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技能课是学生锻炼自己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劳动实践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本文从劳技课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劳技课的重要性和作用等方面探讨说明劳技课对中小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 劳动技能课 作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45-01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我国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中学的劳动技术学科旨在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劳技课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同时,重视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劳技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1、劳技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基础的现状,既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
2、劳技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大量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着眼未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依靠自身的动力,按着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发展自己。
3、劳技课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
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通过听讲座或多与外界交流,培养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自知力、情感调控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他人、悦纳他人,养成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素质和技巧;并通过劳技课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素质的形成。
二、劳技课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儿童获取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杜威所提出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国开设劳动技术课的指导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中学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竟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因此认识劳动技术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劳动技能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学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必须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只有这样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将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劳动技能课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教育重知识而轻能力重传授而轻实践,重动脑而轻动手,这就导致学校走进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所培养出来的人高分低能,与社会需要相脱离。因此,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栓桔,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建立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以实现人自身现代化为主旨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从科学原理的发现到新的生产能力的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更新。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加快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推行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勇于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并能在激烈竞争中走向成功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人才。而劳动技术课教育现代化,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贴近现代生活,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劳动创造美的劳动观念,培养起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相适应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可以这样说,没有劳动技术课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学校教育现代化,也就不能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我们要从教育现代化生发出来的观念去努力加快劳动技术课现代化进程的。
通过劳动实践课,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是我校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劳动技能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淑敏.劳技课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M].中学校长2008(03).
[3段青.技术与设计1——教学设计与案例集萃[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关键词:中小学 劳动技能课 作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45-01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我国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中学的劳动技术学科旨在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劳技课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同时,重视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劳技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1、劳技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基础的现状,既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
2、劳技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大量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着眼未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依靠自身的动力,按着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发展自己。
3、劳技课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
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通过听讲座或多与外界交流,培养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自知力、情感调控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他人、悦纳他人,养成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素质和技巧;并通过劳技课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素质的形成。
二、劳技课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儿童获取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杜威所提出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国开设劳动技术课的指导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中学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竟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因此认识劳动技术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劳动技能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学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必须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只有这样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将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劳动技能课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教育重知识而轻能力重传授而轻实践,重动脑而轻动手,这就导致学校走进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所培养出来的人高分低能,与社会需要相脱离。因此,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栓桔,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建立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以实现人自身现代化为主旨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从科学原理的发现到新的生产能力的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更新。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加快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推行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勇于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并能在激烈竞争中走向成功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人才。而劳动技术课教育现代化,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现代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贴近现代生活,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劳动创造美的劳动观念,培养起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相适应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可以这样说,没有劳动技术课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学校教育现代化,也就不能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我们要从教育现代化生发出来的观念去努力加快劳动技术课现代化进程的。
通过劳动实践课,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是我校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劳动技能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淑敏.劳技课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M].中学校长2008(03).
[3段青.技术与设计1——教学设计与案例集萃[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