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模式;个别差异;网络环境
信息技课是实际操作课,基本是边操作边讲解,一些操作因为细节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时数较少,老师所带的班级数多,同时学校关于信息技术的杂事较多。为了解决时间少任务重的矛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把网络引入进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再局限于教师面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一、从学情选择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但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七年级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小,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不一,学生的水平也相差甚远,有的学生汉字录入速度很快,能够很好的解读教材,但有极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正常的开机、关机程序都不了解。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通过制作感恩电子板报为主线,从文字录入、插入与删除,到文字的修饰,到图片、艺术字的插入与修饰,再到版面的设计,逐渐加深加宽,完成对Word软件的了解与使用。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应用性软件,对常用语言不熟悉,窗口的图标很陌生,边阅读教材边练习或自主探究需要时间过多,不能保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那么学习本单元时,采用教师演示与小组内或组间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每一个环节或者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按照教材的方法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在下面模仿。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则进行下一环节,遇到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则给时间请该小组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或与掌握好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大部分学生没能掌握好,那么,将从掌握好的学生中选择一名代表通过“电子教室”的“屏幕转播”功能再进行演示与练习,从而掌握知识点。到学期结束时学生对窗口已经基本了解,通过模仿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任务,同时熟悉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灵活运用教材。
二、从信息技术传达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择性等,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与传统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源。教师主要是给学生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处理来自广阔天地的信息,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协调他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等等。学生不再一味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与理论,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突破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同学在互联网上交流和学习,通过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研活動中,我一直坚持为学生公开设立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学生可以不留姓名,有的只是符号而已,学生没有任何顾忌、畅所欲言与教师进行疑难咨询、学习感受交流,通过“零距离”接触,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处很融洽,让学生感到一种学习的轻松、愉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新型的、比较民主的教育关系将有助于促进创新教育。
三、 计算机网络教室提供了一种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访问教师服务器的教学资源
这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指导、监视、监视、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主导作用也充分施展。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广漠。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windows“画图”程序的使用,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版”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其次,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将教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程度高的少數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windows窗口操作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基本的鼠标操作);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地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
第三,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组)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windows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的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要求A、B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在信息领域,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为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在教育领域,各种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正在为也必将为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教育技术的成熟、完善、体系化,也必将个性化学习模式推向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
参考文献:
[1]《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何克抗
[2]《网络环境下课堂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姚建国
[3]《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模式;个别差异;网络环境
信息技课是实际操作课,基本是边操作边讲解,一些操作因为细节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时数较少,老师所带的班级数多,同时学校关于信息技术的杂事较多。为了解决时间少任务重的矛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把网络引入进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再局限于教师面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一、从学情选择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但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七年级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小,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不一,学生的水平也相差甚远,有的学生汉字录入速度很快,能够很好的解读教材,但有极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正常的开机、关机程序都不了解。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通过制作感恩电子板报为主线,从文字录入、插入与删除,到文字的修饰,到图片、艺术字的插入与修饰,再到版面的设计,逐渐加深加宽,完成对Word软件的了解与使用。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应用性软件,对常用语言不熟悉,窗口的图标很陌生,边阅读教材边练习或自主探究需要时间过多,不能保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那么学习本单元时,采用教师演示与小组内或组间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每一个环节或者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按照教材的方法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在下面模仿。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则进行下一环节,遇到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则给时间请该小组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或与掌握好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大部分学生没能掌握好,那么,将从掌握好的学生中选择一名代表通过“电子教室”的“屏幕转播”功能再进行演示与练习,从而掌握知识点。到学期结束时学生对窗口已经基本了解,通过模仿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任务,同时熟悉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灵活运用教材。
二、从信息技术传达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择性等,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与传统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源。教师主要是给学生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处理来自广阔天地的信息,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协调他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等等。学生不再一味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与理论,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突破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同学在互联网上交流和学习,通过探究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研活動中,我一直坚持为学生公开设立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学生可以不留姓名,有的只是符号而已,学生没有任何顾忌、畅所欲言与教师进行疑难咨询、学习感受交流,通过“零距离”接触,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处很融洽,让学生感到一种学习的轻松、愉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新型的、比较民主的教育关系将有助于促进创新教育。
三、 计算机网络教室提供了一种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访问教师服务器的教学资源
这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指导、监视、监视、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主导作用也充分施展。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广漠。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windows“画图”程序的使用,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版”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其次,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将教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程度高的少數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windows窗口操作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基本的鼠标操作);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地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
第三,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组)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windows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的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要求A、B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在信息领域,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为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在教育领域,各种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正在为也必将为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教育技术的成熟、完善、体系化,也必将个性化学习模式推向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
参考文献:
[1]《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何克抗
[2]《网络环境下课堂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姚建国
[3]《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