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文学旨在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帮助读者了解美国生态文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美国生态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帮助读者探索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提高人类生态意识。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兴起;发展
作者简介:王蕾(1983-),女,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学历: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2
引言:
随着美国进入工业时代,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如市场垄断、贫富差距过大、工业废弃物对大气、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及水灾、旱灾、地震、海啸和核战争等灾难的相继发生,灾难过后人类才真正认识到濒临灭绝的生态环境,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高度发展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舒适,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苦闷与麻木。为了使人类能够意识到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真实状态,使人类具有生态意识,从而修复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于是美国生态文学终于在19世纪应运而生。
一.生态文学的定义
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文学也称“自然写作”或“环境文学”,名称不同,内容大同小异。而笔者更倾向于王诺在《生态思想与生态批评》中所主张使用“生态文学”而非“环境文学”一词。要使读者能够真正地了解生态文学,首先应该明确生态文学与自然文学或环境文学的关系。若从广义的范畴归纳,只要是描写自然和环境的文学都可以将其归纳为生态文学的范畴。但是从狭义的范畴看,生态文学又不等同于自然文学或环境文学。生态文学应该具有如下主要特征:第一,生态文学是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学。生态文学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传播生态思想,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生态文学要求人类面对现实,向人类揭示一个真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文学告诫人类不能将自身利益作为判断某件事情是否有价值的最高准则,而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进而使人类意识到只有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地化解生态危机。第二,生态文学是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生态文学通过倡导人类提高生态意识,进而培养和增强人类的生态责任。生态文学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起初,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为了达到人类的所谓的利益,人类肆意妄为地征服、控制自然,毫不留情地掠夺自然资源,自然被摧残得体无完肤。随后,人类开始意识到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从而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渴望修复已被人类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人们开始赞美自然,重新审视自然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作用。生态文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倡导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自肺腑地赞美自然、保护自然,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三,生态文学是弘扬生态文化的文学。生态危机已经引起了人类文明的自我反思与拯救,探索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本身,而是在于人类的文化系统。化解生态危机、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提高生态意识。生态文学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来培养读者的生态文化,使人类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从而达到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生态文学是一种结合生态学的文学形式,生态文学所弘扬的生态文化正是要求人类能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生态环境、剖析生态现象、解决生态问题,培养科学的生态文化思想。
生态批评家、生态文明研究学者王诺教授在《生态思想与批评》一书中,将生态文学定义为“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人与自然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传播生态思想,并从事和表现独特的生态审美的文学。生态责任、文化批判、生态思想、生态预警和生态审美是其突出特点。”[1]学者王岳川,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中提到生态文学,“可以说,生态文学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提倡自然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为旨归,其文学特征在于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出发点,将自然为本的文学和以人为本的文学相并列。”[2]232, “在我看来,所谓生态文学主要是指那些敏感地对现代世界生态危机加以揭示,对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加以批判,对导致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加以反省的作品。”[2]234
笔者认为,生态文学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以整体生态观为出发点,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描写启发人类去探索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去修复已被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增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弘扬生态文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批判性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
二.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的渊源
虽然生态文学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但是当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对其进行反思、探索其成因之时,我们却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态思想”一直陪伴在人类的身边,只是我们太过专注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沉浸于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早期文学作品对自然的领悟,其所蕴含着的生态思想。早在1836年爱默生在《自然》一书中表达了人类应该从生存层面上做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把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且还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到精神领域中去。梭罗深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于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梭罗为我们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给予人类纯净的空气,没有工业社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他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对喧嚣的城市,而赞美树林和溪流的自然世界。1923年,诺尔曼·福斯特《美国文学中的自然》被认为“为美国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学术领域”。[3]《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记载着美国文学作品早在殖民时期就“存在一种广义的倾向,一种与地理环境紧密结合的文学。在作品中,我们第一次感受到自我与大自然的融合、个性与环境的交融。自然环境在美国文学中不仅仅是纯粹而简单的地理环境,而且被赋予精神上的意义”。[4]早期的生态文学作品以赞美大自然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于1976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叙事史《人类与大地母亲》也很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这本书展示了人类以及与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将人类历史置于自然界的背景中进行考察,真实且严肃的反映了地球的生态情况,记载了全球性生态灾难的相继发生,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令人毛孔悚然。阿诺德·汤因比在书中提到,人类的力量“已经使生物圈变得不适宜居住,如果地球上的人类不采取及时、有力、一致的措施来控制人口的激增,制止由于人类的贪婪和目光短浅而导致的对生物圈的破话,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引发自杀性的后果”。[5] 三.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进入20世纪,生态文学作家们基于生态环境现实,在作品中开始展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意愿。20世纪美国生态文学的代表人物非约翰·塞缪尔和阿尔多·利奥波德莫属。约翰·缪尔是早期环保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关于加利福尼亚的内华山脉的探索和描绘被广泛流传。