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世仪经世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世仪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理学家等实学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继承和发扬了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内圣外王之道,努力追求将“内圣”转向“外王”,其思想成为清代传承宋明理学重要学者,被誉为“民间理学先驱”之一。在其归隐之后主要从事讲学教育活动并撰写了《思辨录》、《论学酬答》等享誉后世的著作,从中可以发现陆世仪除对理学具有极大贡献外,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用主义学家,鉴于近年来学者多研究其理学方面成就,本文着重梳理和分析其思想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陆世仪;实用;思想
  陆世仪字道威,号刚斋出生于明朝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即公元1611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共活了六十二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大教育家,享有“江南大儒”的美称。著有《思辨录辑要》、《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等。在思想学术方面陆世仪提倡实用,读书也要讲求实用要与现实所结合,认为天问、地理、河渠、兵法等都是使得国家兴盛的重要知识,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反对一味的靠良知和内心的顿悟领略万事万物,思想适应了当时学术思想潮流,使程朱理学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本文将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着重分析陆世仪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及具体的体现。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陆世仪思想的基础上分析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从中得以借鉴。
  一、陆世仪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陆世仪是明末清初理学复兴朱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基本继承和延续了程朱理学,他发扬了朱熹的“理先于气”的观点。在宋代的理学家的观念“理”、“太极”以及“道”具有同一个层面的意义,它们所指的就是存在中的最高本体。在朱熹看来“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①他还认为“以理言之,则不可谓之有;以物言之,则不可谓之无。”②而陆世仪又是这样看待他的“理”的,他的思想与朱熹是基本一样的,他认为“太极”、“道”、“理”也都具有同等的意义可以一起使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等同的。在他的思想中陆世仪认为道生天然后生地最后生人。另外在关于理与气上,“理先于气”似乎指理作为一个独立于气的实体。另外他提出理在气中,也就就意味着,理是世界的最高本原,在注重理得前提下,又强调气的重要性,认为理与气二者是相铺相成的。因此说陆世仪理学基本以程朱为归,对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学派所争论的焦点“格物”问题,陆世仪说:“天下事有可以不虑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所待学而知者,名物度数是也。”③心和道学可以求之于自我,而名物度数必待学而后知,天文历法乃自然运行必须求之于外,纯靠良知是不行的。所以在承认主观的理得前提下要承认客观的气,如具体的天文现象时不能求之于心的,致良知也不能理解天文学,这是格物的功夫。通俗而言就是要在心领悟的基础上要学要实践。
  二、陸世仪思想在经济上的体现
  陆世仪在农业方面的主张和理论也是很全面的,明朝末年民间土地兼并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从而导致农民起义不断,见此情形,他总结经验教训后认为农业发展是必须之举,他希望在保持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发展农业使得国家能够强盛百姓可以免于饥饿,这样人民安定就不会有暴乱以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紧张的人地矛盾,为国家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对于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改善农耕技术、播种方式、改进工具等方面陆世仪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措施。这些理论的提出是在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再次应运于实践反复验证下得出的。真正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深刻理论。他的农业理论集中在《思辨录辑要》中的《修齐篇》,主要描述了区种法,区种法在还带时候就有陆世仪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在家乡娄东乡的实地考察以及改革而完成,主要运用于水稻的播种。区田法具体方法就是:“一亩阔一十五步五尺计七十五尺每一行占地一尺五寸该分五十行长一十六步计八十尺每行一尺五寸该分五十四行长阔相乘通二千七百区空一行种一行于所种行内隔一区种一区除隔空外可种六百七十五区,每区深一尺用熟粪一升与区土相和,布谷匀覆以手按实令土种相着苗出看稀稠存留锄不厌频旱则浇灌,结子时锄土,深壅其根以防风摇摆。按区田法一亩田可以收谷六十石。”④从中可以发现区田法确实起到增产的效果。此外,陆世仪还经过对家乡实际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对农耕技术也进行了改进,以前农民插秧都只能亲自浸泡在水中非常艰辛,陆世仪见此情况结合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以及自身经验总结,提出了新的耕作方法,借鉴别的地区农民插秧手段和,他设法制造了收割水稻的新工具推广给人民,还将华北地区汉族人民使用的的耧车介绍给乡亲。