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经验总结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m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患者资料.男232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7.2±14.2)岁.肾癌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28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分别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96例及49例,肾脏良性疾病致肾功能丧失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2例.根治性切除在Gerota筋膜外进行,切除界限背侧为Gerota筋膜与侧椎筋膜问、腹侧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间的潜在间隙;良性肾切除则直接切开Gerota筋膜,于Gerota筋膜与肾周脂肪囊问的疏松纤维组织间进行游离.在肾脏外周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间进行分离、切割,完整切除肾脏、肾周脂肪囊. 结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单纯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2±48)min,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平均手术时间(245±62)min.失血量中位值100(10~2500)ml,术后引流量中位值150(0~1152)ml.输血15例(3.70%),输血量中位值400(400~1650)ml.中转开放4例(0.99%),黏连严重2例,肾蒂暴露困难及出血各1例.平均拔管时间(3.9±1.8)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7±1.2)d,术后平均住院日(8.6±3.8)d. 结论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利用后腹腔镜下的放大优势,在肾脏周围的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进行游离,解剖层次清楚,符合外科原则,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是后腹腔镜下肾切除的首选术式和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儿后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24例.平均年龄7(3~14)岁.经B超、IVU、CT,磁共振水成像检查临床确诊,轻度肾积水4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均采用后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结果 2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150~200)min,出血量平均60(40~100)ml,术后住院平均7(5~9)
患者,72岁.无明显诱因右阴囊肿大伴疼痛1个月于2009年2月9日人院.无尿频、尿急、血尿,无发热、盗汗.查体:右侧附睾2.0 cm × 2.0 cm× 2.5cm大小,轻触痛,与睾丸边界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肿瘤指标均为正常范围。
期刊
在分子技术的帮助下,PSA、活检Gleason总分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可以提供前列腺癌进展的准确信息。前列腺癌根治标本染色的透明质酸氨基葡糖苷酶一1(HYAL一1)和透明质酸可以预测前列腺癌的生化复发。作者测试前列腺活检标本中染色的透明质酸和HYAL一1是否可以预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以及是否与配对的根治标本中染色的透明质酸和HYAL一1相关。
期刊
患者,女,27岁.因周期性血尿13年于2008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4岁月经初潮后,每36~40 d出现周期性血尿,每次持续3~4 d.经期阴道无经血流出,不伴下腹部胀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泌尿系感染病史,无外伤手术以及盆腔放射线暴露病史.婚后发现先天性阴道闭锁.查体:外阴外观正常,尿道口较正常位置略偏向下。
期刊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人胚胎期前列腺导管形成、前列腺上皮细胞分化以及生殖系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人们发现前列腺癌中Hh通路异常活化,抑制Hh通路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生长,这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2-3].现就Hh信号与前列腺癌综述如下。
期刊
患者,男,58岁.因腹泻、消瘦3年于2008年10月入院.12年前曾因左肾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曾行IL免疫治疗.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稀便,每日2~5次,外院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症状好转。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3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 33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2(33~81)岁,24例就诊时处于早期,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B
2000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们收治双侧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例,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1(48~80)岁.同时性肿瘤2例,异时性肿瘤2例.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期刊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临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7岁。
期刊
目的 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方法 MTSCCa患者4例.均为女性.年龄42~76岁,平均57岁.腰痛2例,其中伴肉眼血尿1例;体检发现肾肿瘤2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1例.CT检查示肾内低密度影,增强后有轻度强化,且有延迟强化.肿瘤直径3.8~12.0 cm,平均6.8 cm.T1aN0M0 1例,T1bN0M0 2例,T2N0M0 1例.4例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