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拉萨,就像回家。
这陌生的城市,像高原上盛开的莲花,令人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感觉无比亲切。看腻了高楼林立,就觉得这样大多由两三层楼房组成的城市,可爱至极。天空大大咧咧,风横行无忌,星星粒粒饱满,月光洁净无染。真好。
布达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居住的地方。布达拉宫,原本是松赞干布在红山上的王宫,一千多年来,这片土地上最有权力的人,基本上都以此为家。与其说它是建在山上的,还不如说它是长在山上的。每个宫殿像每个人一样,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它就像浴火涅槃的凤凰,用令人炫目的光芒,掩盖了曾经的伤痛与忧伤。
在布达拉最古老的法王宫,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尊十一面的檀香木的观音像,据说它是唐代的古物,有个神奇的名字,叫“时间自在”。简单的四个字,像一句短诗,像哲学箴言,像一个谜。
磕长头的藏民抚摸着经幡,在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感觉佛教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说到呼吸,这其实是我来西藏前最担心的问题。没来西藏前,每次想到“高原反应”四个字,我就会血压升高。我曾把自己关在车里,尽量去穷尽里面最后一点氧气,去体会面红胸闷头发晕的感觉,以此验证自己在西藏的适应力;也曾在冰天雪地到家乡的阳明山许愿,求菩萨保佑我平安归来。
像我这样不信神的人,怕死的时候,倒是信的。其实,怕死,更多的时候,是害怕一事无成的那种死。若大功告成或小功告成,死亡,不过是走累了的一种休息。
在布达拉宫,我再次向菩萨递交了我的请求,求她保佑我去纳木错湖以及珠峰大本营时,不要头疼胸闷,不要遇到外星人。
我在旅行的岁月里,养成了“聚焦”的习惯,我明白我的休假时间、我的经济威胁,都不允许我四处停留,必须心无旁骛地集中“火力”到达最梦想的地方。所以我连大昭寺、小昭寺都没去,便踏上了去珠峰大本营的行程。纳木错湖虽不同路,毕竟离拉萨只有200公里,我想先难后易,拿下珠穆朗玛再说。
我很想就此终结我的叙述。那是我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一段路。我的每一个字和我眼里看到的风景相比,都像是一种敷衍。
托菩萨的福,我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路况比我想象中要好。我的要求本来就不高,我不是那种到了火星还要找柏油马路的人。
道路蜿蜒,风景随着道路蜿蜒。我不觉得旅程遥远,我甚至希望车子直接开到我一百岁的站点。
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不设景点的地方,也胜似景点。
雪峰塞天地,白云立山巅。何须春风来,心花随处开。
我一直觉得开车的聂师傅是一个很有情调的人。他一路播放的刀郎的歌声,那种缺氧似的沙哑,那纯净的悲凉,和窗外的风景像是绝配。
一路看不見人影。但正因为如此,你仿佛随处都能看见神的影子。那一朵朵饱满、性感、洁白的云朵,像可以射穿你灵魂的子弹。那压在万千波澜起伏的山峦上的天空,就像宇宙那蓝色的瞳孔。
到了大本营的时候,突然看见人类,感觉自己像是被劫持到外星后又重新回到人间。风热情而放肆地迎接着我。当我跪在海拔5200米的界碑旁,对着珠穆朗玛叩首时,它们像是要扶我起来。
曾多少次望着照片中巨人似的珠峰,感觉它冷艳的脸上闪着宝剑的寒光。而今,望着只比我高三千米多一点的它,突然感觉它像住在深山里的白发娘亲,来看它的都是它的子女。它守着严寒过日子,可是内心涌动着无限温情和无尽的爱意。
简陋的小屋,在夜空里像耶稣降生的羊圈。星星散落在头顶的草丛里,我很想一一拾起。可风气呼呼地将我赶回屋里,好像星空是它的私有财产。
令我惊讶的是,在大本营都没有明显高原反应的我,到了海拔低了一千多米的纳木错,居然隐隐觉得头疼。不知是我劳累困倦,还是我不够虔诚。
念青唐古拉山,在远处明媚地晶莹着。层层叠叠的波浪,在天空下,涌动着迷人的蓝色。水声甜得发腻,嗲嗲地低声喧哗。风吻在脸上,心像叶片似的一阵阵幸福地翻转。
在岸边闭上双眼,呆坐了半个钟头,像全世界最幸福的瞎子、最幸运的哑巴,只有耳朵醒着,用来倾听神明的启示。头疼竟然渐渐地减轻了,不用在回程时,去打扰藏区的医院,真好。
以前,总觉得西藏自然条件那么严酷,是一种缺陷,去过后才明白,这是神的刻意安排。若它像江南一样宜居,不知地球上这几十亿人,会有多少人争着一哄而入,将净土变得像农贸市场一样俗气。
神明真是圣明。
西藏在哪儿?以前我会说,它在中国的西部,现在我可以不用这样说了。它就在我的脑海里。
你走过的每片土地,都会被你搬进你的脑海。假如你不去搬动它,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脑海可以存放那么多的东西。
你甚至可以在脑海里存入一个天堂,一个像西藏那样的天堂。