⑤这样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陆世仪对农业的贡献基本都来源于他在家乡生活的观察,切实与人们日常生活所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和技术相应用,不仅对太仓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南方地区农业的改善和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提高都有极大的提高。对全国农业发展也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于国家陆世仪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统治者对于田地比较肥沃产量比较高的田亩可以多收赋税,而对于田亩贫瘠产量低的田亩则应该少收赋税。这样既可以平衡赋税又可以稳定民心。对地方官员要做出评判嘉奖对朝廷对百信有功有作为的良官,对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官员则加倍惩罚,对农民要真正做到体恤民情,切实做到为人民谋利益。一个统一的上级下级关系以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
  此外,陆世仪对于蝗虫灾害的治理也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他认为;“煌之为灾,其害甚大。”⑥蝗虫灾害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如若遇到蝗灾之年,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它们喜欢取食玉米、小麦、粟、水稻、高粱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作物。以前在发生蝗虫灾害时,人们没有解决的办法只能够依靠鬼神,祈求神灵可以保护他们的庄稼不要被蝗虫所害。但是即使这样也是无法避免灾害的发生。因此陆世仪质问道:“何谓曲体鬼神之情,殄灭祛除之法?盖鬼神之于民,其爱护之意,虽深且切,乃鬼神不能自为祛除殄灭,必假手于人焉。”⑦他谴责以前人鸣金鼓、揭竿为旗或者设坑焚火等愚昧的方法祛除蝗虫。他认为要想真正祛除蝗虫灾害,“凡官民士大夫皆当斋袚洗心,各于其所应祷之神,皆粢盛,丰牢醴,精虔告祝,务期改过迁善,以实心实意祈神佑。”⑧他强调除煌在于人的力量而不是鬼神的力量。   通过对陆世仪经济上的努力和作为可以看出,相比于以往陆王心学之人的空谈虚幻他的确是一个现实主义理学家,立足于自己所居住之地太仓物质、经济、以及生产力水平传承传统又引进新型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真正做到修身与救世相统一、言行相一致。切实为人民、为现世服务。
  三、实用主义的教育方针
  陆世仪的经世思想不仅体现在他对国家、社会、百姓的关切方面还体现在教书育人方面,明朝灭亡以来,陆世仪对国家感到失望的情况下选择隐居家乡从此专注于教书传授知识。因此在教书方法、人才选择以及读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较为系统全面的主张与见解。首先教育场所方面,陆世仪认为培养仁人志士必须有良好的场所,在这个场所才能静心学习,这个场所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学校”有了场所,学校地址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的关键,好的方法吸引读书人,这样直接关系到未来培养人才的数量,他建议采用分科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陆世仪对小学和大学都做了规定他认为五到十五周岁是接受小学教育时期,对于发育晚的儿童则可以推迟两到三年入学,小学以十岁为界线分为早期教育认识简单的物体、唱歌跳舞并练习写字,和现在教育较为类似主要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简单的诗句和读物的背诵。因为“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籁之发天机之动歌舞即礼乐之渐也,圣人因其歌舞而教之,以礼乐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今人教子宽者或流于放荡敢者或并遏其天机皆不识圣人礼乐之意欲蒙养之端难矣”。⑨说明学习舞蹈音乐对于以后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礼乐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到十岁以后,随着儿童体力、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所学内容就随之更加丰富和困难。《四书》、《五经》成为学生必读书目,数目的选择以及科目的设置都必须讲求与实际相关,要“有用”。陆世仪的课程设置方式是效仿北宋时期教育家胡瑷的教育方法。到明朝科举选官制度到后期发展成八股取士,科举内容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只专注《四书》,造成考生死记硬背模式,完全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使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鉴于此种现象,陆世仪试图改变当时的弊端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措施。他建议各省三年举行一次入学考试,州县不再举行考试,严格杜绝投机现象,省级考试的评判标准为“策论“的优劣,这样学生才能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提倡务实的学风,在注重实学的同时要不忘学习古代典籍制度,以史为鉴,传承前人优秀学术和治国理念。真正掌握治国之本领。此外他教书育人不仅是国家、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责任,“家庭之教又必源于朝廷之教,朝廷之教以道德,则家庭之教亦以道德,朝廷之教以名利则家庭之教亦以名利。”⑩所以家庭对于国家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关于陆世仪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主张和实践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陆世仪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实用主义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思想教育家,他的主张以理学为理论以实用为目的,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他摒弃明朝陆王心学的虚幻主义弊端,对理学合理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加以改造,是当时实学思潮影响下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国经济与教育的进步。(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注解:
