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施蔬菜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界的光温条件,创造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小环境,进行蔬菜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蔬菜能够有效解决冬季蔬菜短缺和价格偏高问题,随着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全省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向好,已成为部分县、市的支柱产业。因此,通过对湄潭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深入调研,充分掌握其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省内外和周边县、市成功经验,为湄潭县设施蔬菜持续快速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设施蔬菜;制约因素;对策;贵州省湄潭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68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高原北部,名城遵义市东部,距遵义市区42 km、遵义机场31 km、茅台机场157 km、省会贵阳180 km,交通便利。地处云贵高原至湖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峰丛沟谷交错,坝地丘陵相镶,地势较为平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湄潭县以往主要以种植茶叶、粮食作物为主,近几年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发展蔬菜产业,2019年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4 086.7 hm2,其中辣椒种植面积10 673.3 hm2。但是由于起步晚、技术落后等原因,目前湄潭县设施蔬菜面积不大、种类较单一、设施设备落后,设施蔬菜产业还相对较弱。但是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等,加之蔬菜企业想深入发展的迫切希望为设施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 发展现状
2020年湄潭县蔬菜(含辣椒)种植30 033.3 hm2,产量81.54万吨,产值18.04亿元。设施蔬菜面积413.33 hm2,比2015年的300 hm2增加了113.33 hm2,增长37.78%,设施蔬菜产量1.24万吨,比2015年的1.17万吨增加了0.07万吨,增长6%。为抓好蔬菜产业规范化种植,全县以基地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布局,以点带面搞好蔬菜的种植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有3.33 hm2以上的基地17个,面积700 hm2,涉及经营主体和大户23家,设施大棚约56.43 hm2。品种以常规蔬菜为主,重点突破大葱、香葱、瓜类和豆类的种植。设施蔬菜主要以塑料大棚和塑料小拱棚为主[1]。
2 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设施结构老化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主要以山地为主,高海拔、寡日照。湄潭县地理条件虽然相对较好,但是仍然是山多平地少,大型的机械无法使用,导致机械化率低,增加了人工成本,从而导致种植成本提高[2]。目前,湄潭县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的大棚大多是简单的日光大棚,而简易的大棚设施冬季保温性能不够、夏季降温效果差。普通日光温室大棚冬季保温性能差,一般室内最低温度只能达5~6 ℃,只能维持蔬菜不死亡,难以保证蔬菜正常开花结果。
2.2 缺乏贮藏保鲜设施
保鲜设备是设施蔬菜能够走出去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农业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湄潭县41个坝区中冷库库容仅为5 555 m2,无冷链运输车辆,缺乏贮藏保鲜设备会导致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增加,同时会带来二次污染风险,存在潜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2.3 技术支持不够
设施蔬菜的种植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的主要劳动力主要为老人和妇女,劳动力弱且文化水平较低,文化水平普遍在小学水平。而且县、镇两级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从事水稻、茶叶、露地蔬菜等的生产指导,对设施蔬菜的种植技术掌握不够。
2.4 经营主体融资不畅
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担保抵押物不足或手续不全,导致金融机构不敢放贷,金融机构对政策执行仍有差距,放贷产品创新不够,经营主体需找第三方担保,导致融资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问题突出[3]。
2.5 受自然灾害的风险高
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农户个体自筹资金的能力弱且投入后易受大风、降雨、凝冻等自然灾害影响,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湄潭县设施蔬菜且主要以小拱棚为主,存在设施结构标准不一、结构老化、抗灾能力弱、技术设备滞后等问题。
3 发展设施蔬菜的优势
3.1 政策支持
贵州省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湄潭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6大主导产业发展,并长期坚持不变。通过33.33 hm2以上坝区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种植基地的排灌能力[4]。同时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将达到40万吨,其中食用菌5 000万棒,常规蔬菜1.3万公顷(含复种),含商品蔬菜0.47万公顷,设施蔬菜面积0.07万公顷;蔬菜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在支持蔬菜产业发展,而设施蔬菜的發展是蔬菜产业壮大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
3.2 地理区位优势
1)湄潭县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湄江河绕城而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具有生产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2)距遵义市区42 km、遵义机场31 km,杭瑞高速和银百高速绕城而过,不到1 h遵义的农产品就可以到达遵义市区,1 d之内就可以销往全国各地,良好的交通便于蔬菜等农副产品的运输,使得湄潭县的蔬菜得以快速发展。
3.3 生活需求增加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食的需求逐渐“吃得饱”向“吃的好”转变。蔬菜作为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消费品,是中国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居民蔬菜消费需求逐年上涨,2018年我国蔬菜表观消费量达到了69 271万吨,同比2017年增加了1 149万吨,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对蔬菜需求量更大。 4 设施蔬菜发展的制约因素其解决对策
4.1 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
1)各级政府要制定设施蔬菜发展方案,建立扶持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金对设施蔬菜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拓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2)加大排灌、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加强病虫害防治设备应用,以减少自然灾害对设施蔬菜的影响。3)要全面推行农业保险,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优化参保服务,提高勘验、理赔效率,流转的土地做到农业保险全覆盖,减轻经营者受灾后的损失。
