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 创新无限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篆刻教学,看似只是一门学科范围狭窄的书法技能、书法修养的表现,但如果把篆刻教学融入到当今教学理念的大范畴中去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小小的方寸天地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样需要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挖掘。
  教学实践中我从“调动潜在素质,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的高度思考、认识问题;从“创新选材、创新内容、探究篆法、探究刀法”实施教学;又从转换角色、转换学习方式到实施评价方式等对篆刻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质性的尝试实践。
  这些创新式的教学探究,包含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这种创新,虽然不一定是学生在篆刻艺术水准上的某种突破,但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习惯获得了创新、学生学习方式获得了创新、学生的学习意识获得了创新、学生的学习获得了自信。
  关键词:篆刻;篆刻教学;创新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二期课改美术学科的核心理念。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学生知识面的日益扩大,当代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渴望贴近生活,渴望能够激发起兴趣、点燃创造激情的课堂。这种需求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成为一个知识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参与者,而且也要成为成果上的分享者,学会培养学生创新。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探究,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篆刻教学,看似只是一门学科范围狭窄的书法技能、书法修养的表现,但如果把篆刻教学融入到当今教学理念的大范畴中去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小小的方寸天地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样需要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挖掘。下面我就篆刻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挖掘传统艺术,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艺术魅力。
  目前各种文化现象充斥着学生头脑、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景象中,学生在发生着变化——变得富有异国风情、变得更具时代性(时髦成分更多),也不能否认变得有点“忘本”了:就拿文化艺术来说,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少了,甚至觉得传统文化 太“土”。其实这不仅是艺术教育的缺失,更是对自己民族本性的缺失! 像篆刻这门艺术,它是我国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至今还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由于受到现代艺术思潮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冲击,它正日益衰落,离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远(不久前,上海媒体报道说上海师范大学八年来只培养了12位书法专业毕业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书法教学窘迫的现状)。其实,篆刻不仅可以活跃大脑思维,愉悦身心,而且可以提高动脑动手能力,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篆刻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能够更好的继承它、发展它。面对篆刻这样一个课题,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学习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篆刻这一课题,不仅走进课堂,而且还走进生活: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网上查询、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学生对篆刻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现状进行探究,了解篆刻是我国文字与艺术造型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篆刻的热情,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篆刻的欲望。
  二、调动潜在素质,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1.创新选材。传统的篆刻,使用特定的石质材料,如青田石、寿山石和昌化石。因为这些材料不仅有一定的硬度,难于操作,另一方面价格也不算便宜,对于初学的篆刻学生来说,经济条件有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在石料上学习是行不通的。因此,材质的改革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内容。怎样使材质价廉物美,又能达到篆刻所需的基本要求呢?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不拘泥课本,能打破常规,大胆思索,积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题。学生先后用木料、泥坯、肥皂等进行尝试,效果都不够理想:木料对学生腕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泥坯在刻制过程中粘牢度不够、肥皂能解决腕力和牢度的问题,但又缺少了刀味和石质味。在经过了多次试验后终于发现石膏版基本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又比较类同于石章材质。这样,在选料的问题上,在经过引导学生经历无数次尝试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创新、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2.创新内容。其实,篆刻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它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版画制作、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刻印要识篆、习篆,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所以篆刻教学要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篆刻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面,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学习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刻制的过程中体会肖形印与会标、会徽设计的联系。并由此触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联想到世博标志的刻制等等。
  3.探究篆法。篆刻要体现“篆书的写法”。在教学过程中,认识篆书,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怎样化难为易?有位艺术家曾说过,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离开生活,一切艺术创想都是空中楼阁,虚无飘渺。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古人是怎样将图画符号转变成象形文字的?然后又过渡到让学生去分析简单的独体字、找一找哪些篆体字和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还有视觉上的直观联系?最后逐步过渡到合体字的认识,使学习呈现直观性、生动性的特征。于是,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篆体字的本义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不仅是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直接动力,而且,也是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对不同篆书书写方法的学习探究,不仅使学生在书写时得益,而且也帮助学生在印章的章法布局方面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后,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观察,多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用于学习探究中。
  4.探究刀法。在篆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如何用刀。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劳技课上学习的相关知识,逐步了解、掌握刀法的名称和用刀的技巧。学生通过劳技课上的知识解决了篆刻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正是这些知识的运用,才使学生在篆刻探究学习方面取得成功。这样强化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综合应用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三、主动参与,学会合作,倡导分享。
  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多么希望别人能分享它成功的快乐!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应鼓励学生说出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而对一些制作水平较低的作品要求其他学生不能不屑一顾,以齿相讥,相反,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诚恳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帮助同学,共同获得进步。
