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伪北平城区街巷公益会初探

来源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o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平日伪政权为了建立并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着力于在北平城区重建基层行政组织。为此,在1939年至1940年间,北平日伪政权仿照日本的町内会制度在北平城区建立城区街巷公益会,借助北平各区的城区街巷公益会进行清查户口、组训青年、宣传奴化思想和压制抗日力量等活动,使其名义上邻里团结互助辅助行政组织变为实质上的日伪警察机构对全民统制的基层社会行政控制组织。然而,由于该组织存在的内部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经费和其他多个主客观因素的不足,日伪政权欲严密控制北平城区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
其他文献
在等级社会中,“左”“右”被赋予表达尊卑的语义。“左”“右”尊卑在古代官制和文献材料中的本质是认知机制影响下空间方位在社会心理方位领域的运用;而在社会风俗中,“左”“右”则与阴阳观念紧密结合,“左”“右”尊卑的实质是对阴阳的崇尚。近代以降,相关的尊卑语义不断淡化。
本文考察1949年-1966年“十七年”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话剧文学中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话语。通过对主流研究观点中自由主义人文主义话语的批评和对相关话剧文本历史化的研究,本文认为这些话剧文学作品关注妇女新的主体意识、政治身份和劳动身份的生成,挑战了当时存留的封建男权思想,积极推动性别化的社会变革;它们为社会主义妇女的家务劳动赋值,甚至挑战了自然的性别化分工。这些话剧通过呈现社会主义妇女和国家、个体与集体/公共身份、阶级和性别在历史中的复杂关系而构建出丰富的社会主义妇女的主体性。
非常态治理状态下,局部或整体的法秩序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治理需求,而法秩序的“应变”需在“宪制”这一根本制度框架的合理约束下完成。为了表述和度量一国宪制对非常态治理需求的能动适应性,可以引入和建构“宪制韧性”这一概念。通过考察“宪制韧性”所指向的一系列治理议题,可以进一步发现,应当强化“宪制韧性”以实现宪制对国家治理能力的“驾驭”,而非单纯的“限制”或“约束”。而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在宪制这一“国本”不发生根本性动摇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的立法设计,增强法秩序对
唐代文人交往酬唱风气盛行,极大促进了唱和诗的发展,中唐元稹、白居易之间的“通江唱和”与晚唐皮日休、陆龟蒙之间的“松陵唱和”更是唐代文人交往唱和的典范。通过对通江唱和、松陵唱和诗作的解读,不仅可领悟唐代社会风气及诗歌艺术之美,亦可一见中晚唐唱和诗中文学心态的变化:通江唱和体现出中唐诗人唱和之间志同道合、君子同困的挚友情感,而松陵唱和则体现了晚唐之际文人唱和中诗酒渔樵、潜逸山水的隐者情怀。中晚唐之间这种唱和诗中文学心态的变化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中晚唐的时代变局影响及诗人境遇和性情的不同。
近期,拱墅区石桥街道石桥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开展暑期“思政教育课”与“护苗”绿书签行动.通过讲座互动和书签制作等形式向广大学生普及“扫黄打非”法律法规,提升少年儿童的
期刊
基于社会支持网视角,将政策网络建构为正式社会支持网.研究发现,乡村精英成功创业依赖于特定素养和对当地资源禀赋的科学认知.非正式支持网的资源汇集机制,在精英创业初期可
毛泽民,字润莲,毛泽东的大弟。1896年4月3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其兄长毛泽东与弟弟毛泽覃相继离开家乡外出参加革命、读书,他们的母亲父亲分别于1919年10月与1920年1月相继去世,家中大小事务一度落在毛泽民身上,生活的磨炼使得他更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1921年春节,毛泽东回韶山过年,并动员家人参加革命。在哥哥的教育启发下,毛泽民走出韶山,踏上了革命道路。  在长沙学习
期刊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新序》一书中,写了一个“梁楚之欢”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梁国有一位大夫叫宋就,曾经在一个和楚国接壤的县做过县令。  当时,梁国的边境士兵和楚国的边境士兵都种瓜,但付出的辛苦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梁国的士兵勤劳,经常浇灌瓜田,所以瓜都长得很好;楚国的士兵懒惰,很少浇灌瓜田,所以瓜都长得很不好。  楚国县令看到梁国的瓜好,就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于是夜晚就偷
期刊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经济关系出发,对劳动者的生存境遇进行了解读,表明研究资本主义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关系下对社会所有成员公平性的考察。在个人平等权利、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等方面,马克思都对人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不仅力图揭示资本主义正义的虚伪性,而且还致力于寻求实质上的正义的实现。这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和人文关怀的伦理特质。同时,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在当代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诞生的。从南昌起义开始,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  除了政治建军,重视文化建设一直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它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那么,党为何如此重视人民军队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军在各个时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新时代的强军建设有何启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