4.2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加大亿元级经营主体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让设施蔬菜产业在坝区“生根发芽”。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4.3 强化蔬菜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
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管理制度,帮助和推动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产体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单位。2)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技水平。3)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兴办或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专业服务机构。4)通过外出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对设施蔬菜等高效农业的技术掌握,并定期对经营主体开展设施蔬菜专题培训[5]。
4.4 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为农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逐步实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作业、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和统一加工,把兴办集体农业服务组织与争取国家财政扶持相结合、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整合支农资金,优化使用效率,提高支农效能。
4.5 完善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1)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建立准入制度。2)对农业经营者按一定的比例逐年收取风险保证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防范各种风险,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提取风险基金,以丰补欠,防患于未然。4)要加强动态管理。对流转土地的经营者,要管控结合,及时跟踪督查,掌握经营者的生产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要早预测、早防范,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轻经营者受灾后的损失。
4.6 注重农产品产销对接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社、农超、农校和农企对接等模式,组织蔬菜等农产品直供校园、机关、社区和企业等,有效利用对口帮扶城市的农产品产销协作,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农交会、茶博会、辣博会等展销活动,拓宽销售市场渠道,抢占各类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敬斐.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简述[J].农业工程技术,2019(26):96.
[2] 吳向格.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18(7):17.
[3] 司鲁俊.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分析及防控[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49-251.
[4] 董静,赵志伟,梁斌,等.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园艺文摘,2017(1):75-77.
[5] 邓岩.中国种业“走出去”的机遇、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种业,2016(12):5-8.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关键词 设施蔬菜;制约因素;对策;贵州省湄潭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68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高原北部,名城遵义市东部,距遵义市区42 km、遵义机场31 km、茅台机场157 km、省会贵阳180 km,交通便利。地处云贵高原至湖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峰丛沟谷交错,坝地丘陵相镶,地势较为平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湄潭县以往主要以种植茶叶、粮食作物为主,近几年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发展蔬菜产业,2019年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4 086.7 hm2,其中辣椒种植面积10 673.3 hm2。但是由于起步晚、技术落后等原因,目前湄潭县设施蔬菜面积不大、种类较单一、设施设备落后,设施蔬菜产业还相对较弱。但是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等,加之蔬菜企业想深入发展的迫切希望为设施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 发展现状
2020年湄潭县蔬菜(含辣椒)种植30 033.3 hm2,产量81.54万吨,产值18.04亿元。设施蔬菜面积413.33 hm2,比2015年的300 hm2增加了113.33 hm2,增长37.78%,设施蔬菜产量1.24万吨,比2015年的1.17万吨增加了0.07万吨,增长6%。为抓好蔬菜产业规范化种植,全县以基地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布局,以点带面搞好蔬菜的种植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有3.33 hm2以上的基地17个,面积700 hm2,涉及经营主体和大户23家,设施大棚约56.43 hm2。品种以常规蔬菜为主,重点突破大葱、香葱、瓜类和豆类的种植。设施蔬菜主要以塑料大棚和塑料小拱棚为主[1]。
2 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设施结构老化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主要以山地为主,高海拔、寡日照。湄潭县地理条件虽然相对较好,但是仍然是山多平地少,大型的机械无法使用,导致机械化率低,增加了人工成本,从而导致种植成本提高[2]。目前,湄潭县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的大棚大多是简单的日光大棚,而简易的大棚设施冬季保温性能不够、夏季降温效果差。普通日光温室大棚冬季保温性能差,一般室内最低温度只能达5~6 ℃,只能维持蔬菜不死亡,难以保证蔬菜正常开花结果。
2.2 缺乏贮藏保鲜设施
保鲜设备是设施蔬菜能够走出去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农业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湄潭县41个坝区中冷库库容仅为5 555 m2,无冷链运输车辆,缺乏贮藏保鲜设备会导致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增加,同时会带来二次污染风险,存在潜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2.3 技术支持不够
设施蔬菜的种植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的主要劳动力主要为老人和妇女,劳动力弱且文化水平较低,文化水平普遍在小学水平。而且县、镇两级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从事水稻、茶叶、露地蔬菜等的生产指导,对设施蔬菜的种植技术掌握不够。
