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需要,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试图为我国事业单位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聘用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现状
(一)我国事业单位现状
1.事业单位的界定
事业单位这一说法是我国特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非政府机关、企业组织、群众团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型事业组织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2.事业单位改革现状
据统计,我国事业单位拥有近三千万职工,约70%的高素质人才都集中在事业单位。我国事业单位集中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但现状表明,我国事业单位现阶段的改革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过严过死,缺乏活力
许多年以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机制都采用政府机关的管理方法,每个事业单位都具备一定的级别,缺少市场经济的参与和调节,事业单位的职能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违背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二,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很多政府部门往往是处于个人的利益,不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工作中设立各种事业单位,造成具有相同或相似职能的事业单位的重复设置,最终形成地区性的垄断,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联系,全国资源得不到跨地区的共享,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第三,人员冗杂,严重超编,造成國家财政不堪重负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开办、管理经费供给都有国家包办。
(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只有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各项管理体制改革,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体制。
第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人才、激发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
事业单位的主要构成人员是专业人才,主要任务是利用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只有改革现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才能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激活事业单位的人才优势。
第三,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效率提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部门都是核心问题,效率是所有管理活动的中心。现代社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有效调动人才积极性,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
第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一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源在各地区的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减少资源浪费,节省财政开支;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改善人员冗杂的现象,促进国家资金高效利用,从而节省国家财政。
(三)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改革目标不明确
“改革初期,基本上采取鼓励大家针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弊端,大胆进行试验的方针,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提出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模式。”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目标不明确,不能充分分析各项改革措施的利弊。
第二,改革的体制不科学
现在社会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是由国家机关举办的,职能存在交叉的现象。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过于单一。有的事业单位借助管理的名义进行经营,哪边有利就向哪边倾斜,管理体制分类不够科学,这样就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活力和效率的提高。
第三,改革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
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制度的改革,所以,事业单位的前期制度改革应该主要集中在拓宽事业经费来源上,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的有效转变,调整配套的人事、组织模式等方面。如果只是从表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是难以继续和深化下去的。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一)明确人的重要作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要清楚的明白“人”是事业单位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单位文化建设,让员工和单位的目标统一起来,寻求共同的利益和愿景,给职工创造愉快的工作发展环境,用情感和事业两方面留人,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团队归属感,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最终可以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二)改革重点定位为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作为今后事业单位基本的用人制度,聘用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环节;而以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岗位管理制度,这是实行聘用制的内在要求。实行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第一,以科学设置岗位,进行岗位管理为前提
第二,招聘公开透明,鼓励竞争上岗
第三,实行全员聘用制,加强聘用后管理
(三)改革分配制度,以此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体制
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进以及加强事业单位的团队凝聚力。一方面要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分配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取消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与职工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最终员工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方面,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只有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事业单位才能在进行改革时,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落实事业单位用人方面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在国家统一要求的规章制度下,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能够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地方法规,并用法律的形式将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崔东顺.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07).
[2]葛家澍,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下)[J].财会通讯,2004(06).
[3]王光远,吴连生.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0(05).
作者简介:罗谟诺(1991-),女,蒙古族,四川凉山州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从事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聘用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现状
(一)我国事业单位现状
1.事业单位的界定
事业单位这一说法是我国特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非政府机关、企业组织、群众团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型事业组织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2.事业单位改革现状
据统计,我国事业单位拥有近三千万职工,约70%的高素质人才都集中在事业单位。我国事业单位集中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但现状表明,我国事业单位现阶段的改革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过严过死,缺乏活力
许多年以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机制都采用政府机关的管理方法,每个事业单位都具备一定的级别,缺少市场经济的参与和调节,事业单位的职能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违背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二,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很多政府部门往往是处于个人的利益,不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工作中设立各种事业单位,造成具有相同或相似职能的事业单位的重复设置,最终形成地区性的垄断,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联系,全国资源得不到跨地区的共享,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第三,人员冗杂,严重超编,造成國家财政不堪重负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开办、管理经费供给都有国家包办。
(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只有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各项管理体制改革,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体制。
第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人才、激发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
事业单位的主要构成人员是专业人才,主要任务是利用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只有改革现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才能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激活事业单位的人才优势。
第三,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效率提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部门都是核心问题,效率是所有管理活动的中心。现代社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有效调动人才积极性,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
第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一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源在各地区的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减少资源浪费,节省财政开支;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改善人员冗杂的现象,促进国家资金高效利用,从而节省国家财政。
(三)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改革目标不明确
“改革初期,基本上采取鼓励大家针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弊端,大胆进行试验的方针,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提出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模式。”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目标不明确,不能充分分析各项改革措施的利弊。
第二,改革的体制不科学
现在社会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是由国家机关举办的,职能存在交叉的现象。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过于单一。有的事业单位借助管理的名义进行经营,哪边有利就向哪边倾斜,管理体制分类不够科学,这样就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活力和效率的提高。
第三,改革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
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制度的改革,所以,事业单位的前期制度改革应该主要集中在拓宽事业经费来源上,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的有效转变,调整配套的人事、组织模式等方面。如果只是从表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是难以继续和深化下去的。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一)明确人的重要作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要清楚的明白“人”是事业单位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单位文化建设,让员工和单位的目标统一起来,寻求共同的利益和愿景,给职工创造愉快的工作发展环境,用情感和事业两方面留人,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团队归属感,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最终可以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二)改革重点定位为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作为今后事业单位基本的用人制度,聘用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环节;而以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岗位管理制度,这是实行聘用制的内在要求。实行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第一,以科学设置岗位,进行岗位管理为前提
第二,招聘公开透明,鼓励竞争上岗
第三,实行全员聘用制,加强聘用后管理
(三)改革分配制度,以此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体制
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进以及加强事业单位的团队凝聚力。一方面要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分配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取消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与职工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最终员工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方面,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只有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事业单位才能在进行改革时,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落实事业单位用人方面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在国家统一要求的规章制度下,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能够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地方法规,并用法律的形式将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崔东顺.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07).
[2]葛家澍,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下)[J].财会通讯,2004(06).
[3]王光远,吴连生.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0(05).
作者简介:罗谟诺(1991-),女,蒙古族,四川凉山州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从事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