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患少了一剂药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产妇丧命 医护失踪”的新闻将“医患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生老病死”乃人生大事,“病”则要“医”,注定了医生与患者间的紧密关系。古语有云,医者,仁术也。在儒家“仁爱”理想主导下,“悬壶济世”是不亚于治国救世的大业,更是旧时文人的的入世理想之一,正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此道德约束和理想规训下,医者与患者间相互信任,因此才有“医者,父母心”的美谈。明清以降,商品经济兴起,世俗的金钱利益日益瓦解了宋代兴起的“儒医”体系,史册书籍中记录有不少“医患”杂谈 ,嬉笑怒骂的文字,庸医与恶患跃然纸上。鉴古知今,在追金逐利的社会背景下,纵有起死回生的医术,救得了一人之命,也难破一国“医患”之病灶。
  “医者,仁术也”,在于医者为民之“爱”。东汉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唐代有药王孙思邈。程国彭曰:“昔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相之良则安天下,医之良则全性命。治命意会治国,固然是古代士子入世不成转而悬壶。诚以济人为急,为仁术。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病机如战机。医者,帝王之业,济人性命之业。故,医者要讲“仁爱”,这是对患者生命、价值、权力的尊重、肯定,也是对患者的尊严、命运、人生的爱护保护。
  上医医国 其次疾
  孙思邈是中国大唐盛世时的名医兼道士,据传其寿命达140岁以上。他所撰写的医学巨著《千金方》,汇集了众多古代名方,是中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被历代医家奉为临床诊病的圭臬。
  孙思邈博极医源,医易兼修,精通佛学。他认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并明确提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在大医孙思邈看来,要想成为一名良医,不仅要精研《黄帝内经素问》等医学经典著作,还必须精通命理学、星相学、占卜术,必须擅长周易六壬等象数之学,甚至还要读五经三史,老庄诸子。
  他把医生的层次分为三种层次。在《千今要方·诊候》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 《国语?晋语》中也说:“上医医国,其次疾。”
  良医如良相
  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终生忧道而不忧贫。即便在当穷学生的时候,他也从未想过要为个人谋求发家致富。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了他青年时期的一桩佚事:一天,范仲淹到庙里求神问卦。他抽了一支签,祷告说:“我将来能做宰相吗?”神通过卦相表示不能。他又祷告说:“那么我能做个好的医生吗?”回答还是不能。范仲淹叹口气说:“两样都不能,我将来如何实现平生之志呢!”
  别人对此都感到很奇怪,就问他:“男子汉大丈夫,立志想做宰相,可以理解;可是,你怎么又想做个医生呢?志向是不是小了点儿?”范仲淹叹口气说:“我在乎的哪里是这个!我立志向学,当然希望将来得遇明主,报效国家。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莫过于做宰相;既然做不了宰相,能以自己的所学惠及百姓的,莫过于做医生。倘能做个好医生,上可以疗治君王和父母的疾病,下可以救治天下苍生,中可以教人保健养生,益寿延年。身处底层而能救人利物、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的,还有比当医生更好的职业吗?”
  读书人出将入相之外,可从医
  发明梅花易数方法预测吉凶的大哲学家、宋朝宰相邵康节在《有病吟》中也说:“身之有病,当求药医。药之非良,其身必亏;国之有病,当求人医。人之非良,其国必危。”
  古代士人的就业门路是很窄的。说是读书做官,其实能做上官的毕竟是少数。做不上官怎么办?除了一部分人恪守儒道,继续修身齐家、过他的耕读生活之外,多数人还有两种职业选择:一是当先生,设馆授徒或受聘私塾,教书育人,继续传承儒家薪火;其二便是当医生,悬壶济世,走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路。
  著名文人邹韬奋在 《无所不专的专家》写道:“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古代医学技术与医学道德有机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了以“大医精诚”为追求的儒医文化,并形成了以医乃仁术为特点的古代医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的医者在很大程度上都自觉规范并约束着其医疗行为,所以古代医患之间大多俱是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转变,到了明清时期,医者牟利甚至无利不为的行为渐行于世,医生为了谋取高额利益而不顾行医准则,甚至部分闲散人员为了获利也走上行医之路,由此而产生了庸医泛滥的现象,医患关系也因此变的紧张起来。这一点,在著名的《笑林广记》大有记载。《笑林广记》之术业部内专门描述医患关系的笑话有27则之多,囿于篇幅之限不可能一一列举,现就其中较为典型的摘录出来。
  无一家医馆无冤鬼
  《冥王访名医》:冥王遣鬼卒访阳间名医,命之曰:“门前无冤鬼者即是。”鬼卒领旨,来到阳世,每过医门,冤鬼毕集。最后至一家,见门首独鬼彷徨,曰:“此可以当名医矣。”问之,乃昨日新竖药牌者。
  这个笑话很好懂,意思是:阎王爷让鬼卒去阳间寻访名医,阎王说:“门前没有冤鬼的就是名医”。鬼卒接到旨意就去阳世,每经过一家医馆,就有很多冤鬼聚集。直到他们走到最后一家,看到这家医馆的门口只有一个冤鬼在徘徊。然后鬼卒就说,看来这个医馆的就是名医了。然后问他,原来这家医馆是昨天才开的。
  被误诊病人排队骂医生
  《骂》:一医看病,许以无事。病家费去多金,竟不起,因恨甚,遣仆往骂。少顷归,问:“曾骂否?”曰:“不曾”问:“何以不骂?”答曰:“要骂要打的人,多的紧在那里,叫我如何挨挤的上?”
