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一、引言
《觉醒》发表于1899年,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凯特·肖邦(1851-1904)如今被认为是19世纪末期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埃德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被认为是一位有着觉醒意识与独立人格的新女性。本文将从埃德娜的觉醒过程来分析,对肖邦这一经典作品提供另一种解读。
二、埃德娜的自我觉醒过程
《觉醒》这部作品的发展是以埃德娜的觉醒为主线展开的。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与母亲,她的觉醒从对世俗婚姻的不满与厌恶为导火索而开始。但是更深入的探究后能够发现,埃德娜的觉醒实质上是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我的重新认知。
1.埃德娜对于自由的觉醒
埃德娜从小生活在男性掌权的环境中,埃德娜父亲对她从小到大的压制与影响使得她总是以父亲的价值观来判断事情的好坏,并尽力做到父亲认为理所当然的女性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埃德娜的丈夫是父亲的另一个替代品而已,他们对于社会价值与习惯的观点完全相同,对于埃德娜的要求也是一样。而埃德娜身上潜藏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于社会限制的反叛意识其实一直存在她内心深处。学会游泳这件事情让埃德娜意识到,很多在以前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自己都是有能力完成的。这次的认识让她改变了对于生活几乎所有方面的看法。在大海的怀抱中,她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想作为一个体存在于这世间的愿望。她想要的是一种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一种可以允许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生活。身为女人,她希望能和男人处在平等的地位。然而,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话语权完全被男人掌控着,这也让埃德娜无法表达出心中所想,她也因此渐渐失去了自我的表达。事实上,她很希望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希望自己能被别人理解。她不遗余力地寻找自我、争取自我,在一步一步地认识到自己独立的女性身份后,埃德娜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2.埃德娜对于父权浪漫的反叛
埃德娜自身的觉醒与改变,使她不满足于单单顺从父权浪漫,即使这种模式是从她从小到大所被灌输的观念,这种女性的观念已经深深烙印在心里。在父权浪漫中,丈夫拥有绝对的权利,妻子仅仅是他们的附属品,用来泄欲传宗接代,做家务。她的丈夫在婚姻中所占的主权地位让埃德娜无法找到自我,小时候是来自父亲对于自己的控制,而婚后则是雷昂的控制。而作为自己的情人,埃德娜深爱罗伯特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埃德娜渴望得到他,但埃德娜确信自己有权利不从属任何男人,她反抗自己的婚姻所带来的约束。夹在梦想与现实的缝隙里,埃德娜模糊地察觉到较之作丈夫和孩子的奴隶,她更希望能活出自我,不受世俗限制,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埃德娜勇敢地开始尝试打破社会传统与习惯的束缚,来争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独立。正如曼德莱特医生所察觉到的:“这位他向来熟悉的无精打采的女人完全 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她的话语热烈有力,目光和举止中 没有畏惧和自卑感。”(112)而埃德娜的心理更加突出展现了对父权浪漫的反抗。
3.埃德娜对于自治的觉醒
埃德娜的觉醒更多的是对于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人格的观念上的转变。埃德娜反抗在父权社会中的女性身份和地位,特别是与她父亲和丈夫这两位男性关系的抗争。埃德娜母亲在她早年时逝世,童年的阴影造成她性格内向和自我封闭。她并不主动和其他人交往,甚至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在儿童时代,她就把自己幼小的生命控制在自身的范围之内。很小的时候,她就本能地感悟到生活的双重性—外在的生存要顺从时代潮流,而内心生活则表示要充满怀疑。”(20)在埃德娜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缺失对于她心理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阻碍,她的成长过程作没有一个女性作为模范来参考。无疑,母亲的缺失是使艾德娜无法建立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而完全被男性操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埃德娜觉醒的过程中,她想要找到自我,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义。她更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她享受于独立自我的新身份。
三、结语
《觉醒》发表在世纪之交,描述了女性所面对的身份挣扎所带来的挑战。肖邦在作品中埃艾德娜无法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而在二十世纪生活的女性实际上也无法找到答案。然而埃德娜做出了努力,尽管现实不允许她成功。她就像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那般,想要表达却无人能懂。死亡是她觉醒的唯一出路,也只有在自然的怀中,她可以完全脱去一切来自生活的束缚,享受完全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凯特·肖邦.《觉醒》.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梅.《觉醒》中女性身份重构[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尹姬.《觉醒》中的存在主义观——追求有意义的存在. 安徽文学,2009.
[5]魏兆秋. 埃德娜悲剧的原因分析[J]. 理论观察,2000.
