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形态影响下的小说叙事模式化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家的文学创作常受到其人生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葛水平新作《养子如虎》中,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养子如虎》延续了葛水平一直以来的民间叙事、苦难叙事、返乡叙事、乡愁叙事等模式。模式化的叙事既是作家独特艺术风格的体现,为作者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同时也会让创作陷入固定套路的瓶颈之中。
  关键词:人生形态 叙事模式 葛水平 《养子如虎》
  作家自身的人生形态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其文学创作,每个作家其实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写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苏童曾说过:“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别的小说,说白了就是把生活给我们的馈赠,用文字的形式收集起来,并且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成熟的作家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形态形成对人事独特的认识与评价,从而在他的小说描写中流露出来。这种固定的认识与评价则会使其创作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叙事。《养子如虎》是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新作,发表于《北京文学》2020年第2期。小说主要讲述了养父呼得福和养子呼延展两代人恩怨交织的生活,养父呼得福父母早亡,住在土屋里,靠套门窗的木工活计来维持生活,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呼得福的姐姐心疼弟弟,将自己五岁的孩子过继给了他,取名呼延展。从此,养子呼延展的命运彻底地被改变了。养父家徒四壁却又嗜酒如命,少年的呼延展对养父爱恨交织,他想通过考上大学离开乡村、离开养父,但贫穷让他放弃了高考当了一名矿工。他以勤劳勇敢赢得了同乡女子郭彩虹的爱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年薪三十万的采煤队队长。养父呼得福却在他们生活逐渐变好的时候因癌症而去世,临终前交代呼延展不能让土屋轻易塌落。为了让土屋和曾经的记忆保留,呼延展购买了塑料布包裹起了破败的土屋,然而三年后土屋还是塌了。小说的最后,呼延展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土屋前,他决定在土屋上建一座最好的房子,用来安放祖先的灵魂。在小说《养子如虎》中,鲜明地凸显了葛水平的人生形态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一影响使其小说叙事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一、民间叙事模式
  葛水平是属于民间的作家,她在《葛水平谈 〈养子如虎〉:劳动人的情义》 中说:“民间是寻找故事的一个富矿,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葛水平的作品素以晋东南乡村为背景,描写出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间精神。“乡村以其文化力量对作者进行着人格塑造,作家在以其精神产品贡献于故乡文化的同时,本人也成了这文化的一部分”a。确实如此,民间叙事的形成与葛水平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葛水平的故乡在山西省沁水县十里乡山神凹,她小时候在乡村过着自然悠闲的生活,跟毛驴一起住在窑洞里、随祖父上山放羊、听五爹的二胡……总之,葛水平来自乡村,她的写作也是植根于民间的。十几岁就去学戏,受尽了剧团生活的苦。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境下,葛水平从未放弃她喜欢的书,并且开始写诗。
  对于作家来说,经历过的生活都是写作的素材,葛水平近乎传奇的经历对于她日后的创作极为有益。她曾说过:“是我的故乡山神凹打开了我命運的章节,我阅读他们的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我从不敢离开故乡的泥土,那些泥土上覆盖着的植被是我文字的养分。” b所以在葛水平的作品中,山神凹就变成了一个地标式的存在,如同莫言笔下的高密、苏童的香椿树街一样。在小说《养子如虎》中,葛水平将故事发生地放在了“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其根沟二社”,这个地方属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小说对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地图上寻找,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故乡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地理上是亚洲中部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带。水蚀沟壑和坡梁起伏的故乡,风沙肆虐。”c尽管在地标上疏离了故乡山神凹,但给读者的改变并不是太大,因为其根沟二社和山神凹是一样的贫瘠与荒凉,而小说中详细描写多次的那间土屋则让人想起了山神凹的窑洞,贫瘠的有土屋的乡村变成了小说叙事的固定地理环境。同时,叙事伦理也遵循着民间的法则,呼延展的过继仪式既简单又充满了民间意味,“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是父母的牌位”d,请几个村干部来做个见证,呼延展跪下磕个头就算是认祖了,从此就变成了舅舅的儿子,亲生的父母亲不能再有越格亲近的举动,所以当呼延展的生父指着小时候的照片说那时你叫黄晓波时,养父胡得福就颇为生气。可见,葛水平的写作受到其人生经历与人生形态的影响,无论是小说选材还是叙写上都打上了民间叙事的烙印,即使是刻意地疏离改变也无法摆脱这种无形中的影响。
  二、苦难叙事模式
  民间常与苦难是关联在一起的。葛水平曾说:“用记忆中的经验寻找故事。对我而言生命里如果出现一个好的故事,那一定是在现实中。我被民间真实生活所裹挟,生活在底层的人,生存道路艰难,艰难动荡到前途未卜。”e正如葛水平所说,生活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异常艰难,未知的困苦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在这些无助的人身上,所以她将自己的写作与民间、与苦难联系起来,从《喊山》开始,葛水平就借哑巴红霞的命运说出来“(命运)把你拽成个啥你就是个啥”的话。《喊山》中红霞的不幸遭遇、《裸地》中女女的被侮辱、《活水》中的李夏花的悲苦遭遇……在葛水平的小说中,苦难似乎是这些民间底层人的全部,他们生来就是与苦难相伴的。这些底层的人物在苦难中挣扎,只能从微小的细节中苦中作乐。
