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成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单位、社会、国家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有效防范专家型人才的职务犯罪,必须建立有效的职务犯罪防控措施,加强对专家型人才的管理和制约,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关键词】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防控措施
一、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的严重危害性
(1)单位、社会、国家的利益受损害。由于专家型人才往往在本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有的人不仅是一些学科研究的领军人物或骨干,同时还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一旦这些专家型人才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我们检察机关立案,情节如严重的还会被关押,这不仅会影响到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还会使这些专家型人才正在开展的社会急需的科研活动受到直接的影响,给其所在单位、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2)优秀人才资源被浪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学和管理技术的专家型人才则是有效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国家培养出每一位专家型人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一旦专家人才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党、国家、社会都将遭受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二、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
1.主观上的原因。(1)法律知识匮乏.从案件中我们发现,少部分专家型人才对法律知识缺乏学习,导致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心态失衡致行为失范。不少涉嫌职务犯罪的专家型人才认为,他们在过去的本职工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感为单位、为社会贡献显著,但所得到的报酬却相对低微。还有些人与社会上那些学历不高却家财万贯、豪宅名车的人相比,认为自己的高学历却比不上学历低的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正是在这些不良心态的支配下,有些专家型人才最终采取以权谋私的不法手段来弥补物质上和心理上的落差。(3)自我约束力有待加强。导致专家型人才走上职务犯罪之路的第三个主观原因是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一些专家型人才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常常在单位里受到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尊敬,久而久之,骄傲自满的情绪便慢慢地滋生出来。由于自我膨胀,导致对自身的监督、约束减少,贪欲愈加严重。
2.客观原因。(1)选拔任用专家型人才的机制不健全。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提拔专家、学者型的管理人才,由此给一些专家学者走上行政领导岗位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有些地方和单位在选拔领导干部时,没有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基本原则,只重视对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考察,却轻视了对道德水平、政治素养、管理才能等方面的考察,从而导致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频发。(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监督制约措施存在漏洞隐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领域的制度漏洞常常为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预防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的对策
1.建立预警预测机制。(1)查找风险点。对岗位职责认真进行分类和梳理,从各个层面查找岗位廉政风险,尤其对重大问题决策、“三重一大”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环节着手排查。管理服务方面要注意科研、基建工程等及各种合同的签订是否规范,在基建工程办理前期手续如招投标手续、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及科研、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三阶段是否按相关规章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2)确定风险等级。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预警,按照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行政权力越大,个人对行政行为的影响越大,风险等级越高。针对初步确定的风险等级,按照各单位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3)制定防控措施。针对风险,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加强对科研、工程项目权力运行的监控。围绕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规范相应的工作制度(流程),以制度约束为切入点,抓住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制定预防和控制现有和潜在的各类廉政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制度,以逐步形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2.加强管理和制约措施。首先,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规定来限制和规范专家型人才权力的运作,使他们不能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其次,对专家型人才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的方法来做好事先预防的工作。再次,对专家型人才手中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分解,采取将行政职务与技术职称分离的措施来解决权力集中的问题。最后,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管理的执行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督职能,对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相关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工作,对提高专家型人才遵纪守法意识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要制订出符合专家型人才所在单位特点的法律教育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开展一些形象生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兰,孙寅平.构建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J].中国检察官.2011(5):36
[2]罗建荣.如何完善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工作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1(10):16
【关键词】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防控措施
一、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的严重危害性
(1)单位、社会、国家的利益受损害。由于专家型人才往往在本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有的人不仅是一些学科研究的领军人物或骨干,同时还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一旦这些专家型人才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我们检察机关立案,情节如严重的还会被关押,这不仅会影响到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还会使这些专家型人才正在开展的社会急需的科研活动受到直接的影响,给其所在单位、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2)优秀人才资源被浪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学和管理技术的专家型人才则是有效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国家培养出每一位专家型人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一旦专家人才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党、国家、社会都将遭受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二、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
1.主观上的原因。(1)法律知识匮乏.从案件中我们发现,少部分专家型人才对法律知识缺乏学习,导致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心态失衡致行为失范。不少涉嫌职务犯罪的专家型人才认为,他们在过去的本职工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感为单位、为社会贡献显著,但所得到的报酬却相对低微。还有些人与社会上那些学历不高却家财万贯、豪宅名车的人相比,认为自己的高学历却比不上学历低的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正是在这些不良心态的支配下,有些专家型人才最终采取以权谋私的不法手段来弥补物质上和心理上的落差。(3)自我约束力有待加强。导致专家型人才走上职务犯罪之路的第三个主观原因是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一些专家型人才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常常在单位里受到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尊敬,久而久之,骄傲自满的情绪便慢慢地滋生出来。由于自我膨胀,导致对自身的监督、约束减少,贪欲愈加严重。
2.客观原因。(1)选拔任用专家型人才的机制不健全。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提拔专家、学者型的管理人才,由此给一些专家学者走上行政领导岗位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有些地方和单位在选拔领导干部时,没有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基本原则,只重视对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考察,却轻视了对道德水平、政治素养、管理才能等方面的考察,从而导致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频发。(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监督制约措施存在漏洞隐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领域的制度漏洞常常为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预防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的对策
1.建立预警预测机制。(1)查找风险点。对岗位职责认真进行分类和梳理,从各个层面查找岗位廉政风险,尤其对重大问题决策、“三重一大”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环节着手排查。管理服务方面要注意科研、基建工程等及各种合同的签订是否规范,在基建工程办理前期手续如招投标手续、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及科研、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三阶段是否按相关规章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2)确定风险等级。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预警,按照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行政权力越大,个人对行政行为的影响越大,风险等级越高。针对初步确定的风险等级,按照各单位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3)制定防控措施。针对风险,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加强对科研、工程项目权力运行的监控。围绕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规范相应的工作制度(流程),以制度约束为切入点,抓住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制定预防和控制现有和潜在的各类廉政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制度,以逐步形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2.加强管理和制约措施。首先,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规定来限制和规范专家型人才权力的运作,使他们不能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其次,对专家型人才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的方法来做好事先预防的工作。再次,对专家型人才手中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分解,采取将行政职务与技术职称分离的措施来解决权力集中的问题。最后,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管理的执行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督职能,对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相关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工作,对提高专家型人才遵纪守法意识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要制订出符合专家型人才所在单位特点的法律教育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开展一些形象生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兰,孙寅平.构建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J].中国检察官.2011(5):36
[2]罗建荣.如何完善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工作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