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纺织发展新常态 培养转型升级专业人才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纺织经济新常态下,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切实围绕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郑州中原工学院对新型纺纱技术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解决了纺织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新型纺纱技术》以‘技术与产品开发’为导向的课程定位;创立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新型纺纱技术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打造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执教,讲课内容、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校企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并以技术能力及创新实践为重点构建了从基础性实验-综合实验-创新性实验的逐级递进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项目负责人叶静介绍。
  该项目目前已创建多渠道、多元化立体学习空间,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和立体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实验平台、教师队伍)的建立,并建立了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内容覆盖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
  基础+创新,多环节贯穿全项目
  叶静介绍,项目以掌握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让学生既要掌握纺纱基本理论,又要学会纱线设计和工艺上车实战,还能对纱线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纺纱的课程体系。其中,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对《新型纺纱技术》课程内容删繁就简,吐故纳新,体现教学内容对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跟踪。增加了非棉类纤维转杯纱、复合纺纱、花式纺纱等内容;随着自智能化与信息化在纺纱机械中的不断使用,纺纱机械集机械、电子、气动及计算机高度一体化,课程内容还应注重与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交叉,力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能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具有技术信息量大,新知识点多的特点。
  该项目构建了从基础性实验到创新性实验的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采用多段式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贯穿于企业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纱线设计与上机试纺、校外实践基地实训、毕业设计等多个培养环节中。依托学校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开展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工程适应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领衔,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4人,教授级高工2人,副教授2人,高工1人,实验师1人,技师1人,团队成员达到11人。
  同时,项目引进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执教,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优化了队伍的知识与学缘结构。建立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执教、共建课程资源校企协同,共建“教学课堂”,开创“实践课堂”,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还将虚拟环境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构建了基于solidworks三維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平台,基于视频技术的现实场景展示教学平台,帮助学生直观、深入了解新型纺纱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及企业生产设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利用solidworks三维仿真软件,对新型纺纱设备工作原理进行模拟仿真,并模拟其运动状态,可直观地看到转杯纺纱器内部纤维须条的运动状态。实际运用效果证明,该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创立多渠道、多元化立体学习空间,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和立体化教学环境的建立。
  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促进项目的进一步实施,项目组利用学科专业建设投资购置纺纱设备,与原有设备结合组成新型纺纱实训平台,强化课程内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课外实践环节,通过启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课外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参加纺织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其中2017年新增乌斯特公司AFIS PRO2单纤维测试仪1台,价值189万元,用作纤维半制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测试;2017年新增XCF-1A型纤维摩擦系数测试仪一台,价值4万元,用作纤维摩擦性能测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包括作业、实验、讨论、新型纱线设计与上机操作、就纱线质量分析写成专题小论文等,购置纺织新原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纺制新型纱线,加重实践环节考核比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考核内容覆盖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
  项目实施以来,中原工学院建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教师共同执教、共建课程资源;渐进式和项目式相融合;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相融合;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
  目前,项目成果通过论文、会议等形式经行了广泛交流,发表教研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国家或部委级规划教材8部,荣获2015年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课题组成员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受到行业、专家和学生的肯定,有效支撑了“纺织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等项目的建设。
  叶静特别介绍,参与项目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纱线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多项;全国“红绿蓝”面料大赛二、三等奖多项;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一、二、三等奖共9项;获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0项。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普遍得到提高,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目前,《新型纺纱技术》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答疑、在线测试、学习讨论、互动共享等立体化服务,达到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有效应用。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在武汉纺织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院校应用。很多专业教师引入了其教学实施方案,许多学生共享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资源丰富、功能性强、互动共享及有效利用等特点,获得广泛好评。
  如今,该成果在中原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已连续实施5届,共计40个班,学生人数约为1500人,教学效果显著。还被兄弟纺织院校借鉴。受到同行和企业的高度评价。课题组成员教学与科研成果丰硕,产学研深度合作,团队承担国家、省市级教科研纵、横项课题30余项,经费达到400万元:提升了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功效。
其他文献
3月14~16日,2018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将与纱线展、家纺展、服装展、针织展共同亮相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面对市场格局的瞬息万变、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人气之展,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将汇聚来自约2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0家行业领先的面、辅料供应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在各主题展区内进行展示。  依托面辅料展的超强人气,系列體验区、研
期刊
2018年1月4日,恒力集团织造企业销售年会在同里湖度假村举行,会上表彰了2017年度在销售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部门。特别是内销一部、二部两部门全年销售均超过1亿米,授予这两个部门“年度销量过亿米特别贡献奖”。  2017年的最后12天恒力织造产品销售数量达到3000多万米,为恒力织造年度销售任务的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7年,织造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使产品更具市场价值,同时以订单式生
期刊
在最近的一次印染技术交流会上,常州宏大科技集团董事长顾仁的发言惊艳了全场。他在现场谈到,“纺织印染智能制造的核心作用应该体现在帮助纺织印染企业大大提高一次成功率,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收益,企业实现精确投坯,准时交货,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实现减少用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还能通过实现智能制造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依赖;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用科技的力量带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用科学技术
期刊
海藻纤维被业界称之为“第三种纤维”。传统的纺织纤维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在石油化工基础上的合成纤维,二是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等)和陆地生物基再生纤维(主要以木材和竹子为原料)。而青岛大学的项目向海洋要资源,开发了纤维的第三来源,可在缓解土地与石油紧缺矛盾的同时,凭借海洋生物基纤维有不同于传统纤维的优异性能,对传统纺织业的升级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据了解,海藻纤维制备技术开发几十年来,国际上多家专
期刊
当地时间2月6日,第26届意大利米兰UNICA面料展在米兰新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今年来参加展会的展商共计47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展商数量增加51家,以14%双位数增长,其中有来自欧洲的展商416家,自日本的展商34家和来自韩国的展商20家,参展企业通过沟通交流,探讨新时期的市场需求,诠释新时代的时尚潮流。参展展商分别位于8号、12号、16号、20号展馆。  “时尚纺织品的未来是什么?” Milano
期刊
徐晖,江苏无锡人,1953年出生,现任新疆富丽震纶棉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今年65岁的徐晖,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两鬓带着岁月的斑白,但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这些年,他坚守在新疆这片戈壁滩上,主导并亲自参与了富丽震纶这一座现代化纺纱企业建设的全过程。这些年,他更是倾注毕生所学,专注创新,用智慧汗水,携手全员攻坚克难,努力将使这座现代化纺纱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闪耀出自己最独特、最耀眼的光芒。 
期刊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生产成本的上升、环保压力的加大,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低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品牌供应链战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传统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痛点,也是行业转型发展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7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生产力促进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宁波市海曙区政府主办,宁波市海曙区古林
期刊
春风和畅,万物复苏,伴随着十九大的东风,春季五大联展3月14~1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举行。这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和两会精神的首次大阅兵,也是步入新时代后全行业第一次以新定位为指导的全新亮相。  这一次,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18(春季)将以117200平方米的面积迎来21个国家和地区的1210家展商和1395个品牌参展,并以时尚男装、最美女装、设计力量
期刊
突破局限,“走出去”勇立潮头  ——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重新定位,坚定“走出去”战略。  岱银集团是一家集纺纱、织布、服装、进出口贸易、跨国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在中国棉纺织行業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前20强。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岱银集团以全球视野审视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发展的换挡提速。  岱银集团前
期刊
4月11日,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纺织之光”棉纺织产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在常州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郑洁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思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高工开吴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建军等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