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化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的存在状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主题化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程性,是单元式地围绕同一个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发并有效运用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仅对学生选题、收集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辅助性指导。
关键词: 主题化教学;主体性;全程性;单元式
主题化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程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研究主题的形成、教学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仅对学生选题、收集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辅助性指导。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中学美术教师来说,有些方面难以平衡:
1. 教材使用的规范化和自主化
教学过于服从教材内容的统一安排,教学过程程式化,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历程,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2. 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刻性与多样性
现在课程变得快、换得快,使课程资源利用过于肤浅,缺少稳定性和深刻性。
3. 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的本体性
个别教师过于重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学生学习了一堂课后不知在学些什么,满堂都是人文关怀。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开展主题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美术主题化教学是单元式地围绕同一个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发并有效运用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它一般分阶段来实施,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学生能够在这种目的性非常之强的学习中快速地掌握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一、主题化教学的成效
主题化教学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将自然、社会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1. 形成了良好的心灵交流平台
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2.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执教者向研究者、管理者、引导者转变。
3. 创造出促进学生成长的经验重构和改造的历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消化,通过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了关注生活。
二、主题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1. 内容广泛,层次分明
主题化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是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还可以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保、交通、能源、旅游、外交等相关问题,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但是,在课题设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等因素,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2. 知识融合,和谐发展
主题化教学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将自然、社会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3. 学生自主,教师为辅
主题化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程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研究主题的形成、教学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辅助性指导。
三、实施主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 主题的稳定性
美术学习的主题要有时间的积累,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国家规定的教材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补充,能够比较固定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习对象也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换,否则,各个环节容易脱节,影响主题学习的效果。
2. 对象的差异性
主题化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技能的基础。由于学生年龄差异造成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心理过程、认知水平和能力也不相同,所以活动的设计必须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活动内容、要求、作业练习等设计上要有层次性,要适合于全员参与,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活动方式上、活动组织上也要体现选择性。
3. 过程的探究性
主题化学习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进行延伸与拓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人在美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始终对主题学习充满兴趣、充满自信,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搜集资料、选择各种表现手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 方法的多样性
主题化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群体的,又是个人的,强调学生的多种智能、多种学习方式、多种策略的参与。因此,主题的设计要将多种方法、手段、策略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起来,使主题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审美表达的方法。
总之,主题化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的存在状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学科课程趋向综合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
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中学)
关键词: 主题化教学;主体性;全程性;单元式
主题化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程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研究主题的形成、教学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仅对学生选题、收集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辅助性指导。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中学美术教师来说,有些方面难以平衡:
1. 教材使用的规范化和自主化
教学过于服从教材内容的统一安排,教学过程程式化,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历程,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2. 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刻性与多样性
现在课程变得快、换得快,使课程资源利用过于肤浅,缺少稳定性和深刻性。
3. 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的本体性
个别教师过于重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学生学习了一堂课后不知在学些什么,满堂都是人文关怀。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开展主题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美术主题化教学是单元式地围绕同一个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发并有效运用美术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它一般分阶段来实施,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学生能够在这种目的性非常之强的学习中快速地掌握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一、主题化教学的成效
主题化教学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将自然、社会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1. 形成了良好的心灵交流平台
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2.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执教者向研究者、管理者、引导者转变。
3. 创造出促进学生成长的经验重构和改造的历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消化,通过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了关注生活。
二、主题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1. 内容广泛,层次分明
主题化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是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还可以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保、交通、能源、旅游、外交等相关问题,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但是,在课题设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等因素,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2. 知识融合,和谐发展
主题化教学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将自然、社会科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3. 学生自主,教师为辅
主题化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程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研究主题的形成、教学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辅助性指导。
三、实施主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 主题的稳定性
美术学习的主题要有时间的积累,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国家规定的教材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补充,能够比较固定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习对象也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换,否则,各个环节容易脱节,影响主题学习的效果。
2. 对象的差异性
主题化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技能的基础。由于学生年龄差异造成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心理过程、认知水平和能力也不相同,所以活动的设计必须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活动内容、要求、作业练习等设计上要有层次性,要适合于全员参与,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活动方式上、活动组织上也要体现选择性。
3. 过程的探究性
主题化学习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进行延伸与拓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人在美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始终对主题学习充满兴趣、充满自信,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搜集资料、选择各种表现手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 方法的多样性
主题化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群体的,又是个人的,强调学生的多种智能、多种学习方式、多种策略的参与。因此,主题的设计要将多种方法、手段、策略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起来,使主题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审美表达的方法。
总之,主题化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的存在状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学科课程趋向综合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
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