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家的文学创作常受到其人生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葛水平新作《养子如虎》中,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养子如虎》延续了葛水平一直以来的民间叙事、苦难叙事、返乡叙事、乡愁叙事等模式。模式化的叙事既是作家独特艺术风格的体现,为作者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同时也会让创作陷入固定套路的瓶颈之中。
关键词:人生形态 叙事模式 葛水平 《养子如虎》
作家自身的人生形态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其文学创作,每个作家其实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写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苏童曾说过:“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别的小说,说白了就是把生活给我们的馈赠,用文字的形式收集起来,并且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成熟的作家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形态形成对人事独特的认识与评价,从而在他的小说描写中流露出来。这种固定的认识与评价则会使其创作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叙事。《养子如虎》是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新作,发表于《北京文学》2020年第2期。小说主要讲述了养父呼得福和养子呼延展两代人恩怨交织的生活,养父呼得福父母早亡,住在土屋里,靠套门窗的木工活计来维持生活,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呼得福的姐姐心疼弟弟,将自己五岁的孩子过继给了他,取名呼延展。从此,养子呼延展的命运彻底地被改变了。养父家徒四壁却又嗜酒如命,少年的呼延展对养父爱恨交织,他想通过考上大学离开乡村、离开养父,但贫穷让他放弃了高考当了一名矿工。他以勤劳勇敢赢得了同乡女子郭彩虹的爱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年薪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呼得福却在他们生活逐渐变好的时候因癌症而去世,临终前交代呼延展不能让土屋轻易塌落。为了让土屋和曾经的记忆保留,呼延展购买了塑料布包裹起了破败的土屋,然而三年后土屋还是塌了。小说的最后,呼延展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土屋前,他决定在土屋上建一座最好的房子,用来安放祖先的灵魂。在小说《养子如虎》中,鲜明地凸显了葛水平的人生形态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一影响使其小说叙事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一、民间叙事模式
葛水平是属于民间的作家,她在《葛水平谈 〈养子如虎〉:劳动人的情义》 中说:“民间是寻找故事的一个富矿,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葛水平的作品素以晋东南乡村为背景,描写出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间精神。“乡村以其文化力量对作者进行着人格塑造,作家在以其精神产品贡献于故乡文化的同时,本人也成了这文化的一部分”a。确实如此,民间叙事的形成与葛水平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葛水平的故乡在山西省沁水县十里乡山神凹,她小时候在乡村过着自然悠闲的生活,跟毛驴一起住在窑洞里、随祖父上山放羊、听五爹的二胡……总之,葛水平来自乡村,她的写作也是植根于民间的。十几岁就去学戏,受尽了剧团生活的苦。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境下,葛水平从未放弃她喜欢的书,并且开始写诗。
对于作家来说,经历过的生活都是写作的素材,葛水平近乎传奇的经历对于她日后的创作极为有益。她曾说过:“是我的故乡山神凹打开了我命運的章节,我阅读他们的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我从不敢离开故乡的泥土,那些泥土上覆盖着的植被是我文字的养分。” b所以在葛水平的作品中,山神凹就变成了一个地标式的存在,如同莫言笔下的高密、苏童的香椿树街一样。在小说《养子如虎》中,葛水平将故事发生地放在了“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其根沟二社”,这个地方属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小说对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地图上寻找,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故乡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地理上是亚洲中部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带。