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教学的基础是词汇,所以词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现代语言教学主张在真实的情景和语境中体验语言。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所学词汇相关的生动的、动感的情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词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率和运用能力。所以情景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但因语法、语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該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禁锢于课堂与书本间,课堂效率低下,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模式作为新兴教学法,一改过去机械训练和单纯记忆等枯燥死板的学习方法,将情景教学模式融入词汇教学活动中,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全方位地进行训练。
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教师课堂上只管自己满堂讲,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词汇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词汇。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教师只按书本上的语义去教授单词,没有对词汇进行适当的扩展,只关注词汇的字面含义,不注重文化导入,忽略了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内涵,学生无法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知道有着相同指称意义的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有不同的联想和理解,在阅读和写作中无法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
2 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够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语言情景和模拟情景当中更好的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及时的了解情景当中所要传递的信息,真正的把言、行、情进行相结合,真正的把情景教学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语言能力当中[1]。情景教学应用于词汇教学中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结合不同的情景来配合学生的学习。它集声、形、色于一身,既直观形象,又寓教于乐,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能让学生全面地接受知识,将词汇放入交际的语言环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3 情景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1 用实物进行情景创设
将与本节课相关的词汇用具体的直观的实物、或者运用PPT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在学生面前进行情景呈现,让学生把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跟实物物体本身直接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2]。如在教授水果时,教师可以准备香蕉、苹果、桃子等,直接给学生展示并学习单词。介于实物创设出来的教学情景更加真实、更加丰满、更加利于同学接受,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识记英语单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知和理解,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英语思维模式,使知识从知觉的形象变成抽象的理解,省时易懂,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增强教学的具体性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3.2 用平时的生活情景进行情景创设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创设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以学生为观察主体,寓情于景寓教于景。比如在学习动物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创设出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样直观、形象、生动的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从外形、声音、文字等不同角度多维地感知、理解单词及其意义,即记忆深刻,又兴趣盎然。
3.3 利用游戏创设情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运用游戏词汇教学法,开展一些竞赛性、趣味性、开发性较强的游戏,将枯燥的词汇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教师在创设游戏情景时,需要结合英语词汇的特点,可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游戏,如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听一听,猜一猜等。如听音猜交通工具、摸一摸猜袋里的文具用品、闭上眼睛闻一闻猜水果等等。通过创设词汇游戏情景,将枯燥的“言语符号”转变为“声音动作游戏”,让学生直接感知词汇,手、口、脑同时使用,既满足学生爱玩的特性,又加强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综合思维的提升。
4 结语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满堂灌词汇教学方式让词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词汇教学中创设一系列情景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交际,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热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率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琴花.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校园英语,2018(21):125-125.
[2]颜素君.浅析中学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读与写,2019(1):116-116.
[3]李光红.试论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9(12):106-106.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但因语法、语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該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禁锢于课堂与书本间,课堂效率低下,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模式作为新兴教学法,一改过去机械训练和单纯记忆等枯燥死板的学习方法,将情景教学模式融入词汇教学活动中,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全方位地进行训练。
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教师课堂上只管自己满堂讲,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词汇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词汇。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教师只按书本上的语义去教授单词,没有对词汇进行适当的扩展,只关注词汇的字面含义,不注重文化导入,忽略了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内涵,学生无法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知道有着相同指称意义的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有不同的联想和理解,在阅读和写作中无法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
2 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够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语言情景和模拟情景当中更好的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及时的了解情景当中所要传递的信息,真正的把言、行、情进行相结合,真正的把情景教学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语言能力当中[1]。情景教学应用于词汇教学中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结合不同的情景来配合学生的学习。它集声、形、色于一身,既直观形象,又寓教于乐,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能让学生全面地接受知识,将词汇放入交际的语言环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3 情景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1 用实物进行情景创设
将与本节课相关的词汇用具体的直观的实物、或者运用PPT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在学生面前进行情景呈现,让学生把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跟实物物体本身直接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2]。如在教授水果时,教师可以准备香蕉、苹果、桃子等,直接给学生展示并学习单词。介于实物创设出来的教学情景更加真实、更加丰满、更加利于同学接受,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识记英语单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知和理解,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英语思维模式,使知识从知觉的形象变成抽象的理解,省时易懂,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增强教学的具体性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3.2 用平时的生活情景进行情景创设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创设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以学生为观察主体,寓情于景寓教于景。比如在学习动物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创设出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样直观、形象、生动的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从外形、声音、文字等不同角度多维地感知、理解单词及其意义,即记忆深刻,又兴趣盎然。
3.3 利用游戏创设情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运用游戏词汇教学法,开展一些竞赛性、趣味性、开发性较强的游戏,将枯燥的词汇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教师在创设游戏情景时,需要结合英语词汇的特点,可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游戏,如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听一听,猜一猜等。如听音猜交通工具、摸一摸猜袋里的文具用品、闭上眼睛闻一闻猜水果等等。通过创设词汇游戏情景,将枯燥的“言语符号”转变为“声音动作游戏”,让学生直接感知词汇,手、口、脑同时使用,既满足学生爱玩的特性,又加强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综合思维的提升。
4 结语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满堂灌词汇教学方式让词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词汇教学中创设一系列情景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交际,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热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率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琴花.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校园英语,2018(21):125-125.
[2]颜素君.浅析中学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读与写,2019(1):116-116.
[3]李光红.试论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9(12):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