  笑话虽短并且有夸张之嫌,不过窥一斑而知全豹,同样也可以得出明清时期民间存在着严重的庸医泛滥现象,医疗纠纷问题比较突出,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极不和谐。   庸医恶医横行欺人
  不学无术,不通或不习医术而悍然行医者,古人将其称之为“时医”“庸医”。不学医籍,不明医理误人的庸医。如《退热》:有小儿患身热,请医服药而死,父请医家咎之。医不信,自往验视,抚儿尸谓其父曰:“你太欺心,不过要我与他退热,今身上幸已冰冷的了,倒反来责备我。”贪利忘义。
  在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史上,受“医乃仁术”的医道观影响,古代医家认为行医的实质是“行仁”,把行医当成谋利的途径则是严重的医德问题,可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上逐利思想严重,就是一些名医也逐利而行。如《索谢》:一贫士患腹泻,请医调治,谓医曰:“家贫不能馈药金,医好之日,奉请一醉。”医从之。服药而愈,恐医索谢,诈言腹泻未止。一日,医者伺其大便,随往验之。见撒出者皆是干粪,因怒指而示之曰:“撒了这样好粪,如何还不请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席文 (Nathan Sivin) 教授曾指出,中医学史中最具当代意义的一项,便是传统中医的医患关系。古代医患模式是由患者的社会地位以及所患疾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程度和医生的社会地位及医术状况等方面来决定的,尤其是医患两者的社会地位起着主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古代的医家与患者之间,为了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这一共同目标,在医疗过程中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平等交往,医生尊重并平等的对待病人,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因病人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非医疗因素对病人分类对待,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治病。
  迷信名医 病人自误
  古代医疗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医生是病人医疗资源的施予者,医生的名气不同,医患之间的关系也不同。有的名医与普通病人的医患模式就属于权威型,患者是医嘱的被动接受者,毫无保留地依赖医生的判断与决策。这种医患模式下医患之间的沟通、交往、相互作用十分有限。
  清代尹似村《萤窗异草初编》卷三中记载:有一富人重病,请名医王秋泉治疗,恰逢王医正给某贵人看病,没有时间。但此重病富人坚持:“吾宁得一晤王先生,虽死不恨。”等到名医王秋泉来家治疗时,更是举家惊喜出迎,病人之子指出“老父忍死待先生”。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五中记载:(傅)青主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寺观中,令善先生者诱致, 闻病人呻吟,僧即言羁旅无力延医耳,先生即为治剂,无不应手而愈。患者要请名医治病,还需千方百计,投其所好才能得其一治。
  特权面前 神医也需自求多福
  在封建等级制下的伦理关系中,面对特权阶层,医生无异于仆人。君饮药臣先尝之,治愈疾病,可得到丰厚的赏赐、宠遇,但稍有差池,便人头落地,甚至祸及九族。这种情况下医疗决策权在患者一方,医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如何治疗,医者毫无决断权。著名医家李念莪指出医生面对权贵病患,“茫茫然朝值衙门,退候缙绅, 酬应乡党,唯恐一人不悦,则谤端百出,飞祸无穷,所以无日不卑躬屈节, 寝食俱废。形象地描述了处于下位的医生的惶恐之态。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九记载:高宗末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则天幸灾,逞己志,潜遏绝医术,不欲其愈。及疾甚,召侍医张文仲、秦鸣鹤轸(诊)之。鸣鹤曰:“风毒上攻, 若刺头出少血则愈矣”。(武)则天帘中怒曰: “此可斩,天子头上岂是试出血处耶? ”即使是正确的医疗处置, 也要冒着斩首的危险, 医生只有叩头请命, 听候发落, 由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治疗方案。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唐纪四》载:高祖武德三年十月,唐蔚州总管高开道有矢镞在颊,召医出之, 医曰:镞深,不可出。开道怒,斩之。别召一医, 曰: 出之恐痛。又斩之。医生仅仅因指出医治中不可避免的后果而无辜送了性命。
  医患彼此信赖 药到病除
  《尸子》(清·陈梦雷著《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张子求疗背疾,谓之曰:非吾背,任君治之。竘医之即愈,必有所委,然后能有所任也。医竘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医生,医术很高明。张子患有背部疾病,在向医竘求治过程中,对医生全然信任。
  宋代的洪迈《夷坚志·三志己卷八中载》:杨立之自广府通判归楚州,喉间生痈,既肿溃脓血流注,晓夕不止,寝食俱废,医者为之束手。后派两个儿子诚心诚意地邀请当时名医杨吉老上门诊治,经诊断(望诊为主)提出治疗方法:先吃一斤生姜,然后才能服药,否则无法治疗。患者家属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认为喉中溃脓痛楚不能服用生姜。患者本人却对医生非常信任,吉老医术通神,其言必不妄,虽然有疑惑,仍按照医嘱服用生姜。答谢时,医生解释道:患者久居南方,多食鹧鸪,而鹧鸪喜吃半夏,积蓄到人体内导致中毒,所以服用大剂量生姜治疗。