  学生作业形式的变化也是催化学生创作热情的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规定作品个人独立完成,有时让两三个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如有的负责操刀、有的负责整体作品效果的把握、有的负责篆体结构的布局安排等等;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与交流,通过合作的手段取得集体的成功。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积极的讨论,对作品的篆写方法、章法布局、用刀技巧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种使学生获取的动手能力是教师用口头或书面反复记录都无法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不仅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密切的配合,分享合作带来的愉悦,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转换角色,重视评价,促成发展。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舞台上扮演全新的角色,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打破课堂的宁静,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因地制宜,开发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探究,体验,感受。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助的,和谐互动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帮助,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充满自信,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新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始终重视多元化的评价,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班内任何一位同学,更可以是学生自己。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对篆刻课题的总体学习评价,可以是对篆刻作品艺术趣味的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可以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可以是学生对教师上课水平的评价,或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循着篆刻学习畅所欲言。
  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强调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强调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合作学习与成果共享的情感价值观。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学生自身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都有进步。
  方寸之间,创新涌动。这种创新,包含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这种创新,虽然不一定是学生在篆刻艺术水准上的某种突破,但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习惯获得了创新、学生学习方式获得了创新、学生的学习意识获得了创新、学生的学习获得了自信……它们虽然无法用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衡量,也无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判,但这恰恰正是当前教育尤其需要提倡的,一线教师需要努力实践的。
  
  参考文献
  [1] 篆刻网:http://www.mebag.com
  [2] 孔文才.发掘特长,形成特色,缔造成功──篆刻特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3] 篆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可遵循的思路。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可以为高职院校、特别是同类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例证,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Employment-oriented Vocational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期刊
摘要:英国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是以小说成就享誉文坛的。在诗歌创作中哈代也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结合传统诗歌的优美形式与现代主义的哲理反思,哈代写出了融汇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巨作。本文将从哈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基础上,探讨哈代的人生观的哲理反思所带给他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浪漫主义; 人生; 现代     英国作家托马斯 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不仅是位才气横溢的小说家,
期刊
时至近世,随着西方话剧的传入我国,中国戏曲独占剧坛的局面为之消失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些从事戏剧研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了西方话剧同中国戏曲各自不同的特点。于是,中西戏剧的比较开始了。几十年来,戏剧比较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面的扩大,其比较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也越来越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成绩背后也逐渐地暴露出了致命的弊端,在比较过程中,中国戏曲的主体地位愈来愈不明显了。从而比较的性质也发生了变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问法对天津市各区县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剖析影响天津市三级跳远成绩健康、稳定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天津市第12 届运动会三级跳远比赛(青少年部)的总体情况,并结合部分地区少年体校训练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天津市田径后备力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 运动会; 三级跳远; 状况调查     一、研究目的  大量
期刊
摘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教学评价四部分来完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形成新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力争将课堂还给学生,突显教育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之目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Abstract:Acco
期刊
摘要: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实践中,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本文论述的“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就是如何充实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Teachers College, "Analytic Geometry"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一些高校将交际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已形成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英语交际需要与交际环境的缺失,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完全运用交际教学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及教学环境的情景一交际教学法。情景一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的结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的,其目的就
期刊
摘要:对于军队院校来说,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剖析,借鉴美军院校关于通识教育的做法,结合我军院校人才培养实际,努力探求推进我军院校通识素质教育的实践举措,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军队院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人文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含义  通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译自英文generaleducation。通识教育
期刊
摘要:在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家长在关心下一代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成了儿童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要想在钢琴上弹出动听的音乐,不仅需要坚强的毅力,更需要一套科学的演奏方法,本文就钢琴演奏方法中的断奏,连奏,跳音,踏板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基本技巧;断奏;连奏;跳音;踏板     本文主要论述钢琴的基本技巧
期刊
摘要:全球一体化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据报道,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