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军在《教育101》中说:“问”是积极的运动,是思维的跳高,是收获的播种。敢“问”,说明在思考,在判断,在内化。不“问”,教师怎么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因此,课堂上“问”字当头,学就在其中了。提问是学习的深化,是思维的热化,是教学的优化。学生能“问”了,才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得以形成,而必然地有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加以引导和培养。从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就不应采取“完全放开”的态度。即认为“学生所提出的一切问题都是有意义的”,甚至将教学方法的改革错误地概括成“过去是教师提问题学生答,现在是学生提问题教师答,将来是学生提问题、教师帮、学生答”。恰恰相反,我们应将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看成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将这方面的工作渗透、落实于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中。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地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如在学习乘法后,教材有这样的问题:每只玩具小狗5元,3只玩具小狗多少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很多购物的经验,也对小动物有兴趣,所以可以只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于信息确定,且数量关系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都能想问。
二、科学指导,让学生“会问”
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形成较明确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学会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像“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答案10-1=1,原因是另外9只都吓跑了,只剩一只死的不能跑,所以只剩一只,10-1=1”这种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思考吗?它不是!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游戏,是脑筋急转弯,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我们从数学角度来研究,我们应时刻注意我们上的是数学课,是一门科学,不能丢掉数学之魂。数学课上,经常有学生作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教师绝不能冠以“有个性”的美名加以赞赏,应态度鲜明地进行引导,以免教学偏离轨道,步入低效的窠臼。所以,只有教师的科学引导,才会赢来学生的会问。
三、民主和谐,让学生“敢问”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大姐姐)、朋友。整节课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都是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把心里不会或想问的问题说出来。
四、客观评价,让学生“精问”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要善待学生的错,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叫学生辞,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这样学生提问题时就会经过筛选,做到精问。
综上,课堂中的问不是随意的,不能为了问题而问,否则是不可能达到放飞学生思维的目的。只有我们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宗旨,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才能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地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如在学习乘法后,教材有这样的问题:每只玩具小狗5元,3只玩具小狗多少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很多购物的经验,也对小动物有兴趣,所以可以只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于信息确定,且数量关系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都能想问。
二、科学指导,让学生“会问”
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形成较明确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学会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像“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答案10-1=1,原因是另外9只都吓跑了,只剩一只死的不能跑,所以只剩一只,10-1=1”这种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思考吗?它不是!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游戏,是脑筋急转弯,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我们从数学角度来研究,我们应时刻注意我们上的是数学课,是一门科学,不能丢掉数学之魂。数学课上,经常有学生作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教师绝不能冠以“有个性”的美名加以赞赏,应态度鲜明地进行引导,以免教学偏离轨道,步入低效的窠臼。所以,只有教师的科学引导,才会赢来学生的会问。
三、民主和谐,让学生“敢问”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大姐姐)、朋友。整节课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都是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把心里不会或想问的问题说出来。
四、客观评价,让学生“精问”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要善待学生的错,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叫学生辞,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这样学生提问题时就会经过筛选,做到精问。
综上,课堂中的问不是随意的,不能为了问题而问,否则是不可能达到放飞学生思维的目的。只有我们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宗旨,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才能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