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味儿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wish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边的多位西方朋友,来中国认识的第一个汉字都是“串”。可不是嘛,虽说汉字全部都象形,但最让人一目了然的还是关于食物的,更何况大街小巷卖串串的摊档都会挑出一个用小灯泡围聚成的歪歪扭扭的“串”字,两块食物,中间穿着一根签子。我的那些朋友都说,从中国回国后,最想念的食物,竟然就是这最平民的各种串串。
  但是,在西方不也有串烤的食物吗?用铁签子穿的肉类、蔬菜什么的,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我每每这么发问,西方朋友就会解释说:这可不一样,我们的串,是种烹饪方法,将食材分为几块来串烤,求的是肉质柔嫩多汁;你们的串,当然也有烹饪上的考虑,但更多的,则是种饮食文化。你没看到中国的串串除了烤的之外,也有油炸的、铁板的、炖煮的、腌制的吗?所以西方人的串,归根结底是要扒下来再切成块才可以开吃的,而中国人的串,可以抓一把在手里,现做现吃,边走边吃,哭着吃笑着吃,更有乐趣的是,吃完后还有一个结账数串的步骤,通常是面孔没好气的服务员走到你面前,用手指在一堆残存的秃串中拨弄几下,便已经飞快地得出了总数,而你还疑心着他会不会多算了几根,不服气地嘟囔着,想用一己之力再数一遍。这时候的光景若被描述,可真是一部惨绝人寰的小说:只见一个被肉塞得半饱,被酒灌得半醉的人,拿起一堆油乎乎的竹签子,神志不清地掰着,數着,像是在唠叨着自己半生中经历过的所有糗事,而桌子底下掉了一地的瓶盖、牙签、食物残渣,也恰似他人生的一片狼藉。
  在我小时候,一直觉得串是来自北方的食物。因为直到我小学三四年级,才第一次被大胆的亲戚带去吃了羊肉串。那时的羊肉串小贩大多踩一辆破破烂烂的“永久”牌自行车,把车后座的书包架改装成一个长方形的炭火槽,车在哪儿停下,便在哪儿生起火来,单靠一把破蒲扇就能扇得烟火喧天。用来串羊肉的不锈钢签子吃完要回收,所以亲戚嘱咐我吃的时候要记着数签子,我便静心地边吃边记数字。第一次吃羊肉串的纪录我至今还记得,一共18串,说出这个数字来之后,我不免有点沾沾自喜。当然,那时候的羊肉串比起现在的普遍分量来说要小,但在夜晚的烟气缭绕中,背着爸妈偷偷出门,还猛吃了18串违禁的食物,于是这串的味道一直夹杂着叛逆留在我的美好记忆里。并且当时还总琢磨,什么时候可以想吃多少串,就有多少串呢?时隔多年,看到一幅非常豪气的烤羊肉串的照片,图中人掘地为灶,挖了不知有多长的一条,然后在里面放上炭火,上方则整整齐齐排列着不计其数的羊肉串,看上去简直有好几只羊的分量了。画面里同样是烟气缭绕,羊肉串的香味几乎就要透过照片飘到真实的情境中来,而在那一刻,我心里嘀咕着:别说18串,现在的我大概连8串都吃不下去了。
  永远都别问串串是不是卫生,如果它是洁净而雅致的食物的代表,你就不会看到在夏夜的小胡同里,甚至就离公共厕所不远,那些光着膀子的男人守着整箱的国产啤酒肆意地吃着串的画面。有个北京朋友告诉我,北京话里有个词组叫“糙啤脏串”,意味着极其草根的生活方式。在真实的串串文化中,根本没有人在乎烤串的火候对不对,煮串的卤汁好不好,撒在串上的调料够不够,与之最配的也就是几块钱的啤酒。但糙啤脏串的好处是,你在那一刹那可以把自己放得很低。吃串原本就是这么一种文化,可以最轻松地拿起,又放下,甚至是扔到桌子底下。而吃串的意义就在于,无论你是吃相难看,还是处世狼狈,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因了浓重的烟火气和过量的调味料,在这一刻味觉失灵。
其他文献
“网红打卡景点”,这个词组在10年前即使是资深网友也要动用一下想象力才能模糊理解,如今已经是所有不顾一切抓取流量的社交网络账号每天离不了的关键字。社交网络账号们,无论中外,都在挖空心思找出世界上还没有被如潮的游客踩扁的风景名胜,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所有人:再不去的话,这个地方就要被别人踩扁了。  以前火車很慢,飞机昂贵,私人汽车是电视里外国的事情。人们好不容易去旅游一趟,就去看最是众口相传的风景:去
期刊
“顰儿”是《红楼梦》中宝  黛初会时宝玉给黛玉起的名字,取黛玉眉尖若蹙之意,后来宝钗始终亲切地管黛玉叫“顰儿”。黛玉年方十五那年,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十五岁在古代是女孩成人的年纪,叫作及笄之年,即把头发梳拢绾髻并插上一种叫作笄的簪子。这也意味着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了。  十五岁,对黛玉来说是个顶关键的年龄。这一年她情窦大开,春心暗许,这一年也熟悉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基调,有喜有忧,有情有义,有诗有友,也有
期刊
