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要求下我国消费方式的转变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飞飞,(1988-),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学科教学(思政)。
  摘要:本文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消费方式的选择入手,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的消费方式。经验与实践反映出与经济发展模式不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用科学发展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方式的积极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模式
  一、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消费方式的选择
  1、 农业经济下消费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生存消费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生存消费可分为简单的生存消费和扩大的生存消费。前者是指家庭已有人口生命再生产的消费,后者则是指满足家庭新增人口生命的需要和生命生产与再生产质量提升的需要1。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要,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经济。在传统农业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2、 市场经济下消费方式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社会,消费方式主要是工业社会的消费方式,它与农业社会单纯的生存型的消费方式不同。即由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到发展与享受型需要。市场经济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这一方面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步入了新的增长时期,物质消费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日益巨大的浪费和过度的物质消费导致各种生态问题。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方式的转变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3、 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选择的关系
  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选择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其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这种辩证关系实际上阐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影响消费方式选择的因素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具体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具体分析。第一,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所偏好,从而消费者就会选择这种消费对象。第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关于收入变化对消费者消费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吉芬商品。就吉芬商品来说,在消费者收入水平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偏好程度低;反之就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其生理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第三,各种商品的价格。由于各种商品的物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其所支出的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平均效用水平的评价,所以,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是影响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选取与否的另一直接因素。
  三、 我国消费方式的转变及问题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消费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首先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制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消费方式。第二,由基层型的生存消费为主转变为发展及享受型消费等多种消费方式并存。第三,由国内消费为主转为国际消费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扩大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影响。
  2、我国当前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消费方式日益适应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低层次方式。经济发展总体上没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局面。根據《2012中国能源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4.78亿吨标准煤,比前一年增加7%2。我国能源消费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人们在消费方式上选择的空间日益增大,但是这也带来了铺张浪费、奢侈消费的社会问题。中国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 18365亿元,2012年中国消费者在世界各地的奢侈品消费总和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25%3。因此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方式的变革,没有科学的消费观的支持,科学的发展观也不可能彻底和牢固树立起来,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消费方式的转变。
  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
  1、当前转变消费方式的必要性及意义
  我国当前积极推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对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宏观环境所影响。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紧制定和落实消费发展战略,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转变消费方式的建议
  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不过度的消费。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要坚持四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我国寻求的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经济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做好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影响能源、原材料消费的转变,因此会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
  充分发挥政府对消费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政府要加快建立保障合理消费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产业政策、资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研究制定有关的立法计划、方案和措施,促进法律法规、消费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保持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顺利实现。在倡导可持续消费方式的政策中,必须尊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保护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和社会上易受损害群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立4。
  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合理消费倾向。我国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对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形成了较大约束。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着力于通过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工薪阶层税负,强化对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税收监控5。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消费层次,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引导人们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五、结论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大力推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既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汤跃跃:“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商业时代》,2006.(26)
  [2]《2012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能源研究会,2012
  [3]《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国奢侈品协会,2012
  [4]孙国志丁长青,《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消费发展战略探析》,2009.7
  [5]张建平,《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2010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户用智能表及控制管理系统在我国实际应用越来越普及.户用智能表的预付费管理模式也给物业和管理部门带来很大便利,但智能表管理系统软件个性化和用
本文主要是对美国电影《教父》之中的经典场景刻画进行分析,该部电影中经典场景主要有思维型场景和象征性场景两种,本文从这一部电影中选取经典的场景例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探
动态(矿用)提升秤(行业中通常称为天轮式称重装置)是一种矿井口以提升形式使用的、对矿车或矿斗质量进行动态称量的衡器,目前尚无国家和地方校准规范,本文介绍一种校准方法,
工程实践中通过测量应力环的变形量来完成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本文用软件实现应力环校准方程的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分析,并给出了直观的曲线拟合界面.该法用于计量校准,使
设计一种便携式数字电缆长度测量仪表装置,并采用了电阻电桥法,适用于测量两端电缆,并能校准电阻率和温度补偿,既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还可规范电缆定量包装计量器具校
作者简介:徐蒙蒙(1989-),女,汉族,安徽省合肥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摘要:未来,企业文化将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它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本文从企业文化的独特资源特性、固定传递机制、对创新主体的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的氛围四个方面阐述了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具体说明企业文化如何作用于
摘要:ERP财务系统的应用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企业的需求,应注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  关键词:ERP财务系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ERP管理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不仅实现了企业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相结合,而且实现了企业业务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体化。财务系统是ERP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会计核算和财
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在这一大趋势下,如何培养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
目的 探讨显微镜根管再治疗术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显微镜根管再治疗术进行护理配书合、问卷调查与追踪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
作者简介:周渝舜,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2012级经济法研究生;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的产生逐渐增多,如何避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劳动关系双方分别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简单的分析、阐释,并提出防范劳动合同双方法律风险的些许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