[6]Toth E, Seyersted P. Kate Chopin’s Private Papers[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8.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一、引言
《觉醒》发表于1899年,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凯特·肖邦(1851-1904)如今被认为是19世纪末期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埃德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被认为是一位有着觉醒意识与独立人格的新女性。本文将从埃德娜的觉醒过程来分析,对肖邦这一经典作品提供另一种解读。
二、埃德娜的自我觉醒过程
《觉醒》这部作品的发展是以埃德娜的觉醒为主线展开的。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与母亲,她的觉醒从对世俗婚姻的不满与厌恶为导火索而开始。但是更深入的探究后能够发现,埃德娜的觉醒实质上是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我的重新认知。
1.埃德娜对于自由的觉醒
埃德娜从小生活在男性掌权的环境中,埃德娜父亲对她从小到大的压制与影响使得她总是以父亲的价值观来判断事情的好坏,并尽力做到父亲认为理所当然的女性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埃德娜的丈夫是父亲的另一个替代品而已,他们对于社会价值与习惯的观点完全相同,对于埃德娜的要求也是一样。而埃德娜身上潜藏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于社会限制的反叛意识其实一直存在她内心深处。学会游泳这件事情让埃德娜意识到,很多在以前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自己都是有能力完成的。这次的认识让她改变了对于生活几乎所有方面的看法。在大海的怀抱中,她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想作为一个体存在于这世间的愿望。她想要的是一种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一种可以允许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生活。身为女人,她希望能和男人处在平等的地位。然而,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话语权完全被男人掌控着,这也让埃德娜无法表达出心中所想,她也因此渐渐失去了自我的表达。事实上,她很希望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希望自己能被别人理解。她不遗余力地寻找自我、争取自我,在一步一步地认识到自己独立的女性身份后,埃德娜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2.埃德娜对于父权浪漫的反叛
埃德娜自身的觉醒与改变,使她不满足于单单顺从父权浪漫,即使这种模式是从她从小到大所被灌输的观念,这种女性的观念已经深深烙印在心里。在父权浪漫中,丈夫拥有绝对的权利,妻子仅仅是他们的附属品,用来泄欲传宗接代,做家务。她的丈夫在婚姻中所占的主权地位让埃德娜无法找到自我,小时候是来自父亲对于自己的控制,而婚后则是雷昂的控制。而作为自己的情人,埃德娜深爱罗伯特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埃德娜渴望得到他,但埃德娜确信自己有权利不从属任何男人,她反抗自己的婚姻所带来的约束。夹在梦想与现实的缝隙里,埃德娜模糊地察觉到较之作丈夫和孩子的奴隶,她更希望能活出自我,不受世俗限制,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埃德娜勇敢地开始尝试打破社会传统与习惯的束缚,来争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独立。正如曼德莱特医生所察觉到的:“这位他向来熟悉的无精打采的女人完全 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她的话语热烈有力,目光和举止中 没有畏惧和自卑感。”(112)而埃德娜的心理更加突出展现了对父权浪漫的反抗。
3.埃德娜对于自治的觉醒
埃德娜的觉醒更多的是对于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人格的观念上的转变。埃德娜反抗在父权社会中的女性身份和地位,特别是与她父亲和丈夫这两位男性关系的抗争。埃德娜母亲在她早年时逝世,童年的阴影造成她性格内向和自我封闭。她并不主动和其他人交往,甚至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在儿童时代,她就把自己幼小的生命控制在自身的范围之内。很小的时候,她就本能地感悟到生活的双重性—外在的生存要顺从时代潮流,而内心生活则表示要充满怀疑。”(20)在埃德娜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缺失对于她心理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阻碍,她的成长过程作没有一个女性作为模范来参考。无疑,母亲的缺失是使艾德娜无法建立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而完全被男性操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埃德娜觉醒的过程中,她想要找到自我,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义。她更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她享受于独立自我的新身份。
三、结语
《觉醒》发表在世纪之交,描述了女性所面对的身份挣扎所带来的挑战。肖邦在作品中埃艾德娜无法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而在二十世纪生活的女性实际上也无法找到答案。然而埃德娜做出了努力,尽管现实不允许她成功。她就像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那般,想要表达却无人能懂。死亡是她觉醒的唯一出路,也只有在自然的怀中,她可以完全脱去一切来自生活的束缚,享受完全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凯特·肖邦.《觉醒》.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梅.《觉醒》中女性身份重构[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尹姬.《觉醒》中的存在主义观——追求有意义的存在. 安徽文学,2009.
[5]魏兆秋. 埃德娜悲剧的原因分析[J]. 理论观察,2000.
[6]Toth E, Seyersted P. Kate Chopin’s Private Papers[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