1902年,缪尔的《我们的国家公园》出版发行,该书记录了全美最经典的国家公园,描绘了瀑布、小鸟、岩石、洪水、风暴和雪崩。这对于生活在都市疲惫不堪的人们来说,《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人们净化心灵、亲近自然的理想精神之地。阿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为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以及“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同时,他又是一位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此书被誉为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比肩的生态文学杰作,并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在书中,利奥波德以美国威斯康星州农场一个贫瘠、荒废的沙乡农场为背景,记录了他在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其对生态平衡产生的微妙影响,用实例证实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性的介入,深入探讨资源保护、人和自然关系、土地伦理等问题。从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发展脉络,作者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和谐关系。“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他说“一个孤立的以经济的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保护主义体系,是绝对片面的”[6]。利奥波德的卓越贡献在于将文学批评的视野转向自然,倡导人们关爱自然,注重生态整体性,挽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
20世纪最初20年,美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全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各种批判美国政府的运动也随之而来,其中包括劳工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在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中,我们不得不提到蕾切尔·卡逊,她是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一名海洋生物学家。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从环境污染获利的人们的反对声中面世,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在该书的出版,从此使美国社会再也不能寂静下来,她的声音永远不会沉寂。《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媲美,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培养人类生态意识指明了方向,卡逊让我们重拾在现代文明中几乎消失殆尽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寂静的春天》激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燃起了人们与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抗争,倘若没有《寂静的春天》的出版,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在美国历史上可能会被延迟很久。
结语:
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日趋繁荣,为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展示了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使人类对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充满无限向往。 生态文学不仅促使人们去理解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视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层内涵和动因,帮助人类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解放出来,提高人类生态意识,赋予人类生态使命感,做到一切以整体生态观为行为准则,从而根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从自然生态中寻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思想与生态批评》,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0页。
[2]荆亚平:《中外生态文学文论选》,转载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32、234页。
[3]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刘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页。
[4][美]埃默里·埃利奥特主编:《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朱通伯译,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8页。
[5]Arnold Toynbee, Mankind and Mother Earth (New York: Oxford UP, 1976) 9.
[6]利奥波德著,侯文蕙译:《沙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3页。
关键词:美国;生态文学;兴起;发展
作者简介:王蕾(1983-),女,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学历: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2
引言:
随着美国进入工业时代,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如市场垄断、贫富差距过大、工业废弃物对大气、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及水灾、旱灾、地震、海啸和核战争等灾难的相继发生,灾难过后人类才真正认识到濒临灭绝的生态环境,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高度发展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舒适,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苦闷与麻木。为了使人类能够意识到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真实状态,使人类具有生态意识,从而修复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于是美国生态文学终于在19世纪应运而生。
一.生态文学的定义
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文学也称“自然写作”或“环境文学”,名称不同,内容大同小异。而笔者更倾向于王诺在《生态思想与生态批评》中所主张使用“生态文学”而非“环境文学”一词。要使读者能够真正地了解生态文学,首先应该明确生态文学与自然文学或环境文学的关系。若从广义的范畴归纳,只要是描写自然和环境的文学都可以将其归纳为生态文学的范畴。但是从狭义的范畴看,生态文学又不等同于自然文学或环境文学。生态文学应该具有如下主要特征:第一,生态文学是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学。生态文学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传播生态思想,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生态文学要求人类面对现实,向人类揭示一个真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文学告诫人类不能将自身利益作为判断某件事情是否有价值的最高准则,而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进而使人类意识到只有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地化解生态危机。第二,生态文学是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生态文学通过倡导人类提高生态意识,进而培养和增强人类的生态责任。生态文学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起初,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为了达到人类的所谓的利益,人类肆意妄为地征服、控制自然,毫不留情地掠夺自然资源,自然被摧残得体无完肤。随后,人类开始意识到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从而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渴望修复已被人类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人们开始赞美自然,重新审视自然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作用。生态文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倡导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自肺腑地赞美自然、保护自然,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三,生态文学是弘扬生态文化的文学。生态危机已经引起了人类文明的自我反思与拯救,探索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本身,而是在于人类的文化系统。化解生态危机、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提高生态意识。生态文学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来培养读者的生态文化,使人类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从而达到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生态文学是一种结合生态学的文学形式,生态文学所弘扬的生态文化正是要求人类能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生态环境、剖析生态现象、解决生态问题,培养科学的生态文化思想。
