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媒体以及学界各方面的关注,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其收视率高,并在国内网络综艺节目中占有超高的份额,其二是创新的运作模式和策划方案。节目不仅在导师设置、选手选取、“奇葩女神”的选择上大下功夫,更是为创建自由表达平台作出了努力。
【关键词】奇葩说 节目创新 网络综艺节目
《奇葩说》是爱奇艺2014年11月打造的说话达人秀综艺节目。马东主持,由蔡康永、高晓松担任团长,分立场就网络实事或者热点进行辩论的一档节目,其中会有编导从现实生活中搜刮的各路说话“奇葩”,进行海选,随后每场分阵营进行辩论。
由来:古褒今贬的正名仪式
“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而现在却是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十分离奇,不落世俗,个性十足,世间罕见。奇葩这个词汇多带有调侃和讽刺意味,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节目采用“奇葩说”一词,斟酌间似乎是想为“奇葩”一词正名。在网络、现实中搜寻的各路“奇葩”也确有各自的特色以及强大的说话能力,节目中新意不断,网络语言也满天飞。在综艺节目不断更替的今天,《奇葩说》在保留原本谈话节目的特点的同时,推出以辩论为主的承载方式,针对时代特点、生活周遭、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节目在爱奇艺的网络平台上播出,平均每期点击率近千万,这其中,节目策划的新意使得节目独树一帜,获得了众多网民的喜爱。
新意:底蕴丰厚的“大说话家”
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光鲜靓丽的明星引领着众多“粉丝”在微博或者媒体上占据着说话权,“明星”拥有着不俗的影响力,但却没法通过自身的表达引领正确的或者有价值的话题走向,这时候,网络社会最需要的是有理有据有节的“大说话家”来引导公众舆论脱离愚昧、人云亦云的境地,这就使“网红”们出现,他们以段子调侃时事,以语言表达态度,以影响引领舆论。而辩论则是在形式感足够的基础上,引发的对某一事件或话题进行理据争辩的活动,然而形式感太强烈,时间、信息量等都得把握好。《奇葩说》正是看到了这种影响背后的力量,也看到了“辩才”的重要性,因此创办了以辩论为主体的综艺节目,而娱乐化的运作中,将辩论的规则打破,自由辩论的同时,使最精华的部分得以呈现,而在其后也承载了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作用。选取的无论是导师,还是辩手,大抵都是名校出身的“学院派”。
首先,就“马晓康”组合来说,都是雄辩一方或者公认情商十分高的公知人士,话语能力十分强,他们具备引导话语权、判断力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马东曾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日主持人、制片人,曾是2011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导演。2013年离开了央视,次年在爱奇艺成立工作室,创办了综艺节目《奇葩说》。而高晓松作为校园民谣的掀动者,同时本身也是《晓松奇谈》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具有极深的知识背景。蔡康永是台湾著名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主持人,曾7次主持台湾金马奖,出版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表达自己的人际认知。在节日中,他常用谦逊态度包装犀利问题,兼具专业性与娱乐精神,双鱼座的蔡康永也常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达到贴切生活的目的。三位“导师”级的人物某种层面上已经是看点连连。
其次,奇葩们都是各界奇才,有来自名校的老师、学生,有相声演员,有公司白领等,比如,马薇薇便是出白中…大学辩论队,曾任新东方的老师;王梅和包江浩更是“海归”的代表,他们大部分都是有着极深厚的学习背景和生活阅历,这样的背景,既充分尊重了选手,也尊重了受众。而具有较为深厚学习背景的选手们展现出来的辩才使辩论过程精彩连连,在思维的跃动E具有极强的效果,从现场100位观众评审来看,经常会由于某一位选手的精彩辩讲而大肆倒戈,被马东戏称为“没有原则的观众”。
最后,每期都会请来的所谓“奇葩女神”,分别是hold住姐、陶晶莹、李湘、袁姗姗、柳岩、贾玲、曾宝仪、阿雅、陈汉典、杨澜等。主持界、演艺界、相声界各出其才,其中更有男扮女装的陈汉典。他们的加入会制造更多的笑点和看点。诸如陶晶莹、李湘等本身的阅历足够丰富,在节目中也常常能够说出很有价值的判断和话语。