2.4 经营主体融资不畅
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担保抵押物不足或手续不全,导致金融机构不敢放贷,金融机构对政策执行仍有差距,放贷产品创新不够,经营主体需找第三方担保,导致融资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问题突出[3]。
2.5 受自然灾害的风险高
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农户个体自筹资金的能力弱且投入后易受大风、降雨、凝冻等自然灾害影响,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湄潭县设施蔬菜且主要以小拱棚为主,存在设施结构标准不一、结构老化、抗灾能力弱、技术设备滞后等问题。
3 发展设施蔬菜的优势
3.1 政策支持
贵州省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湄潭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6大主导产业发展,并长期坚持不变。通过33.33 hm2以上坝区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种植基地的排灌能力[4]。同时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将达到40万吨,其中食用菌5 000万棒,常规蔬菜1.3万公顷(含复种),含商品蔬菜0.47万公顷,设施蔬菜面积0.07万公顷;蔬菜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在支持蔬菜产业发展,而设施蔬菜的發展是蔬菜产业壮大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
3.2 地理区位优势
1)湄潭县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湄江河绕城而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具有生产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2)距遵义市区42 km、遵义机场31 km,杭瑞高速和银百高速绕城而过,不到1 h遵义的农产品就可以到达遵义市区,1 d之内就可以销往全国各地,良好的交通便于蔬菜等农副产品的运输,使得湄潭县的蔬菜得以快速发展。
3.3 生活需求增加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食的需求逐渐“吃得饱”向“吃的好”转变。蔬菜作为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消费品,是中国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居民蔬菜消费需求逐年上涨,2018年我国蔬菜表观消费量达到了69 271万吨,同比2017年增加了1 149万吨,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对蔬菜需求量更大。 4 设施蔬菜发展的制约因素其解决对策
4.1 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
1)各级政府要制定设施蔬菜发展方案,建立扶持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金对设施蔬菜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拓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2)加大排灌、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加强病虫害防治设备应用,以减少自然灾害对设施蔬菜的影响。3)要全面推行农业保险,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优化参保服务,提高勘验、理赔效率,流转的土地做到农业保险全覆盖,减轻经营者受灾后的损失。
4.2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加大亿元级经营主体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让设施蔬菜产业在坝区“生根发芽”。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4.3 强化蔬菜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
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管理制度,帮助和推动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产体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单位。2)鼓励科技人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技水平。3)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兴办或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专业服务机构。4)通过外出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对设施蔬菜等高效农业的技术掌握,并定期对经营主体开展设施蔬菜专题培训[5]。
4.4 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为农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逐步实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作业、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和统一加工,把兴办集体农业服务组织与争取国家财政扶持相结合、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整合支农资金,优化使用效率,提高支农效能。
4.5 完善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1)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建立准入制度。2)对农业经营者按一定的比例逐年收取风险保证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防范各种风险,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提取风险基金,以丰补欠,防患于未然。4)要加强动态管理。对流转土地的经营者,要管控结合,及时跟踪督查,掌握经营者的生产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要早预测、早防范,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轻经营者受灾后的损失。
4.6 注重农产品产销对接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社、农超、农校和农企对接等模式,组织蔬菜等农产品直供校园、机关、社区和企业等,有效利用对口帮扶城市的农产品产销协作,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农交会、茶博会、辣博会等展销活动,拓宽销售市场渠道,抢占各类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敬斐.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简述[J].农业工程技术,2019(26):96.
[2] 吳向格.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分析及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18(7):17.
[3] 司鲁俊.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分析及防控[J].农业科技通讯,2018(1):249-251.
[4] 董静,赵志伟,梁斌,等.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园艺文摘,2017(1):75-77.
[5] 邓岩.中国种业“走出去”的机遇、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种业,2016(12):5-8.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