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西酞普兰抑郁性情感障碍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3-02
抑郁性情感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感性障碍疾病,该种心理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随着心理卫生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该类疾病以及成为心理疾病防治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1]。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抗抑郁剂药物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不同的药抗抑郁剂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根据以上情况,我院采用西酞普兰对于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43.23±8.76)岁,病程2-41个月,平均病程(6.54±1.23)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43.56±8.54)岁,病程2-43个月,平均病程(6.12±1.4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要将治疗方案向两组患者进行介绍,在征得患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已经服用其他抗抑郁治疗药物,需要停药清洗1周后才可继续接受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阿米替林治疗,初始阿米替林使用剂量为50mg/d,治疗两周后剂量扩大到100-300mg/d[2]。治疗组患者进行西酞普兰治疗,初始西酞普兰使用剂量为20mg/d,治疗2周后将剂量增加到40mg/d[3]。治疗后对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第2、4、6周的HAMD评分,以了解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恢复情况[4]。
1.3疗效评价标准。愈合:(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75%;显著进步:(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在51-75%之间;进步:愈合:(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在25-50之间;无效:(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5%。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Z±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治疗组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抑郁性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衰退、语言动作减少等临床表现[5]。由多种因素导致该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等。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于该种疾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自我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6]。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采用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达到88.89%,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于五羟色胺再摄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患者服药后药效能够得到较快的吸收,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浆浓度达到正常水平。患者在进行药物的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嗜睡、口干、恶性等不良反应,但大部分患者的不良症状较轻,对于药物治疗不会产生影响。但由于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例数较少,药物使用剂量和治疗时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通过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是一种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进良,刘晓伟,杨国平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4(4):245-246
[2]谷岩,姜涛,郭建兵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3(4):355-356
[3]柳福真,肖淑敏,高明政等.西酞普兰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精神医学,2009,15(6):765-766
[4]Rosenberg C,Damsbo N,Fuglum E,et al.Citalopram and imipr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A Nordic multicentre climical study.Int Clin Psychophamaclo,2012,25(4):1098-1099
[5]张新华,高旭光.西酞普兰治疗癫(癎)伴发抑郁38例患者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4(2):148-150
[6]陈海莹,李华芳,况伟宏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上海精神医学,2011,22(5):300-303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西酞普兰抑郁性情感障碍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3-02
抑郁性情感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感性障碍疾病,该种心理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随着心理卫生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该类疾病以及成为心理疾病防治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1]。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抗抑郁剂药物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不同的药抗抑郁剂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根据以上情况,我院采用西酞普兰对于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43.23±8.76)岁,病程2-41个月,平均病程(6.54±1.23)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43.56±8.54)岁,病程2-43个月,平均病程(6.12±1.4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要将治疗方案向两组患者进行介绍,在征得患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已经服用其他抗抑郁治疗药物,需要停药清洗1周后才可继续接受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阿米替林治疗,初始阿米替林使用剂量为50mg/d,治疗两周后剂量扩大到100-300mg/d[2]。治疗组患者进行西酞普兰治疗,初始西酞普兰使用剂量为20mg/d,治疗2周后将剂量增加到40mg/d[3]。治疗后对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第2、4、6周的HAMD评分,以了解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恢复情况[4]。
1.3疗效评价标准。愈合:(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75%;显著进步:(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在51-75%之间;进步:愈合:(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在25-50之间;无效:(治疗前评分-治疗6周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5%。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Z±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治疗组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抑郁性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衰退、语言动作减少等临床表现[5]。由多种因素导致该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等。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于该种疾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自我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6]。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采用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达到88.89%,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于五羟色胺再摄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患者服药后药效能够得到较快的吸收,同时可以使患者的血浆浓度达到正常水平。患者在进行药物的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嗜睡、口干、恶性等不良反应,但大部分患者的不良症状较轻,对于药物治疗不会产生影响。但由于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例数较少,药物使用剂量和治疗时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通过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是一种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进良,刘晓伟,杨国平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4(4):245-246
[2]谷岩,姜涛,郭建兵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3(4):355-356
[3]柳福真,肖淑敏,高明政等.西酞普兰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精神医学,2009,15(6):765-766
[4]Rosenberg C,Damsbo N,Fuglum E,et al.Citalopram and imipr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A Nordic multicentre climical study.Int Clin Psychophamaclo,2012,25(4):1098-1099
[5]张新华,高旭光.西酞普兰治疗癫(癎)伴发抑郁38例患者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4(2):148-150
[6]陈海莹,李华芳,况伟宏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上海精神医学,2011,22(5):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