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源泉”。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关心、关爱学生,全身心地把自己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同时,要运用好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且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如何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教法。
一、 借助问题探究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求知欲重、好奇心强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其中借助问题探究的方法,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开课之前为学生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或者为学生讲述数学故事,以及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实验等,如:在学习“速度”时,大多数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速度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将其强行记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僵化的讲解形式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龟兔赛跑时谁跑的速度快?为什么乌龟会赢得比赛”等问题,这样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能够主动投身到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使得数学课堂更轻松、更灵活。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师获得了更多创设情境的方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数学情境的真实美。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将其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手段,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学校的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已知它的周长是64米,现在要在里面摆上鲜花,如果每平方米放4盆,那这个花圃需要放几盆鲜花,你能帮助老师完成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很快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有利的。
三、 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们应该在教学内容当中加入生活元素,这样不仅仅方便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数学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总是会让学生们觉得离自己太远,甚至很多的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们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会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元素加入教学当中。例如我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们在课后家中找到相应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利用尺子或者是盒尺来测量高、长以及宽,继而计算其相应的面积和体积。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对于计算其面积和体积有很大帮助。同样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知识在生活當中处处都有用处,改变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四、 引入趣味实验活动,提升课堂趣味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从学生的自身特性出发,采取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成员配合的课堂实验活动,在分配小组成员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避免出现能力过强和过弱小组的现象,实验活动的问题可以从课本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出发。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去完成课堂所需要完成的数学问题实验,学生可以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快乐,课堂的趣味性也会大幅提升,在互相配合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思想,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观察能力等也会在互动中得到不断提升。比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完成对班级学生所喜欢的颜色、衣服款式等的调查实验活动,对每一个小组所要完成的调查统计项目应该有效区分开展,尽量丰富实验活动的内容;最后,让每个小组所完成的条形统计图上交,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教学中去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补缺补漏,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发生,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从中看到学生是如何调节的,学生的与人交往、沟通协调能力也会有所锻炼。而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结果后的快乐,对于他们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很有利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兴趣,这将是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的很大动力。
总之,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小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小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其就很难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必然下降。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进行学习,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制能力,但是大部分的小学生并不具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作者简介:
李文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且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如何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教法。
一、 借助问题探究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求知欲重、好奇心强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其中借助问题探究的方法,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开课之前为学生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或者为学生讲述数学故事,以及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实验等,如:在学习“速度”时,大多数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速度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将其强行记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僵化的讲解形式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龟兔赛跑时谁跑的速度快?为什么乌龟会赢得比赛”等问题,这样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能够主动投身到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使得数学课堂更轻松、更灵活。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师获得了更多创设情境的方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数学情境的真实美。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将其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手段,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学校的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已知它的周长是64米,现在要在里面摆上鲜花,如果每平方米放4盆,那这个花圃需要放几盆鲜花,你能帮助老师完成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很快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有利的。
三、 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们应该在教学内容当中加入生活元素,这样不仅仅方便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数学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总是会让学生们觉得离自己太远,甚至很多的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们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会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元素加入教学当中。例如我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们在课后家中找到相应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利用尺子或者是盒尺来测量高、长以及宽,继而计算其相应的面积和体积。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对于计算其面积和体积有很大帮助。同样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知识在生活當中处处都有用处,改变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四、 引入趣味实验活动,提升课堂趣味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从学生的自身特性出发,采取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成员配合的课堂实验活动,在分配小组成员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避免出现能力过强和过弱小组的现象,实验活动的问题可以从课本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出发。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去完成课堂所需要完成的数学问题实验,学生可以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快乐,课堂的趣味性也会大幅提升,在互相配合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思想,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观察能力等也会在互动中得到不断提升。比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完成对班级学生所喜欢的颜色、衣服款式等的调查实验活动,对每一个小组所要完成的调查统计项目应该有效区分开展,尽量丰富实验活动的内容;最后,让每个小组所完成的条形统计图上交,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教学中去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补缺补漏,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发生,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从中看到学生是如何调节的,学生的与人交往、沟通协调能力也会有所锻炼。而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结果后的快乐,对于他们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来说是很有利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兴趣,这将是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的很大动力。
总之,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小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小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其就很难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必然下降。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进行学习,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制能力,但是大部分的小学生并不具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作者简介:
李文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