今,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在学生处于“叛逆期”的初中阶段,越来越多的初中英语教师把教学研究重点转向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过程,即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