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情”“味”理论是印度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东方古典戏剧理论中的经典论述.“味”是演员通过戏剧表演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体验,“情”则是产生“味”的原因.《舞论》提出8种“味”以及与之对应的常情.“情”“味”不仅是梵语戏剧创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东方戏剧美学主张“天人合一”的体现,它在《舞论》之后的梵语戏剧理论当中得到了充实与丰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味”理论是印度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东方古典戏剧理论中的经典论述.“味”是演员通过戏剧表演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体验,“情”则是产生“味”的原因.《舞论》提出8种“味”以及与之对应的常情.“情”“味”不仅是梵语戏剧创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东方戏剧美学主张“天人合一”的体现,它在《舞论》之后的梵语戏剧理论当中得到了充实与丰富.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驰骋商路,足迹遍及全国,尤在河南的经贸往来及合作表现出较强的联结,中原大地林立的山陕会馆便是最好的明证.山陕商人在会馆中又因对戏曲的热衷,以及为寄托桑梓情怀和自身商业需要,离不开对戏楼建筑的精雕细琢,会馆戏楼成为明清戏曲表演的重要场所,极大地带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展示,会馆中频繁的戏曲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商贸及市场的繁荣,商帮与会馆为研究商业繁荣与戏曲传播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独特的文化因子,巴渝方言剧正是依托其而衍生出来的影视艺术,因此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文对巴渝方言剧的喜剧精神进行研究,首先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角度挖掘区域种族的群体特征,然后运用戏剧理论分析典型人物的塑造方法,最后从人类学的角度阐释巴渝方言剧的喜剧精神,以期为新时代巴渝方言剧的创作提供启示.
陈曼,1976年考入永川县川剧团学习川剧表演,2007年担任永川区川剧团团长,2010年领衔主演原创大型现代川剧《风雨女人路》,2012年退休.她的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川剧,她不仅见证了基层川剧团的辉煌与落寞,也曾为拯救川剧而鼓与呼,可以说深味其中的酸甜苦辣.陈曼川剧演员与剧团团长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从多个视角审视地方戏曲逐渐衰落的多种症结,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川剧等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当代舞台设计发展由布景空间设计向视觉表演设计转化,戏剧语境下的整体设计由人物表演延伸至特殊场景领域的物像表演,后现代戏剧中的实验戏剧呈现出的注重视觉、多样复合、跨学科融通等一系列创作手段,成为非戏剧学院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切入口.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实验戏剧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自身特性,立足国际视野,以建立“大视觉艺术空间场”为核心,以“视觉表演设计”为手段,以特殊场域空间为实验载体,聚焦跨界融合,开展戏剧实验创作的教学实验,同时寻求双一流“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影视作品在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影视作品创作不乏改编古代文学名著的例子.这些影视作品将文学名著的文字形态转化为形象的影视形态,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还原.在影视传播中使观众重温经典历史的同时,也加深了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本文以经典古代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为例,分析了影视改编的现实意义与电视媒介传播文化传播的优势,以期唤起对改编影视作品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的重视.
从京、粤戏剧名班富连成和人寿年比较的视角,文章分析了两个戏班在办班宗旨和师徒关系、教学内容及组织、流派打造等方面的不同,由此得出晚清民国时期以人寿年为代表的戏班在粤剧人才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及失败之处,亦即可从富连成科班借鉴之处.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诞生400多年来一直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且常演常新,其对真情的颂扬与对“理”的阐释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当代戏剧创作颇具启发意义.“临川四梦”在当代的演绎与传播显示了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即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大力培养年轻观众群,大胆改革艺术表现形式,不断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播.
在西方莎评史上,18世纪莎评具有重要意义.18世纪莎评虽在批评理论上延续了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诗学观,但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新古典主义诗学观无法全面评价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价值,于是,新古典主义莎评逐渐式微,浪漫主义莎评开始崭露头角,此期也成为西方莎评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叙事手段,其叙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又会反过来影响故事本身的光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两部典型的成长动画电影.从叙事模式来看,孙悟空的顿悟对情节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哪吒的斯芬克斯因子则在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此消彼长间推动了其螺旋上升的叙事模式,从而升华了“逆天而行斗到底”的主题.对比两部电影叙事模式的异同,不难看出中国动画电影正从简单化叙事程式向复杂化程式转变,并以此促使对主人公的主体构建.
战时重庆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面形象.由于作家政治立场和个人喜好的不同,对它的形象建构也隐含不同的情感逻辑.宋之的的《雾重庆》就以冷静而客观的笔调建构了重庆的阴暗压抑和蕴含希望两副形象,其中的雾意象、空间布景和沙大千形象呈现了重庆的阴暗和压抑,文本细节、情节结局和林家棣形象则蕴藏着希望和光明.由此,也形成了文本的结构张力,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