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启蒙教学的的关键,而学习兴趣的开发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经常探讨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即:采用激励教育,通过“爱”、“趣”、“疑”、“信”、“誉”等方式,诱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励教育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一旦落下很难在短时间补上,所以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尤其重要,但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特别是如今在娇惯中成长的孩子,让他们去主动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厌学。因此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激励教育”就是这样的良药。
一、以爱“激”学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主动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要想让他们喜欢数学,首先要喜欢教他们的老师。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厌学,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动”的学而变为“主动”的学。这恰恰是老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我个人认为拉近师生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走进学生中。因为数学教师 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更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和他们唠唠家常,听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同欢喜共伤悲,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建立起爱的氛围。
二、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主动则成功,反之则失败。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一支粉笔一道例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为什么孩子们大都喜欢动画片呢?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动画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借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此我采取光盘教学模式,有时课堂上放光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儿童的特点,课堂上我还采用猜谜、讲故事、对口令、做游戏、亲自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几分之几”时,设计了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游戏,让小朋友来扮演小八戒,每个小八戒拿着一份去找对应的分数,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游戏中深深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重要性,同时为下一课分数比较大小做好了铺垫,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疑“激”学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意识地设疑激思,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既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性,,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例如: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让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置“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四、以“信”激学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战胜困难,才能不断进步。
学生获得自信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成功的体验,谁都知道,再也没有比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更能使人丧失动力的了,因此,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如:我在教学中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组适合各种能力水平的练习题,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上课时因材施教,设计问题照顾全面,提问问题有针对性,让每名同学都积极参与,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对他们回答的问题,给予表扬,让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取。
五、以“誉”激学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很快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语言。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学生从中不但感到教师的温暖,而且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有一种被别人及社会认可的感觉。从而大大的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所以请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赞誉的语言传达给学生。我在课堂上充分注意并利用了这一点。我经常对学生的些许进步给予肯定,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往往回答出很简单的问题,但这时一定要鼓励。“你太棒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将来一定非常了不起”。或轻轻的点头默许。这些细微的动作,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激励”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我们坚信激励教育可以成为托起小学教育的桥梁,明天的“太阳”一定会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激励教育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一旦落下很难在短时间补上,所以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尤其重要,但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特别是如今在娇惯中成长的孩子,让他们去主动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厌学。因此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激励教育”就是这样的良药。
一、以爱“激”学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主动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要想让他们喜欢数学,首先要喜欢教他们的老师。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厌学,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动”的学而变为“主动”的学。这恰恰是老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我个人认为拉近师生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走进学生中。因为数学教师 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更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和他们唠唠家常,听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同欢喜共伤悲,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建立起爱的氛围。
二、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主动则成功,反之则失败。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一支粉笔一道例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为什么孩子们大都喜欢动画片呢?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动画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借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此我采取光盘教学模式,有时课堂上放光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儿童的特点,课堂上我还采用猜谜、讲故事、对口令、做游戏、亲自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几分之几”时,设计了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游戏,让小朋友来扮演小八戒,每个小八戒拿着一份去找对应的分数,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游戏中深深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重要性,同时为下一课分数比较大小做好了铺垫,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疑“激”学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意识地设疑激思,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既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性,,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例如: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让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置“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四、以“信”激学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战胜困难,才能不断进步。
学生获得自信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成功的体验,谁都知道,再也没有比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更能使人丧失动力的了,因此,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如:我在教学中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组适合各种能力水平的练习题,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上课时因材施教,设计问题照顾全面,提问问题有针对性,让每名同学都积极参与,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对他们回答的问题,给予表扬,让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取。
五、以“誉”激学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很快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语言。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学生从中不但感到教师的温暖,而且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有一种被别人及社会认可的感觉。从而大大的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所以请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赞誉的语言传达给学生。我在课堂上充分注意并利用了这一点。我经常对学生的些许进步给予肯定,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往往回答出很简单的问题,但这时一定要鼓励。“你太棒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将来一定非常了不起”。或轻轻的点头默许。这些细微的动作,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激励”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我们坚信激励教育可以成为托起小学教育的桥梁,明天的“太阳”一定会更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