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游戏、自编舞蹈、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创设出各种愉快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音乐;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偏重对音乐知识的输灌,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造成了一种伤害,更是扼杀了绝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没有任何负担,兴趣更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这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我尝试想过:这首歌看似简单,其实唱起来还是挺难的:一个是高音上不去,第二个是学生没有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如果就这么干瘪瘪的跟着电子琴或录音伴奏一句句唱下去,肯定是失敗的。于是我先从身边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口头语言能力入手,一上课我就借认识学生为名,叫他们介绍自己和家乡的事物。因为学生对家乡最熟悉,刚到学校还不习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们留恋,又不用写作文那样长篇大论,三五句概括就行了,所以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有些同学还为家乡的某些事物而自豪呢!如有个学生介绍完自己后还说:“我的家乡有贵州最好的鱼水旅游风景区,欢迎大家来作客。”等,于是我因势利导从他们爱家乡进入音乐课堂《大海啊,故乡》,这样既活跃了音乐课堂,提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情景、形式和活动内容
能够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在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四肢的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走进音乐中去,让学生喜欢音乐。例如,创造简单的乐器。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并且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造乐器。有的同学在易拉罐或酸奶盒里放上沙子做沙锤;有的同学在小纸盒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产生声音;也有的同学拿几根铁棒做打击乐器;拿高高低低的瓶子摆成一排,然后他们能吹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时他们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是那样的活跃,让你耳目一新。
三、运用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创编能力,让学生理解音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也是很好的做法,这样就能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在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初中二年级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
四、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变的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总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要求规划统一的教学模式里。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尝试,改变陈旧的音乐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把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思考、思索、探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诱导,同时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并且学生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2003.
[3]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4]王键.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初步探索.音乐教育网.
关键词:音乐;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偏重对音乐知识的输灌,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造成了一种伤害,更是扼杀了绝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没有任何负担,兴趣更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这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我尝试想过:这首歌看似简单,其实唱起来还是挺难的:一个是高音上不去,第二个是学生没有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如果就这么干瘪瘪的跟着电子琴或录音伴奏一句句唱下去,肯定是失敗的。于是我先从身边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口头语言能力入手,一上课我就借认识学生为名,叫他们介绍自己和家乡的事物。因为学生对家乡最熟悉,刚到学校还不习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们留恋,又不用写作文那样长篇大论,三五句概括就行了,所以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有些同学还为家乡的某些事物而自豪呢!如有个学生介绍完自己后还说:“我的家乡有贵州最好的鱼水旅游风景区,欢迎大家来作客。”等,于是我因势利导从他们爱家乡进入音乐课堂《大海啊,故乡》,这样既活跃了音乐课堂,提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情景、形式和活动内容
能够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在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四肢的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走进音乐中去,让学生喜欢音乐。例如,创造简单的乐器。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并且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造乐器。有的同学在易拉罐或酸奶盒里放上沙子做沙锤;有的同学在小纸盒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产生声音;也有的同学拿几根铁棒做打击乐器;拿高高低低的瓶子摆成一排,然后他们能吹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时他们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是那样的活跃,让你耳目一新。
三、运用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创编能力,让学生理解音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也是很好的做法,这样就能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在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初中二年级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
四、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变的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总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要求规划统一的教学模式里。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尝试,改变陈旧的音乐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把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思考、思索、探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诱导,同时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并且学生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2003.
[3]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4]王键.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初步探索.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