遇见一奉书,就像遇见一个人,它的渊博能开阔你的视野,它的睿智会照亮你的迷途,它的有趣可减轻你的孤独,它得温暖将抚慰你的不安。而这里就是一座有灵魂、有温度的图书馆,小意将带你遇见一本好书,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期推荐书  “我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51年9个月零4天了。这段时问里我一直爱你,从我第一眼看到你,直到现在。”  这段话出自《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男主角的表白,说这句话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
期刊
今年中秋节,许多博物馆就推出了各色月饼礼盒。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发了“如意糕”,以“乾隆御题如意”的端首为主体造型,表面浅浮雕两条水中跳跃的鲇鱼,谐音“年年有余”。“如意糕”的造型很传统,口味很现代:浓情摩卡、黑巧奶酪、蔓越红梅、浓香芒果、抹茶蜜豆、白玉香柚,迎合年轻人挑剔的味蕾。  颐和园推出一款“颐和一盒”月饼礼盒,设计灵感来源于乐寿堂的粤绣百鸟朝凤屏风,搭配金腿五仁、蛋黄莲蓉、红枣核桃等传统
期刊
美国核桃,是得州的特产,我们沃顿一带,是得州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大片核桃农庄,还有无数没有主人的核桃林。每年10月至来年2月,是核桃的成熟期。风一吹,小精灵们便“啪啪啪”地往下跳。你如果在核桃林待一天,至少能捡一百磅果子。扛到核桃收购站,一块钱一磅卖掉,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就到手了。  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是一小时约七美元,打一天工就五六十美元,还得交百分之二十的税,远远没有捡一天核桃来钱多。但
期刊
有人说:“若是回到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事喝喝酒,品品茶,读读诗,那该多好!”显然,这个想法太过天真,纵观中国历代工作制度,真相简直是残酷到不忍直视,并且每个朝代都因为加班这件事,出了一个奇人。  连老年人都不放过  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唐代的工作制度最为人性化,除了延续从汉代以来每五天休一天的“休沭”制度以外,唐代的官员们全年还享受53个节庆假日,其中包括皇帝的生日放假3天,释迦牟尼和老子
期刊
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古往今来,喜欢吃蟹的名人不少,许多佳话至今流传。  苏东坡不仅爱吃荔枝,爱吃东坡肉,还喜食螃蟹。在杭州做官时,他常常以诗换蟹,并作诗自嘲:“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大文豪的一首诗换得两只蟹,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实在是笔亏本买卖,可是坡公这句“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却让我们释然一笑,一首诗换得一公一母两只螃蟹,在月色下浅斟低唱,细嚼慢品,才不算辜負金秋
期刊
推荐人:肖子瑜  歌里不只有一贯的侠气,戏腔也不只是柔情,更添了一抹看透一切的潇洒。历尽十年,当年傻里傻气的小三爷早已强大,更是放下了无谓的执念,有最孤傲的雪山,倾听过你我诵章,世人惊险的桥段,不过寻常。盗笔和古风是我的信仰,希望他们以后的路可以繁花似錦。
期刊
为什么传说里有龙,可是我们现在却看不到龙了呢?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已经有人问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魏献子去问蔡墨:龙很聪明是吧?要不然,怎么从来没人亲眼见过龙呢?蔡墨先生说了:不是龙聪明,是人太无知。您看他这话说的,好像龙是皇帝的新衣。然后蔡墨先生又说了:古代人不但见得着龙,还养龙呢!有所谓豢龙氏,有御龙氏。  魏献子问了一句我们都想问的:那,为什么现在没龙了?蔡墨说:因为现在没人养龙了
期刊
说起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很多朋友的脑海中可能立刻会浮现一幅标准像似的画面:丹凤眼,巴掌脸,身材瘦弱如纸片。  这种仕女画的画风,从明代中后期起逐渐形成、固化,也很能代表明清许多文人的审美取向。  然而在明清易代之际,偏偏有一位画家,敢于和主流的审美趋势对着干,画出了一批脸型又大又长,身材也相对壮硕健美的仕女.在他笔下,不仅仕女如此,其他的隐士.文人、罗汉等人物,也是如此:头身比相当奇特,神态也显得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