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声情并茂,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尤其在低段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能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感受文本。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如《春雨的色彩》是一篇有关春雨的童话故事。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春雨的五彩缤纷,春雨给大家带来的变化,通过象声词“沙沙沙”体会春雨的温柔、细小、激起学生朗读的渴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依据体裁,指导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就文本的体裁来说,有诗歌、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如散文应该赏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童话故事则要把握作品的基调,变换不同的语气,突出不同人物的特点,从而理解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不同的文本,有目的地朗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声调、节奏,感受不同文本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一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入情入境想象读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一篇好文章常常会通过优美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某个场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仿佛一幅幅“沉睡”的画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人情人境地想象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用优美的声音展现出来。如教学古诗《采莲曲》时,启发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吟诵展开联想,凭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脑海中展示出一幅美妙的江南采莲图画,进入一种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学生们闭着眼睛,耳闻古曲音乐,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进入了诗的意境,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再造意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点语句品读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師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即使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有了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为真正的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还原人物角色读
  成功的分角色朗读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恰当、及时,要融于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从描写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角色中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更有情感,使人更易理解课文,并能激发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如《陶罐和铁罐》,让学生当场表演几段,以体验陶罐和铁罐的语气,从这些语气中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寓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而且将重点词语列出来,在分角色扮演的时候加进去,不仅可以感受角色的特点,而且可以在恰当环境下学习新的词语,并感受到了形容词、语气词等的魅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六.问题引路提示读
  要使学生的诵读到位,读出韵味来,教师还要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朗读技巧,教会学生确定句子重音的基本方法。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通过大量的阅读,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使学生熟读和理解课文。
  (作者通联:044000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中心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与探索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合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创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兴趣 情境 创新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资源,能把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9页。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运用其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计算、验证等活动,亲历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学习的愉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自己的理解界定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最后从教学实践出发着重阐述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实例。  【关键词】阅读 探究方法 运用  所谓探究性阅读,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就是探讨追究。从小的方面看,就是追究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用法,其实,我们语文老师每天都在咬文嚼字,每天都在探究问题;从大的方面看,能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探究是一
期刊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解题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
期刊
一.层次教学释义  这里指的层次教学指狭义的课堂层次教学,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质量(以学生的思维能力、类推和归纳总结能力为主)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在课堂教学中,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实施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层次教学的提出  课堂调研中,偶尔一次与学生交谈引起的思考。在一节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到了训练阶段,本来教师安排20分钟的训练题目,一名叫刘维莉的同学用了10分
期刊
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学习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課感兴趣并分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数学知识得到提升。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  片断一:  (课件出示主题图并突出:三角板上的角、剪
期刊
引语: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读书兴趣的同时理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从名著中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
期刊
在初三《摩擦力》的公开课上,教师向学生揭示了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从学科角度知识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定义的。但教材给出的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教材中所述摩擦力实为滑动摩擦,而这位教师所述包含了
期刊
教师的教,目的是为了“不教”,教材是根据课标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从而提高自学的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一.课前阅读,要求学生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教师可先按课标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