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3年4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前臂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手、肘部皮肤缺损30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机 构】
:
318050,台州市博爱医院手显微一科,318050,台州市博爱医院手显微一科,318050,台州市博爱医院手显微一科,318050,台州市博爱医院手显微一科,318050,台州市博爱医院手显微一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4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前臂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手、肘部皮肤缺损30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对腹部创伤应尽量减少非计划性再手术,以提高腹部创伤手术的质量.我科1988年1月-2005年10月手术治疗腹部创伤患者2 361例,其中52例(2.2%)接受非计划再手术.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NF-κB配体受体激动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appa B ligand, RANKL)在脊髓损伤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移植中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50 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1) hBMSCs组,脊髓半横切后行hBMSCs移植;(2) RANKL + hBMSCs组,脊髓半横切后hBMS
应用额颞顶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脑半球颅内血肿可有效地解除脑疝和颅内高压,降低伤残率.但大骨瓣减压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同侧骨窗下水瘤或颅骨缺损处硬脑膜下的积液是大骨瓣减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压迫局部脑组织,加重脑组织缺氧,加深患者意识障碍,并诱发脑脊液切口漏、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6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经验,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 本组26例全部生存,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尚需继续治疗.结论 (1)严重多发伤的ISS90≥17分,骨关节型严重多发性损伤中,则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的ISS90≥16分.(2)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颅脑创伤(TBI)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大于1%[2].笔者利用我院颅脑创伤数据信息系统[3],对1997-2007年共2 719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DIC 21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 采用同顾性总结的方法 ,收集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DHS的治疗方法 ,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在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等方而存在的异同. 结果 DHS内固定纽于术花费了更长的时间;不同骨质疏松的高、中、低危各
目的 对比研究X线透视椎体标准侧位像上椎体后壁"一线影"与CT扫描对判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价值,为术中X线透视即刻判断骨折块间接复位的程度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证实均为爆裂骨折,骨块占椎管中矢径比例平均35.2%.所有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间接复位,未行椎板切除减压.术中X线透视标准侧位像上骨折椎体后壁呈现连续、平滑的"一线影"时,即认为骨块
<中华创伤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08年10月17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隆重召开。
颅内压(ICP)增高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自1995年至2007年,美国脑创伤基金会(Brain Trauma Foundation,BTF)前后多次出版了包含颅内压监护指征的治疗指南.大量的临床实践支持颅内压监护的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占位病变、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颅内压监护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意义.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颅内压监护尚
目的 研究相邻椎体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轻、中度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32例应用相邻椎体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矫正丢失、腰痛、腰椎活动情况及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4.6个月时达到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复位,复位率达96%,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