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现代粤语流行歌曲,并非产生在广东,而是香港。
有较多的人认为,粤语流行曲是从粤剧中的“小曲”分化而来的,如早期的《红烛泪》,其词作者是著名的粤剧编剧家唐涤生。初期的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大多是粤剧工作者,相当一部分作品的旋律是根据广东小曲改编而成,因而仍保留着粤剧的唱腔,实际上并不受当时年轻人的普遍喜爱。
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的很多粤语歌曲是粤语电影的插曲,一定程度上被認为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但也因为与电影结合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除此之外,它还受东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因此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众多研究流行音乐文化的学者均认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是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分界——前期(五、六十年代)处在发展、成长阶段,后期(八、九十年代)则处在高涨、鼎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许冠杰,他的《鬼马双星》被认为是推动粤语流行音乐成为香港乐坛主流的重要作品。
兴
1983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谭咏麟获奖,而他获奖的这首歌的名字,某种程度上也可为这场流行音乐盛典命名——《迟来的春天》。
同年,梅艳芳在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亚洲特别奖”,唱片《飞跃舞台》为她打造了东方麦当娜的形象;
第二年,即1984年,叶倩文发行的第一张唱片中的《零时十分》获得了第二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
这一年,张国荣的《Monica》一夜之间红遍全港;
这一年,张学友获“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
那两年里香港流行乐坛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件。这个时期还兴起了一个运动——当时爱情是流行歌的主题,歌词非常直白,有一位叫卢国沾的老牌词作家对这类“狂呼我空虚、空虚”的歌词相当不满,发起了一场“非情歌运动”。
虽然“非情歌运动”只坚持了几个月,却出现了一个“副产品”——
1984年的“非情歌填词比赛”上,一个叫梁伟文的人夺冠了。你或许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听过他的笔名——林夕。他后来几乎见证了粤语歌从盛世到凋零。
这个时代的巨星如云,除了方才提到的几位,还有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陈百强,其代表作《偏偏喜欢你》这两年又火了一把;以乖乖女形象示人的陈慧娴,所演唱的《千千阙歌》被人传唱至今;演唱《月半小夜曲》的李克勤,也必须拥有姓名……
这个阶段,还有许多值得铭记的乐队:唱着《石头记》的达明一派,唱着《失恋阵线联盟》的草蜢等,当然,还有唱着《海阔天空》的永远的Beyond。
粤语歌坛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经典,几乎不可能一一细数。
落
黄霑说,粤语流行曲到了1990年代中开始衰落了。他认为,这个时期之后的粤语流行曲已经失去了初期所拥有的乐观自信的心态、朴素苦干的态度及豪情万千的风采,不再是老少咸宜的香港城市民歌。
此种说法,有人同意,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实际上,九十年代中后期的许多歌曲,仍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四大“天王”横空出世、各领风骚。
黎明唱:“I love you,你会否听见吗”;
张学友唱“遥远的她,不可以再归家”;
刘德华唱“未恨你负义我恨我痴心”;
郭富城唱“我对你爱爱爱不完”……不好意思串了,这首不是粤语,但郭“天王”在粤语歌坛绝对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天王,也有“天后”,如最近为“战疫”改编《人间》的王菲。毫不夸张地说,“天后”一开口,大家的心抖三抖。
到了00年代,陈奕迅、古巨基、容祖儿是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手,近些年来也有许多新生代的粤语歌手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
不过,粤语歌曲如今确实不如以前那么脍炙人口,影响那么大了。这究竟是过于唯利是图,只顾迎合听众口味而终被市场扼杀?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