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世界就发生着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向小型化,智能化,极大方便与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现代社会以走向信息化,计算机已融入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发展,以及产生的实用技术等方面做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发展;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分支,是计算机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的结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所产生的重要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通信,文件的传输,乃至气象预报,军队指挥和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及其重要的技术,其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也尤为广阔。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特点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概念。计算机通信技术同时兼顾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平台,能实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其他硬件终端的连接以及信息交换。计算机通信支持的通信形式包括纸质文件和声像文件。数据通讯设备、通信软件、终端设备以及传输通道都是组成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特点。
(1)兼容性强。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有信件、电话,电话比信件具有更直接,更方便的特点,但只能传输声音。而计算机通信除了能实现信件、电话的功能外,还能实现传输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文件,以及传输图片、图像等。
(2)传输效率高。和以前所用的语言模拟信息传输相比,现代的数字信息传输具有数字传输速度更快的特点。以前所用的语言模拟信息状态下,传输速率往往只有2400bit/s,每分钟能传输的字符数在1800个左右。而在数字信息传输状态下,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64kb/s,传输的字符数也在48个/s,随着现在光线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传输的速率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3)呼叫等待时间短,通信质量高。以前的基于电话传输的通信时间一般在3~4分钟,而在計算机通信基础上的通信时间大部分被缩短到5秒以下,由于计算机通信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也优于基于电话的通信质量。
2.3 计算机信息技术重要性。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门新兴技术,是一种新的信息通信方式,能满足现代数据传输的需要。它能将不同地方的独立计算机,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用通信链路的连接,并在各台计算机上配置通信软件,就能达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的目的。它不仅能实现一个地区的信息通信,数据交换功能,还能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实现同样的功能,只要满足实现信息通信的条件。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各个国家都已建成公共信息通信网,以便实现对于各国各地区数据库的资料共享。由于传输的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2.4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只应用于传输文件。通过结合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微电子,光纤和光子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微电子技术很早就应用在通信领域,我们熟知的数字电话等就是这种技术的成果,多媒体通信技术也是基于这种技术并且良好发展。现代技术主要发展更高速的分组交换设备以及更简化的通信方式。
光纤技术极大提高了传输的速率和性能。光纤技术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比传统的局域网传输速率快很多,传输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出现的重要的网络传输技术,它具有传输距离远,高带宽,高速率和高可靠性等众多优点。现代FDDI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处理局域网和域域网,并拥有了完善的国际标准。现在,许多家庭都用上了光纤网络,可以说,光纤技术已经渗入到了千家万户。
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是单纯的传输数据,虽然以传输数据为基础,但它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以及传输前后数据处理的全部过程。
3 计算机通信的实用技术
3.1 实时远程通信技术。实时远程通信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应用。在互联网融合的应用环境下,主机与主机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远程通信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方式还能更加多样化。例如MSN,e-mail等实时通讯工具,可以支持文字,视频,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而且还能进行大容量的信息交换。
3.2 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是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由其生成的语音流、数据流和视频流在宽带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可以实现质量高、速率快、可靠性好和实时的传输。在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的今天,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然演变成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随着这一技术的出现,同时又在市场的推动之下,“三网融合”已经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流。例如在数字电视支持下的网络电视已经日渐普遍,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普遍得到应用。
3.3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无障碍通信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初衷,而且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技术演进的趋势。在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卫星通信技术等为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有线通信状态下的同样功能提供的可能。
3.4 FB技术。FB技术即现场总线技术,通常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系统,它是应用于生产现场的,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技术。
3.5 光纤通信网技术。光纤通信主要适用于主站与子站之间、中心城区以及重要负荷等方面。它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网分散多点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早期的光纤通信网技术(FCN)作为一种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网,拥有较大的传输容量,能够传输大容量数据,为通信提供技术保证;光纤通信网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性,其误码率极小,而且配置扩展系统方便。
而后期,又有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优化性能的全光纤技术(AON)。AON在FCN基础上发展起来。AON对信息内容不做任何的处理,以此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对业务透明的网络。AON具有的开放性,使其从本质上做到了完全透明。AON能够做到同时兼容不同的速率、不同的协议、不同的调制频率和不同制式的信号,而且还能够使PDH、ATM和SDH在同一光纤设施中存在。AON有十分灵活的结构,能够随时增加如无源分路合成器和短光纤等新的节点。AON具有很高的传输质量,它能够对大容量文件实现更快速的传输,使其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和较大的传输容量,为实现配电通信系统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AON采用了虚波长通道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从而节约了网络资源。AON还采用了光时复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使用高速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能力限制的问题,实现了数据信息传输的高速化。AON在配电网中进行具体的应用时,是通过以全光网为核心的全光互连网方案来实现的。
