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改善低温陶瓷结合剂的不足,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将铝粉添加到低温陶瓷结合剂中,使用真空热压烧结炉进行烧结,探究铝粉改性低温陶瓷结合剂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当金属铝粉质量分数为20%时,结合剂的抗折强度达到 116.32 MPa,比低温陶瓷结合剂抗折强度提高了 42%;结合剂的平均抗冲击强度为 13.01 kJ/m2 ,比低温陶瓷结合剂的提高了 414%.铝粉的添加对结合剂的密度影响不明显,但随着铝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结合剂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铝粉颗粒在低温陶瓷结合剂中均匀分散,并且以金属铝的形态存
【机 构】
:
河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1;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郑州 45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低温陶瓷结合剂的不足,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将铝粉添加到低温陶瓷结合剂中,使用真空热压烧结炉进行烧结,探究铝粉改性低温陶瓷结合剂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当金属铝粉质量分数为20%时,结合剂的抗折强度达到 116.32 MPa,比低温陶瓷结合剂抗折强度提高了 42%;结合剂的平均抗冲击强度为 13.01 kJ/m2 ,比低温陶瓷结合剂的提高了 414%.铝粉的添加对结合剂的密度影响不明显,但随着铝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结合剂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铝粉颗粒在低温陶瓷结合剂中均匀分散,并且以金属铝的形态存在,分散性较好,具有颗粒增韧的作用.结合剂中金属相和低温陶瓷结合剂的界面处元素扩散形成过渡带,两者互相融合,且结合情况良好.
其他文献
为提高化学镀镀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采用化学镀制备含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刚石 Ni-P-D 复合镀层,通过SEM、XRD、摩擦磨损试验、磨粒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试验,探究纳米金刚石粒径对 Ni-P 镀层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磨粒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经化学复合镀可以得到与基体结合良好,厚度约为30 μm,含纳米金刚石的Ni-P-D复合镀层;含 50 nm 金刚石的 Ni-P-D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抗摩擦磨损和磨粒磨损性能最好;随着纳米金刚石粒径减小,Ni-P-D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和抗腐蚀能力提高
光伏电站占比持续增加使电网故障特性发生根本性改变,电网保护整定计算中电源仍采用电压源串联电抗的传统短路计算模型已不再适用,如何建立可刻画实际光伏电站故障特征的短路计算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揭示场站内光伏发电单元故障行为特性差异规律,探明了主导发电单元短路电流贡献迥异的主导因素,提出了基于暂态运行控制模式差异性的发电单元分群方法,进一步推导给出了适用于对称与不对称故障的光伏电站统一短路电流计算模型.最终,结合实际光伏电站运行数据,对比分析短路电流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详细电磁暂态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推导
电力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气象因素影响下的短期负荷预测任务,提出改进Apriori关联度分析及飞蛾火焰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算法的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新方法.首先,提出改进Apriori算法分析气象因素与负荷之间的关联程度.依据分析结果除去非必要气象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标.其次,将降维后气象数据结合地区负荷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最后,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建模,并结合飞蛾火焰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来优化模型.通过对某地区负荷数据协同气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出行存在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考虑时空分布的EV负荷预测是研究其与电网之间的交互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实现有序充电的重要基础.以电动私家车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出行起讫点矩阵(Origin-Destination Matrix,OD矩阵)考虑时空分布的EV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等影响充电负荷的因素,建立充电负荷基础参数的概率模型.其次由实际路网建立其拓扑结构模型,由OD矩阵结合Floyd算法模拟电动汽车最短距离出行轨迹,采用车速—流
现有的10 kV配电网避雷器隐患查找易受接地电流大小影响且无法有效识别.针对避雷器隐患定位困难的问题,着眼于直流信号对电缆电容电流的屏蔽能力和避雷器温升变化特点,研制出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线路无间隙避雷器隐患查找的高压直流恒流源.利用交流斩控调压电路的规律与漏磁变压器稳定电流特性,同时采用霍尔传感器对信号进行检测并有效屏蔽磁场.结合避雷器温升与直流电流关系的试验结果,根据故障点两侧故障电流方向关系,实现避雷器隐患查找.通过PSCAD仿真及现场实际故障数据表明:基于高压直流恒流源产生直流信号注入线路,红外升温明
针对公共建筑室内单一热环境问题,提出利用传统风口实现室内非均匀环境的解决方法.首先通过UG建立室内模型,利用CFD对冬、夏季工况下传统风口实现室内非均匀环境可行性进行探讨.室内添加人体、电脑热源项,模拟办公人员对室内非均匀环境的影响,使用MATLAB计算核心送风面积,并引入温度梯度、不均匀系数对非均匀室内环境进行量化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传统风口非均匀送风在夏季工况下更容易实现,并且室内环境有较强的非均匀性,温度不均匀系数达到1.17.
次同步振荡是一种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故障,围绕其产生机理与抑制措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但是,关于不同线路模型对仿真分析的影响,并未有相关文献介绍.为了探究在进行仿真分析时不同线路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各自的分析适用范围,通过比较不同线路模型的阻尼水平,总结各线路模型对仿真分析串补次同步振荡现象的影响,并使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集中电感电阻模型、π 模型、Bergeron模型的阻尼水平相当,JMarti模型所提供阻尼水平最大.在进行一般分析时,可使
为提高配电场域网节点间的传输速率和连通率,构建了具有高速电力线宽带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能力的混合多径双模异构配电场域网.首先论述了该场域网的拓扑结构、组网过程以及维护机制.其次设计了一种滑动窗口加权平均链路度量方法,采用改进的跳数受限Bellman-ford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混合多径路由,并使用最近最多使用策略对各节点路由进行分散更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多径并发数据传输动态决策算法.最后将构建的该场域网应用到配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并在实验室和工程现场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场域网比单模场域
特种加工技术能完成许多传统加工技术无法完成的加工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再制造领域.再制造是指对废旧的零部件进行再加工,以达到弥补缺陷、再次使用的目的,该技术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制造周期、节约资源.本文首先对再制造的工艺流程进行简介,再分别介绍磁力研磨技术、焊接技术、热喷涂技术、激光熔覆技术等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再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初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