“三观”:畅所欲言的自我表达
网络时代,虽然说话语权草根化,人人都有申诉和表达的权利,但对于诸多的时事热点和切身体会的经验,他们有迫切的表达需要,但是却没有观众基础。然而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似乎找到了契机,他们能张扬而个性化的表达自己的认知和观点。
时常能在节目中听到不少金句。比如,蔡康永:少给别人找麻烦的办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里解决掉。蔡康永: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
我们不乏在节目中看到嬉笑的场景,歇斯底里的咆哮,脏话连篇的表达,然而却也不缺乏真知灼见,严明的逻辑控诉。很多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认知,在节目中得到重新诠释的时候,也使受众获得一些人生思考。而在诙谐的表达中闹出的笑话,也常常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段子手”,让人大笑不已。如谢依霖(hold住姐)问:高逼格是什么?高晓松回答:是我一个侄子!又如:马东问:晓松,你觉得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吗?高晓松说:你看看我的脸觉得是吗?马薇薇说:在光明的背后有一个阴暗角落是你覆盖不到了。叫单身狗,单身狗中有一种极品犬,叫注孤生,等等。在这样的语言冲击下,观点也在悄然的深入人心,幽默中深思话语的力量,也许,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吁和需要的。比如节目中提到的不一样的“鸡汤”:我们常说要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因为他让你成长。在《奇葩说》的解读却是:我们要感谢那些守护你的人,他们让你成长,那些伤害你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感谢。
同时,他们这种个性而大胆的表达,也彰显了他们迷人的个性和魅力,这也是爱奇艺造星进程中的一步。爱奇艺本身是网络平台,需要一定的“网咖”,这些人出自草根,能吸引一定人关注,他们在成为舆论领袖的同时也能为爱奇艺的品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这儿,语言类节目的魅力已经不仅仅限于锋利的语言交锋或者故事烘托之后的一些思考了,它更加作用于节目之后带来的影响。
年轻化、懂网络的这些网络新鲜人类,因为文化层次不一,所以认知和见解并不完全建立在学术层次上,这让辩论极具语言的生动性和现实生活的经验在其中,其无限制的规则,在场中也展现出任性的操作,选手常常以简单的类比引发大笑的同时,提出思考,这让节目更富有感染力。而关注网络节目的人,必是对网络词汇、事件敏感度极高的一群人,并且大多是年轻人,某种程度上,它也代表了年轻人的关注和“三观”,年轻的命题,年轻的呼声,赋予了这个节目新意和深意。
脱离那些煽情悲惨的故事设计的《奇葩说》,把“真实的话语”放在中心,这样的“设计”让受众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贴切,更是一种尊重,一种对自由表达的尊重。
爱奇艺说《奇葩说》需要寻找出舞台上“最会说话的人”,而这个平台让很多的草根带来了自己的呼声和表达。很多时候,舞台上,几乎完全脱离传统辩论式的“辩论”,也是一种脱离了我们对传统辩论需要建立论点,然后引经据典,中外事例进行论证的认识,这个舞台属于坚守自己的逻辑便可自我表达到最纯粹。
节目对于传统综艺节目的创新和突破,确实有不少打动人心的地方。而更多的,是带来了来自不同文化.地域、岗位层次的人的呼声,也呈现出一类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中的“三观”,而这样的舞台,也从来不会有禁言,热闹的造势,却不造假,它同时也打破了歌唱造星,或者选秀造星又或绯闻上位的这种传统明星模式,它传递的是一种观念,甚至一种信念的建立,有表达和有正向价值观建立的引导。在对比同期在网上播出的《康熙来了》之时,《奇葩说》也超过了《康熙》的点击。可见,精心的节目设计,还是能得到认可和重视的。这也就是内容重于形式的一种创作手法,对于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理当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节目在2015年2月14日结束,为期近三个月的节目在选出“奇葩之王”之后便是终点了,然而,节目的竞技意味却似乎不那么浓烈,像马东在某期节目中说的,我们的节目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让这种竞争不要出现在舞台E,我们需要提供的是真正的思想的碰撞和火花。因为节目本身带来的魅力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竞技味儿。