4 小结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效率更高,交流也更加顺畅,相信通过努力,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再有突破,在更多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婷,刘强.关于计算机通信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2]徐耕.计算机通信实用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发展;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分支,是计算机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的结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所产生的重要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通信,文件的传输,乃至气象预报,军队指挥和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及其重要的技术,其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也尤为广阔。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特点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概念。计算机通信技术同时兼顾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平台,能实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其他硬件终端的连接以及信息交换。计算机通信支持的通信形式包括纸质文件和声像文件。数据通讯设备、通信软件、终端设备以及传输通道都是组成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特点。
(1)兼容性强。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有信件、电话,电话比信件具有更直接,更方便的特点,但只能传输声音。而计算机通信除了能实现信件、电话的功能外,还能实现传输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文件,以及传输图片、图像等。
(2)传输效率高。和以前所用的语言模拟信息传输相比,现代的数字信息传输具有数字传输速度更快的特点。以前所用的语言模拟信息状态下,传输速率往往只有2400bit/s,每分钟能传输的字符数在1800个左右。而在数字信息传输状态下,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64kb/s,传输的字符数也在48个/s,随着现在光线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传输的速率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3)呼叫等待时间短,通信质量高。以前的基于电话传输的通信时间一般在3~4分钟,而在計算机通信基础上的通信时间大部分被缩短到5秒以下,由于计算机通信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也优于基于电话的通信质量。
2.3 计算机信息技术重要性。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门新兴技术,是一种新的信息通信方式,能满足现代数据传输的需要。它能将不同地方的独立计算机,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用通信链路的连接,并在各台计算机上配置通信软件,就能达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的目的。它不仅能实现一个地区的信息通信,数据交换功能,还能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实现同样的功能,只要满足实现信息通信的条件。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各个国家都已建成公共信息通信网,以便实现对于各国各地区数据库的资料共享。由于传输的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2.4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只应用于传输文件。通过结合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微电子,光纤和光子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微电子技术很早就应用在通信领域,我们熟知的数字电话等就是这种技术的成果,多媒体通信技术也是基于这种技术并且良好发展。现代技术主要发展更高速的分组交换设备以及更简化的通信方式。
光纤技术极大提高了传输的速率和性能。光纤技术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比传统的局域网传输速率快很多,传输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出现的重要的网络传输技术,它具有传输距离远,高带宽,高速率和高可靠性等众多优点。现代FDDI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处理局域网和域域网,并拥有了完善的国际标准。现在,许多家庭都用上了光纤网络,可以说,光纤技术已经渗入到了千家万户。
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是单纯的传输数据,虽然以传输数据为基础,但它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以及传输前后数据处理的全部过程。
3 计算机通信的实用技术
3.1 实时远程通信技术。实时远程通信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应用。在互联网融合的应用环境下,主机与主机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远程通信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方式还能更加多样化。例如MSN,e-mail等实时通讯工具,可以支持文字,视频,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而且还能进行大容量的信息交换。
3.2 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是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由其生成的语音流、数据流和视频流在宽带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可以实现质量高、速率快、可靠性好和实时的传输。在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的今天,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然演变成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随着这一技术的出现,同时又在市场的推动之下,“三网融合”已经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流。例如在数字电视支持下的网络电视已经日渐普遍,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普遍得到应用。
3.3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无障碍通信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初衷,而且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技术演进的趋势。在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卫星通信技术等为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有线通信状态下的同样功能提供的可能。
3.4 FB技术。FB技术即现场总线技术,通常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系统,它是应用于生产现场的,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技术。
3.5 光纤通信网技术。光纤通信主要适用于主站与子站之间、中心城区以及重要负荷等方面。它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网分散多点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早期的光纤通信网技术(FCN)作为一种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网,拥有较大的传输容量,能够传输大容量数据,为通信提供技术保证;光纤通信网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性,其误码率极小,而且配置扩展系统方便。
而后期,又有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优化性能的全光纤技术(AON)。AON在FCN基础上发展起来。AON对信息内容不做任何的处理,以此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对业务透明的网络。AON具有的开放性,使其从本质上做到了完全透明。AON能够做到同时兼容不同的速率、不同的协议、不同的调制频率和不同制式的信号,而且还能够使PDH、ATM和SDH在同一光纤设施中存在。AON有十分灵活的结构,能够随时增加如无源分路合成器和短光纤等新的节点。AON具有很高的传输质量,它能够对大容量文件实现更快速的传输,使其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和较大的传输容量,为实现配电通信系统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AON采用了虚波长通道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从而节约了网络资源。AON还采用了光时复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使用高速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能力限制的问题,实现了数据信息传输的高速化。AON在配电网中进行具体的应用时,是通过以全光网为核心的全光互连网方案来实现的。
4 小结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效率更高,交流也更加顺畅,相信通过努力,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再有突破,在更多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婷,刘强.关于计算机通信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2]徐耕.计算机通信实用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