  ①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明嘉靖刻本。
  ② 朱熹:《《朱子语类》,卷94,周子之书。
  ③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一》,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602页。
  ④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11,修齐类(一)。
  ⑤ 武才娃:《论陆世仪的经世理学》,《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
  ⑥ 魏源:《魏源全集》,卷45,岳麓书社出版。
  ⑦ 陆世仪:《陆桴亭先生遗书》,卷5,除蝗谕,《续修四库全书》第1398册。
  ⑧ 魏源:《魏源全集》《皇朝经世文编》卷96,岳麓书社出版。
  ⑨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1,小学类。
  ⑩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1,小学类。
  参考文献:
  [1]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台北:上午印书馆,1986年版。
  [2] 陆世仪:《性善图说》,光绪二十六年北京太仓唐受祺刻本。
  [3] 陆世仪:《陆桴亭先生遗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唐受刻本祺。
  [4]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5]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第1卷,齐鲁书社,1985年版。
  [6]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其他文献
目前研究人员热衷于采用试验的方法尝试配制各种保温材料,但是这会导致研究工作量巨大,同时重复工作较多.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及预测多元复合保温材科的导热系数,能够为保
本文从东亚金融合作抵御金融危机的路径入手,分析了“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的本质及缺陷,讨论了区域流动性安排的新制度--东亚外汇储备库其实质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
在21世纪的今天,电脑在城市中已经相当普及了,活跃在人机界面上的“鼠标”是电脑应用发展史上的一大革命,只要“点击”一下,可以应有尽有.我们把“鼠标”的神奇功能类比到产
商事信用是信用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在商事领域中信用的表现情况.现阶段,企业的商事信用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强化企业商事信用缺失问题的管理,意义重大.本文,从民商法规制角度
在加权投票制度中,投票人的实际投票力与其拥有的票数并不是线性关系.Banzhaf指数和Coleman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投票人的实际投票力.通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成员
董振堂,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4月,担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的董振堂率部由赣入闽,作为红军东路军的一支威武劲旅,为龙岩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为赣州战役
摘 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闲章是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她与金石相碰,撞出古朴茂美的气息,也展示了藏于人后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闲章;文人情怀  闲章指的是姓名、斋室、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由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常刻有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闲章是文人墨客在审美上的追求和造诣,以及对理想意境的向往,她的方寸背后往往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强烈寄托,托物言志的背后亦喜亦忧。  一、闲章的历史渊源  印
一、构建长三角区域公共信息平台的必要性rn长三角地区面积为全国陆地面积的2.2%,人口为10.4%,所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22.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使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真正成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对审计这门学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先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逻辑起点论,然后提出以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
近年来,城市路边窨井“吃人”事件频发.在广西南宁发生的一起窨井“吃人”惨剧具有典型意义,法院的判决公平公正,维护了受害人的利益.虽然事过3年,但今天依然对相关行政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