【关键词】奇葩说 节目创新 网络综艺节目
《奇葩说》是爱奇艺2014年11月打造的说话达人秀综艺节目。马东主持,由蔡康永、高晓松担任团长,分立场就网络实事或者热点进行辩论的一档节目,其中会有编导从现实生活中搜刮的各路说话“奇葩”,进行海选,随后每场分阵营进行辩论。
由来:古褒今贬的正名仪式
“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而现在却是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十分离奇,不落世俗,个性十足,世间罕见。奇葩这个词汇多带有调侃和讽刺意味,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节目采用“奇葩说”一词,斟酌间似乎是想为“奇葩”一词正名。在网络、现实中搜寻的各路“奇葩”也确有各自的特色以及强大的说话能力,节目中新意不断,网络语言也满天飞。在综艺节目不断更替的今天,《奇葩说》在保留原本谈话节目的特点的同时,推出以辩论为主的承载方式,针对时代特点、生活周遭、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节目在爱奇艺的网络平台上播出,平均每期点击率近千万,这其中,节目策划的新意使得节目独树一帜,获得了众多网民的喜爱。
新意:底蕴丰厚的“大说话家”
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光鲜靓丽的明星引领着众多“粉丝”在微博或者媒体上占据着说话权,“明星”拥有着不俗的影响力,但却没法通过自身的表达引领正确的或者有价值的话题走向,这时候,网络社会最需要的是有理有据有节的“大说话家”来引导公众舆论脱离愚昧、人云亦云的境地,这就使“网红”们出现,他们以段子调侃时事,以语言表达态度,以影响引领舆论。而辩论则是在形式感足够的基础上,引发的对某一事件或话题进行理据争辩的活动,然而形式感太强烈,时间、信息量等都得把握好。《奇葩说》正是看到了这种影响背后的力量,也看到了“辩才”的重要性,因此创办了以辩论为主体的综艺节目,而娱乐化的运作中,将辩论的规则打破,自由辩论的同时,使最精华的部分得以呈现,而在其后也承载了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作用。选取的无论是导师,还是辩手,大抵都是名校出身的“学院派”。
首先,就“马晓康”组合来说,都是雄辩一方或者公认情商十分高的公知人士,话语能力十分强,他们具备引导话语权、判断力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马东曾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日主持人、制片人,曾是2011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导演。2013年离开了央视,次年在爱奇艺成立工作室,创办了综艺节目《奇葩说》。而高晓松作为校园民谣的掀动者,同时本身也是《晓松奇谈》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具有极深的知识背景。蔡康永是台湾著名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主持人,曾7次主持台湾金马奖,出版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表达自己的人际认知。在节日中,他常用谦逊态度包装犀利问题,兼具专业性与娱乐精神,双鱼座的蔡康永也常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达到贴切生活的目的。三位“导师”级的人物某种层面上已经是看点连连。
其次,奇葩们都是各界奇才,有来自名校的老师、学生,有相声演员,有公司白领等,比如,马薇薇便是出白中…大学辩论队,曾任新东方的老师;王梅和包江浩更是“海归”的代表,他们大部分都是有着极深厚的学习背景和生活阅历,这样的背景,既充分尊重了选手,也尊重了受众。而具有较为深厚学习背景的选手们展现出来的辩才使辩论过程精彩连连,在思维的跃动E具有极强的效果,从现场100位观众评审来看,经常会由于某一位选手的精彩辩讲而大肆倒戈,被马东戏称为“没有原则的观众”。
最后,每期都会请来的所谓“奇葩女神”,分别是hold住姐、陶晶莹、李湘、袁姗姗、柳岩、贾玲、曾宝仪、阿雅、陈汉典、杨澜等。主持界、演艺界、相声界各出其才,其中更有男扮女装的陈汉典。他们的加入会制造更多的笑点和看点。诸如陶晶莹、李湘等本身的阅历足够丰富,在节目中也常常能够说出很有价值的判断和话语。
“三观”:畅所欲言的自我表达
