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式,护理组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半年后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护理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1.82%,对照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情况,降低关节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预防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64-02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实施后很容易引发的一类严重的并发症状就是髋关节脱位[1],在手术过后出现了髋关节脱位情况,就会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带来巨大的损害。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骨科护理方式和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3月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每组各55例。护理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8岁到90岁之间,平均年龄(72.71±13.10)岁。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8岁到91岁之间,平均年龄(72.66±12.08)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2]。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式,护理组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
第一,术前护理。在患者开始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准确的检查患者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患者保持侧卧姿势,髋关节向上,下肢保持伸直状况,同时处于中立位置[3],适当的向上抬起患者的患肢,然后对患者的髋关节外展肌肌力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患者每天都需要对股四头肌进行锻炼,每天坚持两次,每次持续锻炼30次。同时对于其他部位的肌肉也需要进行很好的锻炼。
第二,术后预防护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的手术情况,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开展,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放松,在患者术后刚开始,由于麻醉效果还没有减退,因此必须要适当的进行患侧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等到麻醉效果消失后,患者可以进行踝关节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出现髋关节过度屈伸而造成对肢体其他部位的牵引,影响了术后恢复[4]。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肌肉锻炼,需要将患肢侧处于外展状态,角度控制在30度范围内,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软枕,避免内收情况出现。同时术后在患肢进行弯曲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刚开始幅度过大,造成对患者关节的损伤,影响了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需要采取侧卧姿势,使得髋关节便盆表面变得光滑、无损,护理人员和家属在术后辅助患者运动锻炼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抬高患者患侧臀部,在抬高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分用力的推拉动作,防治出现皮肤擦伤情况。同时在运动锻炼过程中,需要保护患者的髋关节部位,避免出现内旋力过大的情况,对于部分疼痛患者需要及时的给予其镇痛药物实施治疗,防止过分疼痛而造成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等情况[5],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保证患者术后的科学有效康复护理工作开展。
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由于长时期需要卧床,心情变得焦虑和急躁,这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劝导患者,告知其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心情,这样才能够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同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术后的整个护理过程,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康复训练护理。患者在术后需要做好康复训练锻炼,在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弯曲,其髋关节弯曲度不超过60度,同时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每次不宜久坐,时间必须要控制在半个小时内。在平卧到坐位姿势的调整过程中,对于产生的弯曲、内收和内旋的运动过程,一定要避免出现脱位。在后期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进行康复护理,逐渐从床上运动恢复到下地行走[6]。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肢一侧的股四头肌的锻炼,保持肌肉张力和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弯曲度数逐渐加大,并且开始弯曲膝关节,使得膝关节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借助持续关节被动活动器来完成患肢的运动和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在半年后的临床护理疗效。
1.3疗效判断
患者治疗四周后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半年,手术后对患者采用X线或者是髋关节CT扫描诊断进行疗效判断,准确的测量两组髋关节之间的间隙和关节脱位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1.82%,对照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髋关节脱位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容易出现的一类严重的并发症状,一旦护理不适宜,就会对患者的后期康复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中一定要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预防护理工作开展,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疗效。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骨科护理方式和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发现护理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1.82%,对照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情况,降低关节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J]. 临床护理杂志,2010,05:20-21.
[2] 安林芝,杨红艳,刘艳.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A].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2.
[3] 毛自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A].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骨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2.
[4] 沈万祥,王路,胡起文,赵嘉懿. 缝合关节囊技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J]. 现代实用医学,2005,08:497-498.
[5] 谢雪霞,廖胜香,吴彩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与护理[J]. 现代医院,2005,09:105-106.
[6] 邓洁娜,林建玲,朱琳,张秀华,李锦芳.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28:189-190.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预防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64-02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实施后很容易引发的一类严重的并发症状就是髋关节脱位[1],在手术过后出现了髋关节脱位情况,就会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带来巨大的损害。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骨科护理方式和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3月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每组各55例。护理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8岁到90岁之间,平均年龄(72.71±13.10)岁。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8岁到91岁之间,平均年龄(72.66±12.08)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2]。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式,护理组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
第一,术前护理。在患者开始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准确的检查患者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患者保持侧卧姿势,髋关节向上,下肢保持伸直状况,同时处于中立位置[3],适当的向上抬起患者的患肢,然后对患者的髋关节外展肌肌力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患者每天都需要对股四头肌进行锻炼,每天坚持两次,每次持续锻炼30次。同时对于其他部位的肌肉也需要进行很好的锻炼。
第二,术后预防护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的手术情况,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开展,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放松,在患者术后刚开始,由于麻醉效果还没有减退,因此必须要适当的进行患侧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等到麻醉效果消失后,患者可以进行踝关节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出现髋关节过度屈伸而造成对肢体其他部位的牵引,影响了术后恢复[4]。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肌肉锻炼,需要将患肢侧处于外展状态,角度控制在30度范围内,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软枕,避免内收情况出现。同时术后在患肢进行弯曲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刚开始幅度过大,造成对患者关节的损伤,影响了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需要采取侧卧姿势,使得髋关节便盆表面变得光滑、无损,护理人员和家属在术后辅助患者运动锻炼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抬高患者患侧臀部,在抬高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分用力的推拉动作,防治出现皮肤擦伤情况。同时在运动锻炼过程中,需要保护患者的髋关节部位,避免出现内旋力过大的情况,对于部分疼痛患者需要及时的给予其镇痛药物实施治疗,防止过分疼痛而造成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等情况[5],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保证患者术后的科学有效康复护理工作开展。
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由于长时期需要卧床,心情变得焦虑和急躁,这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劝导患者,告知其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心情,这样才能够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同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术后的整个护理过程,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康复训练护理。患者在术后需要做好康复训练锻炼,在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弯曲,其髋关节弯曲度不超过60度,同时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每次不宜久坐,时间必须要控制在半个小时内。在平卧到坐位姿势的调整过程中,对于产生的弯曲、内收和内旋的运动过程,一定要避免出现脱位。在后期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进行康复护理,逐渐从床上运动恢复到下地行走[6]。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肢一侧的股四头肌的锻炼,保持肌肉张力和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弯曲度数逐渐加大,并且开始弯曲膝关节,使得膝关节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借助持续关节被动活动器来完成患肢的运动和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在半年后的临床护理疗效。
1.3疗效判断
患者治疗四周后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半年,手术后对患者采用X线或者是髋关节CT扫描诊断进行疗效判断,准确的测量两组髋关节之间的间隙和关节脱位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1.82%,对照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髋关节脱位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容易出现的一类严重的并发症状,一旦护理不适宜,就会对患者的后期康复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中一定要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预防护理工作开展,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疗效。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骨科护理方式和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发现护理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1.82%,对照组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情况,降低关节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J]. 临床护理杂志,2010,05:20-21.
[2] 安林芝,杨红艳,刘艳.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A].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2.
[3] 毛自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A].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骨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2.
[4] 沈万祥,王路,胡起文,赵嘉懿. 缝合关节囊技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J]. 现代实用医学,2005,08:497-498.
[5] 谢雪霞,廖胜香,吴彩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与护理[J]. 现代医院,2005,09:105-106.
[6] 邓洁娜,林建玲,朱琳,张秀华,李锦芳.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2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