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语言又是作文的重中之重,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精彩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
[关键词]作文 语言 四个多一点
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明确要求文章语言必须有文采,这是值得注意并带有导向性的备考信息。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道出了语言有文采的价值,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精彩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优化文章语言的技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四个多一点”来谈一谈如何增色作文的语言。
一、多一点修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无疑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善用修辞,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气势充沛,辞才华茂,形象富丽。巧用修辞,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如学生习作《青春》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青春是盛开是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笔者就是通过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其描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大大地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再如:例1、我刚踏进教室,教室里立刻静下来,大家都看着我,好像不认识我似的。例2、我刚踏进教室,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几十道带着问号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向我直射而来,这些目光古怪而陌生,仿佛他们盯着的不是一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而是动物园里新来的什么珍惜动物似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例2应用了比喻的修辞,使场景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在高考作文中,最好运用三种左右的修辞,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可增强文章的美感指数和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整体之美。
二、多一点名言佳句
借用名句使文章神采飞扬。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作文能否具有深厚的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对民族文化借鉴、吸收的多少。如能合理借用名言警句,文章会显得很有文学味。借用名句一般是直接引用。大多引在首尾,揭示或深化主旨。如一学生在题为《花逝花红让人陶醉》中,有这样一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呀,人都说老当益壮,你却为何躲进小楼,“小园香径独徘徊”呢?置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于不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同样是花逝花落,一位伤怀的宰相却有一腔爱国热忱,即使不被信任,仍然坚信落红也能“零落成泥碾作尘。”花逝花红,一位爱国诗人,一星燃烧的希望之火,怎能不让人陶醉?”巧妙的运用晏殊,龚自珍的诗句连缀成篇,诗人与内容融为一体,既写出了诗人的心志,又使文章内蕴丰富、质感厚重,平添几份浓郁的情调。
又如:“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因此,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会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会体现考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多一点成语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表意丰富,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例如,习作《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也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在高考作文里,最好能用五个左右的成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两两对举,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
四、多一点课本素材
高中课本皆属精品,涉及古今中外各个方面的人物、事件等。孔子、司马迁、陶渊明、史铁生、海伦·凯勒等,要触摸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灵魂; “一则金素材,半部好作文,”课本是最好的作文素材库,课本素材是最节省时间的高考作文应考素材。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材料,即时是24本语文教科书的材料,也够学生使用了。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谓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着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2005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语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合理利用,教材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语言是一组神奇的积木,能堆砌出我们心中最美的天堂。高考作文都要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否则,你即使有了再好的主题,再妙的构思也表达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四个多一点来增色作文的语言,加强作文语言的包装。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作文 语言 四个多一点
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明确要求文章语言必须有文采,这是值得注意并带有导向性的备考信息。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道出了语言有文采的价值,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精彩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优化文章语言的技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四个多一点”来谈一谈如何增色作文的语言。
一、多一点修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无疑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善用修辞,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气势充沛,辞才华茂,形象富丽。巧用修辞,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如学生习作《青春》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青春是盛开是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笔者就是通过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其描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大大地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再如:例1、我刚踏进教室,教室里立刻静下来,大家都看着我,好像不认识我似的。例2、我刚踏进教室,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几十道带着问号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向我直射而来,这些目光古怪而陌生,仿佛他们盯着的不是一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而是动物园里新来的什么珍惜动物似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例2应用了比喻的修辞,使场景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在高考作文中,最好运用三种左右的修辞,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可增强文章的美感指数和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整体之美。
二、多一点名言佳句
借用名句使文章神采飞扬。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作文能否具有深厚的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对民族文化借鉴、吸收的多少。如能合理借用名言警句,文章会显得很有文学味。借用名句一般是直接引用。大多引在首尾,揭示或深化主旨。如一学生在题为《花逝花红让人陶醉》中,有这样一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呀,人都说老当益壮,你却为何躲进小楼,“小园香径独徘徊”呢?置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于不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同样是花逝花落,一位伤怀的宰相却有一腔爱国热忱,即使不被信任,仍然坚信落红也能“零落成泥碾作尘。”花逝花红,一位爱国诗人,一星燃烧的希望之火,怎能不让人陶醉?”巧妙的运用晏殊,龚自珍的诗句连缀成篇,诗人与内容融为一体,既写出了诗人的心志,又使文章内蕴丰富、质感厚重,平添几份浓郁的情调。
又如:“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因此,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会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会体现考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多一点成语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表意丰富,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例如,习作《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也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在高考作文里,最好能用五个左右的成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两两对举,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
四、多一点课本素材
高中课本皆属精品,涉及古今中外各个方面的人物、事件等。孔子、司马迁、陶渊明、史铁生、海伦·凯勒等,要触摸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灵魂; “一则金素材,半部好作文,”课本是最好的作文素材库,课本素材是最节省时间的高考作文应考素材。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材料,即时是24本语文教科书的材料,也够学生使用了。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谓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着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2005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语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合理利用,教材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语言是一组神奇的积木,能堆砌出我们心中最美的天堂。高考作文都要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否则,你即使有了再好的主题,再妙的构思也表达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四个多一点来增色作文的语言,加强作文语言的包装。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