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做到:(1)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2)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形.(3)有多种解决方法.
2.进行问题解决教学
(1)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2)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3)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必要时给一些提示.(4)讨论各种成功的解决,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核心.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智力和认知特点等构成了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应把数学概念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素质上,这是今天数学教学的方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如何实现问题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像、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问题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
高中数学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恰当地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4.例题中适当安排应用问题
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新教材的十章内容中共有41个例题是涉及数学应用的,占例题总数的14.6%,它们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难易适中,示范性强.
5.提倡探究性学习,抓住问题的关键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探究.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6.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凸显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一、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做到:(1)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2)能推广或扩充到数学各单元知识和各种情形.(3)有多种解决方法.
2.进行问题解决教学
(1)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2)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3)鼓励学生运用直觉去寻求解题策略,必要时给一些提示.(4)讨论各种成功的解决,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核心.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智力和认知特点等构成了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应把数学概念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素质上,这是今天数学教学的方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如何实现问题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像、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问题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
高中数学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恰当地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4.例题中适当安排应用问题
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新教材的十章内容中共有41个例题是涉及数学应用的,占例题总数的14.6%,它们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难易适中,示范性强.
5.提倡探究性学习,抓住问题的关键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探究.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6.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凸显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