这陌生的城市,像高原上盛开的莲花,令人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感觉无比亲切。看腻了高楼林立,就觉得这样大多由两三层楼房组成的城市,可爱至极。天空大大咧咧,风横行无忌,星星粒粒饱满,月光洁净无染。真好。
布达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居住的地方。布达拉宫,原本是松赞干布在红山上的王宫,一千多年来,这片土地上最有权力的人,基本上都以此为家。与其说它是建在山上的,还不如说它是长在山上的。每个宫殿像每个人一样,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它就像浴火涅槃的凤凰,用令人炫目的光芒,掩盖了曾经的伤痛与忧伤。
在布达拉最古老的法王宫,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尊十一面的檀香木的观音像,据说它是唐代的古物,有个神奇的名字,叫“时间自在”。简单的四个字,像一句短诗,像哲学箴言,像一个谜。
磕长头的藏民抚摸着经幡,在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感觉佛教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说到呼吸,这其实是我来西藏前最担心的问题。没来西藏前,每次想到“高原反应”四个字,我就会血压升高。我曾把自己关在车里,尽量去穷尽里面最后一点氧气,去体会面红胸闷头发晕的感觉,以此验证自己在西藏的适应力;也曾在冰天雪地到家乡的阳明山许愿,求菩萨保佑我平安归来。
像我这样不信神的人,怕死的时候,倒是信的。其实,怕死,更多的时候,是害怕一事无成的那种死。若大功告成或小功告成,死亡,不过是走累了的一种休息。
在布达拉宫,我再次向菩萨递交了我的请求,求她保佑我去纳木错湖以及珠峰大本营时,不要头疼胸闷,不要遇到外星人。
我在旅行的岁月里,养成了“聚焦”的习惯,我明白我的休假时间、我的经济威胁,都不允许我四处停留,必须心无旁骛地集中“火力”到达最梦想的地方。所以我连大昭寺、小昭寺都没去,便踏上了去珠峰大本营的行程。纳木错湖虽不同路,毕竟离拉萨只有200公里,我想先难后易,拿下珠穆朗玛再说。
我很想就此终结我的叙述。那是我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一段路。我的每一个字和我眼里看到的风景相比,都像是一种敷衍。
托菩萨的福,我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路况比我想象中要好。我的要求本来就不高,我不是那种到了火星还要找柏油马路的人。
道路蜿蜒,风景随着道路蜿蜒。我不觉得旅程遥远,我甚至希望车子直接开到我一百岁的站点。
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不设景点的地方,也胜似景点。
雪峰塞天地,白云立山巅。何须春风来,心花随处开。
我一直觉得开车的聂师傅是一个很有情调的人。他一路播放的刀郎的歌声,那种缺氧似的沙哑,那纯净的悲凉,和窗外的风景像是绝配。
一路看不見人影。但正因为如此,你仿佛随处都能看见神的影子。那一朵朵饱满、性感、洁白的云朵,像可以射穿你灵魂的子弹。那压在万千波澜起伏的山峦上的天空,就像宇宙那蓝色的瞳孔。
到了大本营的时候,突然看见人类,感觉自己像是被劫持到外星后又重新回到人间。风热情而放肆地迎接着我。当我跪在海拔5200米的界碑旁,对着珠穆朗玛叩首时,它们像是要扶我起来。
曾多少次望着照片中巨人似的珠峰,感觉它冷艳的脸上闪着宝剑的寒光。而今,望着只比我高三千米多一点的它,突然感觉它像住在深山里的白发娘亲,来看它的都是它的子女。它守着严寒过日子,可是内心涌动着无限温情和无尽的爱意。
简陋的小屋,在夜空里像耶稣降生的羊圈。星星散落在头顶的草丛里,我很想一一拾起。可风气呼呼地将我赶回屋里,好像星空是它的私有财产。
令我惊讶的是,在大本营都没有明显高原反应的我,到了海拔低了一千多米的纳木错,居然隐隐觉得头疼。不知是我劳累困倦,还是我不够虔诚。
念青唐古拉山,在远处明媚地晶莹着。层层叠叠的波浪,在天空下,涌动着迷人的蓝色。水声甜得发腻,嗲嗲地低声喧哗。风吻在脸上,心像叶片似的一阵阵幸福地翻转。
在岸边闭上双眼,呆坐了半个钟头,像全世界最幸福的瞎子、最幸运的哑巴,只有耳朵醒着,用来倾听神明的启示。头疼竟然渐渐地减轻了,不用在回程时,去打扰藏区的医院,真好。
以前,总觉得西藏自然条件那么严酷,是一种缺陷,去过后才明白,这是神的刻意安排。若它像江南一样宜居,不知地球上这几十亿人,会有多少人争着一哄而入,将净土变得像农贸市场一样俗气。
神明真是圣明。
西藏在哪儿?以前我会说,它在中国的西部,现在我可以不用这样说了。它就在我的脑海里。
你走过的每片土地,都会被你搬进你的脑海。假如你不去搬动它,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脑海可以存放那么多的东西。
你甚至可以在脑海里存入一个天堂,一个像西藏那样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