水蚀沟壑和坡梁起伏的故乡,风沙肆虐。”c尽管在地标上疏离了故乡山神凹,但给读者的改变并不是太大,因为其根沟二社和山神凹是一样的贫瘠与荒凉,而小说中详细描写多次的那间土屋则让人想起了山神凹的窑洞,贫瘠的有土屋的乡村变成了小说叙事的固定地理环境。同时,叙事伦理也遵循着民间的法则,呼延展的过继仪式既简单又充满了民间意味,“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是父母的牌位”d,请几个村干部来做个见证,呼延展跪下磕个头就算是认祖了,从此就变成了舅舅的儿子,亲生的父母亲不能再有越格亲近的举动,所以当呼延展的生父指着小时候的照片说那时你叫黄晓波时,养父胡得福就颇为生气。可见,葛水平的写作受到其人生经历与人生形态的影响,无论是小说选材还是叙写上都打上了民间叙事的烙印,即使是刻意地疏离改变也无法摆脱这种无形中的影响。
二、苦难叙事模式
民间常与苦难是关联在一起的。葛水平曾说:“用记忆中的经验寻找故事。对我而言生命里如果出现一个好的故事,那一定是在现实中。我被民间真实生活所裹挟,生活在底层的人,生存道路艰难,艰难动荡到前途未卜。”e正如葛水平所说,生活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异常艰难,未知的困苦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在这些无助的人身上,所以她将自己的写作与民间、与苦难联系起来,从《喊山》开始,葛水平就借哑巴红霞的命运说出来“(命运)把你拽成个啥你就是个啥”的话。《喊山》中红霞的不幸遭遇、《裸地》中女女的被侮辱、《活水》中的李夏花的悲苦遭遇……在葛水平的小说中,苦难似乎是这些民间底层人的全部,他们生来就是与苦难相伴的。这些底层的人物在苦难中挣扎,只能从微小的细节中苦中作乐。
小说《养子如虎》同样写了两代人的苦难。对于生长于民间的农民来说,苦难似乎是永恒的,谁都无法摆脱的。养父呼得福经历了各种苦难,幼时父母双亡,因为因贫穷打了一辈子光棍,生活刚有一丝希望的时候却又患了癌症。儿子呼延展从小过继给了养父,过着没有母爱又饥寒交迫的生活,养父因荒唐行为又欠下了一屁股债;他为了还债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当了矿工。当然,呼延展成长的过程也是同苦难抗争的过程,面对生活给他的接二连三的苦难,他曾痛苦过抱怨过,然而苦难并没有打倒他,而是把他磨炼成一个自尊自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人。葛水平的小说对于民间苦难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思索。她擅长于用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艰难变化。
关键词:人生形态 叙事模式 葛水平 《养子如虎》
作家自身的人生形态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其文学创作,每个作家其实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写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苏童曾说过:“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别的小说,说白了就是把生活给我们的馈赠,用文字的形式收集起来,并且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成熟的作家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形态形成对人事独特的认识与评价,从而在他的小说描写中流露出来。这种固定的认识与评价则会使其创作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叙事。《养子如虎》是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新作,发表于《北京文学》2020年第2期。小说主要讲述了养父呼得福和养子呼延展两代人恩怨交织的生活,养父呼得福父母早亡,住在土屋里,靠套门窗的木工活计来维持生活,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呼得福的姐姐心疼弟弟,将自己五岁的孩子过继给了他,取名呼延展。从此,养子呼延展的命运彻底地被改变了。养父家徒四壁却又嗜酒如命,少年的呼延展对养父爱恨交织,他想通过考上大学离开乡村、离开养父,但贫穷让他放弃了高考当了一名矿工。他以勤劳勇敢赢得了同乡女子郭彩虹的爱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年薪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呼得福却在他们生活逐渐变好的时候因癌症而去世,临终前交代呼延展不能让土屋轻易塌落。为了让土屋和曾经的记忆保留,呼延展购买了塑料布包裹起了破败的土屋,然而三年后土屋还是塌了。小说的最后,呼延展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土屋前,他决定在土屋上建一座最好的房子,用来安放祖先的灵魂。在小说《养子如虎》中,鲜明地凸显了葛水平的人生形态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一影响使其小说叙事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一、民间叙事模式