其他文献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 20 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作为制造业基地典型,曾独领风骚多年。  一、东
丁俊晖在英国的点滴生活。在我看来更像苦行僧式的修炼,他的物质世界里似乎只有台球和无休止的推杆进洞。崔健曾在《出走》里这样唱。“我闭上眼没有过去,我睁开眼只有我自己。”这句话能代表他独在异乡的景况。对于18岁的孩子来说,这些条件无论任何都成为不了“天才”的注脚,天才应该是奥沙利文那样的。乖张,酗酒、特立独行。但仍然将荣誉——收入囊中。而丁的生活是平铺直叙的,他的每一步仿佛都是注定的,先是父亲的安排,
一、课题提出  “同分异构”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分异构体的知识可以说是起点低、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任务就是让学生探讨、总结、掌握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化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这
“温故而知新”,复习在高三学习中是无可替代的一种学习途径。高三复习要求学生在了解考点的前提下,全面熟悉和掌握课本知识,梳理课本知识点和构建知识网络,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和高效学习的复习方法,其中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和将知识点问题化、问题习题化来指导学生进行备考复习。以下是笔者利用此方法进行一轮的“硝酸”复习。
提 要:后稷是一位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具特殊意义的人、神叠合的传说人物。《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一书在我国第一次对后稷传说和稷祀文化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该书文献资料丰富,分析深刻,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古代祭祀、神话传说、上古文学、先周历史、民俗学等,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后稷 稷祀 感生神话 祖先崇拜    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的新著《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于2006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
6月28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举行着一场意义特殊的会议,举重若轻的各国财政要员们将在这里投票选举出该组织新一代掌门人。会场的气氛有些紧张,究竟花落谁家,人们拭目以待。  最后的结果是,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毫无悬念地胜出了,并于7月5日走马上任,任期5年,这也是IMF自1944年成立以来,诞生的首位女总裁。  至此,这位满头银发、身着香奈儿套装、总是面带微笑的法国现任女财长才真正地走进
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a,请用代数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是我校历年初一第一学期的一道数学自测题。要求用字母a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显然是一道综合性题目,要用到几何初步知识。尽管学生们能熟练运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公式去求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但解决这一问题,有96%的学生感觉特别难,有的简直说“难于上青天”。难的原因有二:
在自然科学中,有许多的“守恒”定律,例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在化学计算题中巧用“守恒”,会使复杂的计算题变得简便。在此对化学习题中常见的守恒定律的应用,总结如下。  一、元素守恒  元素守恒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规律,也是化学解题中的一个重要法宝。应用元素守恒可以避开复杂的反应过程,直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个数、种类守恒求解,使习题变得简便。  例如,38.
如何以点带面地评讲典型试题,帮助学生将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提高,落实双基,培养数学能力,这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以一当十、授人以渔的问题。下面以一考试题为例,简单谈谈我的见解。   题目:如图1,CD与圆O相切于点C,AB是圆O的直径若∠ACD=30°,则∠A=____。   思路一:因已知弦切角,故易知弦切角所夹弧的度数,故可考虑对那些圆周角、圆心角。另一方面所求角等所对弧度数的一半,故也
教材(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作为化学新课程实践者的教师,如何落实“用教材教”,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呢?笔者现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进行简单的总结,希望能给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一些启迪。  一、理解教材,明确学习目标  与传统教材相比,高中化学新教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