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教的不仅仅是这节课的内容,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这个练习内容是为了要提高身体某部分的机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可以长期的有效地锻炼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技能习惯终身体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这一点相信所有体育老师都知道,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育,或者是片面的理解新课程的改革就是“自由放羊式”教学,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甚至觉得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当中是一个附属品。那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记得2002年在北京参加过一次“新课程改革”的交流研讨会,面对面的和提出这个改革的专家之一毛振明教授讨论过“关于体育课如何贯彻新课程改革”这个议题,从交流中觉得现在的体育课的改革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有明显的脱节。而后的几年当中不断听到有人质疑课程改革到底是什么改了?有的说“新课程就是放开思想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不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让学生感觉体育课是最好的放松”,有持反对意见的说“都放开了,就没有学习目的了,学生掌握不了任何技能,因为老师的‘教’被淡化了”,种种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争论到现在还在持续。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小小的思考:
  一、 怎样加深体育课的认知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的教学不该忽视技术环节的教授,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要能够带领学生更深一步的对“体育”这个概念有了解,让学生不再觉得体育课和自由活动划等号。
  二、 怎样改善体育课的参与度
  课堂教学教的不仅仅是这节课的内容,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这个练习内容是为了要提高身体某部分的机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可以长期的有效地锻炼它。许多学生也清楚长期锻炼身体可以塑造一个健康的体格这样一个道理,但是真正落到实际就没有了行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理论和健康的、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具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语言能力。通过教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简单点说就是投其所好,男生喜欢表现力量和速度的实力,那么就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可以展现这方面特长的练习;女生喜欢柔和与曲线的展现,那么就可以多些柔韧性练习项目,只有学生对锻炼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如何有效利用一节课四十分钟?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全面周到,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从而达到一节课的有用知识的净含量提高。就拿一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来说:学生大部分都知道动作的框架,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不能一概而论的从如何持球开始讲起,而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分组教学,这样既可以做到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也可以让没有基础的学生吃得好。其实作为教师在备课的环节就该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对于一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高会很有帮助。
  四、 怎样认识终身体育的长远度
  其实,认识的关键是自身,但是有环境的影响因素。假如环境有利于认识的改变,那么认识的速度就会突飞猛进,举个例子说:在北京有个“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是北京市体育人才的一个培养基地,它的培养方式是属于业余时间兴趣培养。该校将学校体育工作常态化,渗透到全体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谓“三高”就是道德素质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试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会很快认识到体育课堂的不可或缺性,这样对于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就有了普遍的深层的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育教育和德育培养,这样的平衡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我们发展的就是终身体育,任何理论不能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去实践,而且是深入实践。
  五、结语
  总之学校体育是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参考文献:
  [1] 蒋丰.体育教学观察实录.体育教学.2010(150).
  [2] 潘绍伟.运动负荷有效性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国学校体育.2010(09).
  [3] 谢慧松.业余田径训练计划.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结合软式排球教学的案例,对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做了简要探讨,希望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其原因主要是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专业教师等资源不足;师生对体育选项课认识有偏差;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开设新兴体育项目少。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设置体育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教
期刊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5所高职院校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在特殊体质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