葛水平是属于民间的作家,她在《葛水平谈 〈养子如虎〉:劳动人的情义》 中说:“民间是寻找故事的一个富矿,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葛水平的作品素以晋东南乡村为背景,描写出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间精神。“乡村以其文化力量对作者进行着人格塑造,作家在以其精神产品贡献于故乡文化的同时,本人也成了这文化的一部分”a。确实如此,民间叙事的形成与葛水平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葛水平的故乡在山西省沁水县十里乡山神凹,她小时候在乡村过着自然悠闲的生活,跟毛驴一起住在窑洞里、随祖父上山放羊、听五爹的二胡……总之,葛水平来自乡村,她的写作也是植根于民间的。十几岁就去学戏,受尽了剧团生活的苦。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境下,葛水平从未放弃她喜欢的书,并且开始写诗。
对于作家来说,经历过的生活都是写作的素材,葛水平近乎传奇的经历对于她日后的创作极为有益。她曾说过:“是我的故乡山神凹打开了我命運的章节,我阅读他们的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我从不敢离开故乡的泥土,那些泥土上覆盖着的植被是我文字的养分。” b所以在葛水平的作品中,山神凹就变成了一个地标式的存在,如同莫言笔下的高密、苏童的香椿树街一样。在小说《养子如虎》中,葛水平将故事发生地放在了“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其根沟二社”,这个地方属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小说对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地图上寻找,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故乡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地理上是亚洲中部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带。水蚀沟壑和坡梁起伏的故乡,风沙肆虐。”c尽管在地标上疏离了故乡山神凹,但给读者的改变并不是太大,因为其根沟二社和山神凹是一样的贫瘠与荒凉,而小说中详细描写多次的那间土屋则让人想起了山神凹的窑洞,贫瘠的有土屋的乡村变成了小说叙事的固定地理环境。同时,叙事伦理也遵循着民间的法则,呼延展的过继仪式既简单又充满了民间意味,“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是父母的牌位”d,请几个村干部来做个见证,呼延展跪下磕个头就算是认祖了,从此就变成了舅舅的儿子,亲生的父母亲不能再有越格亲近的举动,所以当呼延展的生父指着小时候的照片说那时你叫黄晓波时,养父胡得福就颇为生气。可见,葛水平的写作受到其人生经历与人生形态的影响,无论是小说选材还是叙写上都打上了民间叙事的烙印,即使是刻意地疏离改变也无法摆脱这种无形中的影响。
二、苦难叙事模式
民间常与苦难是关联在一起的。葛水平曾说:“用记忆中的经验寻找故事。对我而言生命里如果出现一个好的故事,那一定是在现实中。我被民间真实生活所裹挟,生活在底层的人,生存道路艰难,艰难动荡到前途未卜。”e正如葛水平所说,生活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异常艰难,未知的困苦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在这些无助的人身上,所以她将自己的写作与民间、与苦难联系起来,从《喊山》开始,葛水平就借哑巴红霞的命运说出来“(命运)把你拽成个啥你就是个啥”的话。《喊山》中红霞的不幸遭遇、《裸地》中女女的被侮辱、《活水》中的李夏花的悲苦遭遇……在葛水平的小说中,苦难似乎是这些民间底层人的全部,他们生来就是与苦难相伴的。这些底层的人物在苦难中挣扎,只能从微小的细节中苦中作乐。
小说《养子如虎》同样写了两代人的苦难。对于生长于民间的农民来说,苦难似乎是永恒的,谁都无法摆脱的。养父呼得福经历了各种苦难,幼时父母双亡,因为因贫穷打了一辈子光棍,生活刚有一丝希望的时候却又患了癌症。儿子呼延展从小过继给了养父,过着没有母爱又饥寒交迫的生活,养父因荒唐行为又欠下了一屁股债;他为了还债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当了矿工。当然,呼延展成长的过程也是同苦难抗争的过程,面对生活给他的接二连三的苦难,他曾痛苦过抱怨过,然而苦难并没有打倒他,而是把他磨炼成一个自尊自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人。葛水平的小说对于民间苦难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思索。她擅长于用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艰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