网络时代,虽然说话语权草根化,人人都有申诉和表达的权利,但对于诸多的时事热点和切身体会的经验,他们有迫切的表达需要,但是却没有观众基础。然而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似乎找到了契机,他们能张扬而个性化的表达自己的认知和观点。
时常能在节目中听到不少金句。比如,蔡康永:少给别人找麻烦的办法,就是把麻烦在自己手里解决掉。蔡康永: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
我们不乏在节目中看到嬉笑的场景,歇斯底里的咆哮,脏话连篇的表达,然而却也不缺乏真知灼见,严明的逻辑控诉。很多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认知,在节目中得到重新诠释的时候,也使受众获得一些人生思考。而在诙谐的表达中闹出的笑话,也常常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段子手”,让人大笑不已。如谢依霖(hold住姐)问:高逼格是什么?高晓松回答:是我一个侄子!又如:马东问:晓松,你觉得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吗?高晓松说:你看看我的脸觉得是吗?马薇薇说:在光明的背后有一个阴暗角落是你覆盖不到了。叫单身狗,单身狗中有一种极品犬,叫注孤生,等等。在这样的语言冲击下,观点也在悄然的深入人心,幽默中深思话语的力量,也许,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吁和需要的。比如节目中提到的不一样的“鸡汤”:我们常说要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因为他让你成长。在《奇葩说》的解读却是:我们要感谢那些守护你的人,他们让你成长,那些伤害你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感谢。
同时,他们这种个性而大胆的表达,也彰显了他们迷人的个性和魅力,这也是爱奇艺造星进程中的一步。爱奇艺本身是网络平台,需要一定的“网咖”,这些人出自草根,能吸引一定人关注,他们在成为舆论领袖的同时也能为爱奇艺的品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这儿,语言类节目的魅力已经不仅仅限于锋利的语言交锋或者故事烘托之后的一些思考了,它更加作用于节目之后带来的影响。
年轻化、懂网络的这些网络新鲜人类,因为文化层次不一,所以认知和见解并不完全建立在学术层次上,这让辩论极具语言的生动性和现实生活的经验在其中,其无限制的规则,在场中也展现出任性的操作,选手常常以简单的类比引发大笑的同时,提出思考,这让节目更富有感染力。而关注网络节目的人,必是对网络词汇、事件敏感度极高的一群人,并且大多是年轻人,某种程度上,它也代表了年轻人的关注和“三观”,年轻的命题,年轻的呼声,赋予了这个节目新意和深意。
脱离那些煽情悲惨的故事设计的《奇葩说》,把“真实的话语”放在中心,这样的“设计”让受众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贴切,更是一种尊重,一种对自由表达的尊重。
爱奇艺说《奇葩说》需要寻找出舞台上“最会说话的人”,而这个平台让很多的草根带来了自己的呼声和表达。很多时候,舞台上,几乎完全脱离传统辩论式的“辩论”,也是一种脱离了我们对传统辩论需要建立论点,然后引经据典,中外事例进行论证的认识,这个舞台属于坚守自己的逻辑便可自我表达到最纯粹。
节目对于传统综艺节目的创新和突破,确实有不少打动人心的地方。而更多的,是带来了来自不同文化.地域、岗位层次的人的呼声,也呈现出一类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中的“三观”,而这样的舞台,也从来不会有禁言,热闹的造势,却不造假,它同时也打破了歌唱造星,或者选秀造星又或绯闻上位的这种传统明星模式,它传递的是一种观念,甚至一种信念的建立,有表达和有正向价值观建立的引导。在对比同期在网上播出的《康熙来了》之时,《奇葩说》也超过了《康熙》的点击。可见,精心的节目设计,还是能得到认可和重视的。这也就是内容重于形式的一种创作手法,对于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理当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节目在2015年2月14日结束,为期近三个月的节目在选出“奇葩之王”之后便是终点了,然而,节目的竞技意味却似乎不那么浓烈,像马东在某期节目中说的,我们的节目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让这种竞争不要出现在舞台E,我们需要提供的是真正的思想的碰撞和火花。因为节目本身带来的魅力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竞技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