  小说《养子如虎》同样写了两代人的苦难。对于生长于民间的农民来说,苦难似乎是永恒的,谁都无法摆脱的。养父呼得福经历了各种苦难,幼时父母双亡,因为因贫穷打了一辈子光棍,生活刚有一丝希望的时候却又患了癌症。儿子呼延展从小过继给了养父,过着没有母爱又饥寒交迫的生活,养父因荒唐行为又欠下了一屁股债;他为了还债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当了矿工。当然,呼延展成长的过程也是同苦难抗争的过程,面对生活给他的接二连三的苦难,他曾痛苦过抱怨过,然而苦难并没有打倒他,而是把他磨炼成一个自尊自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人。葛水平的小说对于民间苦难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思索。她擅长于用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艰难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三国演义》 中的关羽,分别被汉献帝、曹操、华佗、孙权称为“真美髯公也”“真义士也”“真神人也”“真天神也”“真丈夫也”“真忠臣也”,这既是对关羽的称赞,也能高度提炼关羽形象。  关键词:关羽 真美髯公也 真义士也 真神人也 真天神也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智谋过人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宽厚仁义的刘备,而笔者最青睐的是关羽这个人物形象。对于关羽,作者分别借汉献帝
我有一个老大哥,大暖男。  一辈子勤勤恳恳,虽然只是寻常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与他交往的人都掏心掏肺,不离不弃。这些人中既有40多年的老战友,也有飞黄腾达的老同学,更有像我这种年龄相差20多岁的忘年交,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就是百处不厌!  事实上,每次无论是逆境和还是欣喜若狂的时候,找他说道说道,得到他耐心的分析和由衷的喝彩,像获得一枚勋章似的,特别有成就感!  那天和老大哥小坐,还有他一个事业成功的战
摘 要: 《一双丝袜》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创作的短篇小说,描绘了家庭妇女索莫斯太太通过十五美元的消费,放纵享受自己的身体,从而试图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本文聚焦于女主人公在不同境况下的身体状态,将身体与主体意识相联系,并分析索莫斯太太在19世纪社会环境下身份建构的幻灭。  关键词:《一双丝袜》 凯特·肖邦 身体 身份  凯特·肖邦(Kate Chopin)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多聚焦于女性
摘要:关于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虽然很多学者从多种视角切入写出不同论文著述,却极少有学者致力于学术专著。上官燕从本雅明笔下独特的角色“游荡者”入手解析现代性,亦从“游荡者”理解本雅明其人,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的现代性观照,为多方面研究本雅明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本雅明 游荡者 现代性 启迪者  何为现代性?现代性问题兴起于西方,却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现象而日趋成为世界性问题,并且成为东西方学者越来越关注
摘 要:肇庆地区古代书院教育的兴盛,聚结和培养出众多的书院文士社群。很多著名文士因为书院而与肇庆结缘,或者创作了涉及肇庆当地的诗文作品,或者从事书院教育,促进学子们读书创作之风,从而促进了古代肇庆地区的文学创作与发展。肇庆地区的著名书院在从事经史、制艺的教育外,还同时进行文学教育与文学传播,这也有利于培养书院学子们的文学素养。著名文士与肇庆地区古代书院相关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加深了肇庆地
梳洗打扮、绾起发髻,换上白净的运动服,只有每天傍晚,华灯初上,广场舞的音乐响起,62岁的何慧芳才觉得找回了自己。  从学校接回上小学的孙子,为开出租车的儿子和在商场卖货的儿媳煮好饭菜,收拾好翌日早餐的食材,把客厅的地板拖干净,收拾好晾干的衣服……在整个白天10多个小时的忙碌后,她给自己挤出了一点点属于私人的时间。  离家不远的广州市天河区棠徳路,是岭南民间广场舞的大秀场。这条20米宽的小区主路,两
摘 要: 《王阳明》三部曲是王程强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通过讲述王阳明一生的经历,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三个方面再现了王阳明的成长之路,展现了王阳明与“横渠四句”相契合的人生境界。该小说对于探寻王阳明的成长之路,理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王阳明 “横渠四句” 成长 圣人  王程强的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从小说的视角讲述了王阳明的成圣之路,再现了王阳明
摘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三大主题之一。学术界对其作品中生态思想研究较多,然而对其作品中的生态主题变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阿特伍德诗歌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其诗歌作品,采用文本细读和文献分析的方法,探寻其诗歌所表达的生态主题变迁。笔者发现,阿特伍德诗歌中的生态主题从早期诗歌中强调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主张回归荒野,转变为在后期诗歌中直面自然的脆弱性、关注人类纪时
摘 要: 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转化,既是满足广大读者群体信仰意识与沉浸娱乐的需要,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对中华民族文化探寻与呼应的主要路径。从当前来看,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转化主要是依托镜像化反映、历史架空以及历史补白三种主要的方式,并在传统网络阅读媒介的基础上,通过IP化的传播发展,进行短视频制作、影视剧改编拍摄等方式,进一步为社会大众提供集合视听一体的网络文学体验,也在此过程中推动了网络文学本身对中
陈姨打电话来说,林总住院了,我和同事赶去医院探望。  林总今年92岁,是我们系统内的老领导,尽管退休多年,每逢传统节日,我们都会去看望他。  在重症病房见到林总,他躺在病床上,插着鼻管。是脑出血,经抢救后暂无生命危险,右边手脚暂时不能动弹,需要做康复治疗。迷糊中的林总见到我们,应该是还认得出来,很费力地伸出左手来跟我们握手,虽然不能说话,看得出他面部有极力想表达的微笑。  和陈姨寒暄了一会儿后,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