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得到广大中学师生的广泛认同,但仍然存在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够全面、在实施过程中力度不大等问题,需要全面审视校园文化的内涵,正确对待当前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明确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首先,校园文化有其特定对象,即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特点、学生需求来实施,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虽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式,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空间,即以校园为主要环境。校园文化应当贴近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设施的作用,把硬件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点点滴滴的文化元素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能脱离校园去另辟蹊径,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放在校外。
再次,校园文化有很强的传承性,即必须围绕校园精神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不能朝秦暮楚。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除了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外,结合学校特点梳理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经过几届甚至几十届学生的努力方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与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互为促进,而不能割裂开来,就文化而讲文化,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2.校园文化的功能
首先,熏陶功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就能够造就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所学校的校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园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如同和煦的春风,弥漫在学校的每间教室、寝室,能够潜移默化同学们的心灵,教人积极向上,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进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互帮互助、勤奋好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次,规范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纪律约束的作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等,使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受到硬性约束的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对这些制度进行细化,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硬性规定转化成人性化引导、警示,更容易取得同学们的认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再次,导向作用。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力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影响,学会选择正确的社会信息,可以化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群体具有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前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休闲作用。学校是学习之地,学习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必然费神费力,也正因如此,古人才有“头悬梁,锥刺骨”之说。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值好动爱玩之时,单凭纪律约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校园文化则不同,它通过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一条充满休闲情调的校园小路可以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英语角”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等。通过构建贴近学生、贴近教育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够发挥持久的、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习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二、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校管理者普遍认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大学校园开始,并逐渐延伸到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不仅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文化味”,学校管理层本身的“以人为本”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学校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硬件建设,包括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图书阅览设施、艺术设施、学生食宿设施、校园环境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园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一些学校在扩建、改建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功能区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元素更加显著,有人说,每个地方的学校都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再次,制度建设更具人性化。制度体系既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学校在制定制度、实施制度的时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的原则,各项规定充满了人情味,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学生切身利益。
最后,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普遍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开展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特别是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们搭建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特色。校园文化本应该是一所学校独具特色的,而事实上却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除了校园建筑各有不同之外,学校精神、制度体系、管理措施大多互相抄袭,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显著影响。
其次,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有些学校就文化而建设文化,并且急功近利,不是让学生“唱主角”,而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再次,重硬件设施,轻文化内涵。随着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校园建设,包括环境绿化、美化都有很大改善,但这些设施的实际利用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成为“面子工程”。例如,一些学校修建了高标准的足球场,但却不肯让学生在里面开展经常性的运动,只是在比赛时才能进入;修建了室内游泳馆,却并不对学生开放;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却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等。这些本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实际上却成了学校装饰“门面”的“摆设”。
最后,应试教育仍是“主流”。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受升学压力的制约,大部分中学并没有把素质教育真正放在突出位置,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围绕提高学生应试分数做文章,自觉不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旁门左道”,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难以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四、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端正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放在重要位置。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作为育人之地,承载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理想。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百年立校的高度,思想上重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在环境建设方面,除了校园室外环境植草种花、绿化美化之外,还要重视教室、老师办公室、学校食堂、阅览室等室内场所的美化,做到简洁、雅致、美观,设施齐全,根据不同的场所安排相应的文化主题,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当然,文化内容的安排,应当紧紧围绕学校精神这个主题,通过艺术的形式、不经意的点缀,寓有形于无形之中,让校园文化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再次,着力构建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这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当地文化氛围,总结提炼出学校精神,以简练的语言固定下来,并以此为主线,对学校精神进行诠释,让学生们明白每个词的来历、含义,形成大家的共识,这样有利于全校师生把思想统一到办学主旨上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线、学校管理的主线,同样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实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影响、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形成整体合力。
最后,丰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艺术节、演讲赛、才艺展示、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形式,吸引学生们的参与。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连续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牡丹江市光华小学)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首先,校园文化有其特定对象,即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特点、学生需求来实施,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虽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式,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空间,即以校园为主要环境。校园文化应当贴近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设施的作用,把硬件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点点滴滴的文化元素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能脱离校园去另辟蹊径,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放在校外。
再次,校园文化有很强的传承性,即必须围绕校园精神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不能朝秦暮楚。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除了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外,结合学校特点梳理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经过几届甚至几十届学生的努力方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与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互为促进,而不能割裂开来,就文化而讲文化,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2.校园文化的功能
首先,熏陶功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就能够造就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所学校的校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园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如同和煦的春风,弥漫在学校的每间教室、寝室,能够潜移默化同学们的心灵,教人积极向上,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进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互帮互助、勤奋好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次,规范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纪律约束的作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等,使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受到硬性约束的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对这些制度进行细化,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硬性规定转化成人性化引导、警示,更容易取得同学们的认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再次,导向作用。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力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影响,学会选择正确的社会信息,可以化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群体具有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前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休闲作用。学校是学习之地,学习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必然费神费力,也正因如此,古人才有“头悬梁,锥刺骨”之说。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值好动爱玩之时,单凭纪律约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校园文化则不同,它通过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一条充满休闲情调的校园小路可以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英语角”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等。通过构建贴近学生、贴近教育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够发挥持久的、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习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二、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校管理者普遍认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大学校园开始,并逐渐延伸到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不仅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文化味”,学校管理层本身的“以人为本”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学校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硬件建设,包括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图书阅览设施、艺术设施、学生食宿设施、校园环境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园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一些学校在扩建、改建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功能区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元素更加显著,有人说,每个地方的学校都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再次,制度建设更具人性化。制度体系既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学校在制定制度、实施制度的时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的原则,各项规定充满了人情味,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学生切身利益。
最后,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普遍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开展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特别是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们搭建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特色。校园文化本应该是一所学校独具特色的,而事实上却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除了校园建筑各有不同之外,学校精神、制度体系、管理措施大多互相抄袭,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显著影响。
其次,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有些学校就文化而建设文化,并且急功近利,不是让学生“唱主角”,而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再次,重硬件设施,轻文化内涵。随着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校园建设,包括环境绿化、美化都有很大改善,但这些设施的实际利用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成为“面子工程”。例如,一些学校修建了高标准的足球场,但却不肯让学生在里面开展经常性的运动,只是在比赛时才能进入;修建了室内游泳馆,却并不对学生开放;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却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等。这些本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实际上却成了学校装饰“门面”的“摆设”。
最后,应试教育仍是“主流”。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受升学压力的制约,大部分中学并没有把素质教育真正放在突出位置,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围绕提高学生应试分数做文章,自觉不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旁门左道”,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难以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四、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端正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放在重要位置。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作为育人之地,承载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理想。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百年立校的高度,思想上重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在环境建设方面,除了校园室外环境植草种花、绿化美化之外,还要重视教室、老师办公室、学校食堂、阅览室等室内场所的美化,做到简洁、雅致、美观,设施齐全,根据不同的场所安排相应的文化主题,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当然,文化内容的安排,应当紧紧围绕学校精神这个主题,通过艺术的形式、不经意的点缀,寓有形于无形之中,让校园文化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再次,着力构建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这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当地文化氛围,总结提炼出学校精神,以简练的语言固定下来,并以此为主线,对学校精神进行诠释,让学生们明白每个词的来历、含义,形成大家的共识,这样有利于全校师生把思想统一到办学主旨上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线、学校管理的主线,同样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实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影响、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形成整体合力。
最后,丰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艺术节、演讲赛、才艺展示、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形式,吸引学生们的参与。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连续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牡丹江市光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