生态批评家、生态文明研究学者王诺教授在《生态思想与批评》一书中,将生态文学定义为“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人与自然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传播生态思想,并从事和表现独特的生态审美的文学。生态责任、文化批判、生态思想、生态预警和生态审美是其突出特点。”[1]学者王岳川,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中提到生态文学,“可以说,生态文学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提倡自然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为旨归,其文学特征在于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出发点,将自然为本的文学和以人为本的文学相并列。”[2]232, “在我看来,所谓生态文学主要是指那些敏感地对现代世界生态危机加以揭示,对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加以批判,对导致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加以反省的作品。”[2]234
笔者认为,生态文学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以整体生态观为出发点,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描写启发人类去探索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去修复已被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增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弘扬生态文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批判性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
二.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的渊源
虽然生态文学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但是当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对其进行反思、探索其成因之时,我们却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态思想”一直陪伴在人类的身边,只是我们太过专注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沉浸于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早期文学作品对自然的领悟,其所蕴含着的生态思想。早在1836年爱默生在《自然》一书中表达了人类应该从生存层面上做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把人类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且还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到精神领域中去。梭罗深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于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梭罗为我们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给予人类纯净的空气,没有工业社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他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对喧嚣的城市,而赞美树林和溪流的自然世界。1923年,诺尔曼·福斯特《美国文学中的自然》被认为“为美国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学术领域”。[3]《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记载着美国文学作品早在殖民时期就“存在一种广义的倾向,一种与地理环境紧密结合的文学。在作品中,我们第一次感受到自我与大自然的融合、个性与环境的交融。自然环境在美国文学中不仅仅是纯粹而简单的地理环境,而且被赋予精神上的意义”。[4]早期的生态文学作品以赞美大自然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于1976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叙事史《人类与大地母亲》也很大程度上促进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这本书展示了人类以及与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将人类历史置于自然界的背景中进行考察,真实且严肃的反映了地球的生态情况,记载了全球性生态灾难的相继发生,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令人毛孔悚然。阿诺德·汤因比在书中提到,人类的力量“已经使生物圈变得不适宜居住,如果地球上的人类不采取及时、有力、一致的措施来控制人口的激增,制止由于人类的贪婪和目光短浅而导致的对生物圈的破话,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引发自杀性的后果”。[5] 三.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进入20世纪,生态文学作家们基于生态环境现实,在作品中开始展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意愿。20世纪美国生态文学的代表人物非约翰·塞缪尔和阿尔多·利奥波德莫属。约翰·缪尔是早期环保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关于加利福尼亚的内华山脉的探索和描绘被广泛流传。1902年,缪尔的《我们的国家公园》出版发行,该书记录了全美最经典的国家公园,描绘了瀑布、小鸟、岩石、洪水、风暴和雪崩。这对于生活在都市疲惫不堪的人们来说,《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人们净化心灵、亲近自然的理想精神之地。阿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为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以及“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同时,他又是一位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此书被誉为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比肩的生态文学杰作,并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在书中,利奥波德以美国威斯康星州农场一个贫瘠、荒废的沙乡农场为背景,记录了他在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其对生态平衡产生的微妙影响,用实例证实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性的介入,深入探讨资源保护、人和自然关系、土地伦理等问题。从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发展脉络,作者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和谐关系。“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他说“一个孤立的以经济的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保护主义体系,是绝对片面的”[6]。利奥波德的卓越贡献在于将文学批评的视野转向自然,倡导人们关爱自然,注重生态整体性,挽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
20世纪最初20年,美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全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各种批判美国政府的运动也随之而来,其中包括劳工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在美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中,我们不得不提到蕾切尔·卡逊,她是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一名海洋生物学家。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从环境污染获利的人们的反对声中面世,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在该书的出版,从此使美国社会再也不能寂静下来,她的声音永远不会沉寂。《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媲美,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培养人类生态意识指明了方向,卡逊让我们重拾在现代文明中几乎消失殆尽的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寂静的春天》激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燃起了人们与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抗争,倘若没有《寂静的春天》的出版,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在美国历史上可能会被延迟很久。
结语:
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日趋繁荣,为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展示了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使人类对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充满无限向往。 生态文学不仅促使人们去理解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视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层内涵和动因,帮助人类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解放出来,提高人类生态意识,赋予人类生态使命感,做到一切以整体生态观为行为准则,从而根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从自然生态中寻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思想与生态批评》,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0页。
[2]荆亚平:《中外生态文学文论选》,转载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32、234页。
[3]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刘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页。
[4][美]埃默里·埃利奥特主编:《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朱通伯译,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8页。
[5]Arnold Toynbee, Mankind and Mother Earth (New York: Oxford UP, 1976) 9.
[6]利奥波德著,侯文蕙译:《沙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