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文化的自觉与觉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阐释的中心议题。家乡孝义市组织专家、学者专题讨论,并创办《孝义文化研究》刊物,是落实六中全会决议的措施之一。刊物编委会盛情约我写点文字,我很高兴,也感为难,为此我写了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学术界不容易一下说清楚的问题。一般说来,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它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都包含在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之内。从横向看,文化有三个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从纵向看,文化有三个层次:精神的层次,行为的层次,制度的层次。从大处看,文化是宇宙间人所创造或认识的一切人文符号。但从小处看,文化的实质是物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反射。
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加以领会。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也即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人将经济与文化比作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仅仅有经济的车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的车轮。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没有文化,而是说我们现在的文化是有缺憾的,是急需加强的。只有从精神、行为、制度三个层次上全面加强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这个车轮才能硬硬朗朗地承担起它的使命。
三、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形成社会规范。社会规范需要提升为法律、制度,但法律、制度又必须有民意的基础、道德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基础。社会规范有时是民意共识不成文的规则。社会规范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依靠人们积极主动介入和自觉遵守,才有约束力,才能建立和维护人的行为秩序,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人心建设。上面说到,从小处看,文化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文化就是良知,就是人心。如果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向善之心、廉耻之心、诚信之心,包容之心,文化强国的建设也就为期不远了。
四、按照不同时代、地域的标准,文化被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精英文化,草根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这里想特别说一下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应该是体现先进价值观的文化,又是为人民大众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它鲜明地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基础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与开放的社会和多元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民间文化,或者说大众文化,是扎根在群众中的平民文化,受众最多,影响最大,通俗易懂,易行易记。它与主流文化有很高的相容性、一致性。至于官方文化,一般说它并不会立刻等于主流文化,官方文化要实现其主导作用,就必须转化为主流文化。
五、这里还要说一说地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由不同地域的文化组成的,如白山文化、黑土文化、松辽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等,孝义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之一,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孝义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专家考证,魏文侯曾在这里建都,孔子的弟子子夏曾在这里施教,与孙子齐名的吴起曾在这里施展其军事才能,后汉的郭泰、唐初的尉迟恭等许多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行迹,当代也有马牡丹等动人的故事。今之“孝义”,春秋为瓜衍县,秦为兹氏县,三国魏为中阳县地,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改置永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因邑人郑兴孝行闻朝,唐太宗敕赐为孝义县。这许多时代变迁和动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发掘和探讨。当今我们正面临着老龄化加速的情况,面临着社会冷漠需加遏制的情况,如何弘扬当地的孝义精神,如何研究、继承、弘扬历史传统是需要我们加强地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是时代的迫切召唤。地域文化、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与深入人心,乡村的治理,城乡之间的统筹与互动,乡村与国家之间复杂而重要的关系,依然是一个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历史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就是能够做到理性地、清醒地知己知彼,有自知之明,知人之長,知己之短。也就是说,一要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进行客观的反思比较,这是交流、吸收、融合的前提;二要辩证地取舍吸纳,要尊重异质文化,借鉴异质文化,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是壮大和更新自我文化的需要;三要与时俱进,不保守,不封闭,不简单排斥,活跃思想,不断提高继承、吸纳、融合和创新能力。
建设文化强市,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清醒不清醒,是不是注意学习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是不是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是不是敢于进行新的实践。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求真、求诚、求实的常识、常规、常理的问题,运用文化的力量,一个一个加以回答,并进一步推而广之。这样的案例积累多了,文化强市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有了丰厚的知识和群众基础。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思想和文化就是参差多元的。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中,尤其需要注意研究解决问题的尺度和边界。
一、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学术界不容易一下说清楚的问题。一般说来,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它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都包含在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之内。从横向看,文化有三个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从纵向看,文化有三个层次:精神的层次,行为的层次,制度的层次。从大处看,文化是宇宙间人所创造或认识的一切人文符号。但从小处看,文化的实质是物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反射。
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加以领会。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也即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人将经济与文化比作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仅仅有经济的车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的车轮。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没有文化,而是说我们现在的文化是有缺憾的,是急需加强的。只有从精神、行为、制度三个层次上全面加强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这个车轮才能硬硬朗朗地承担起它的使命。
三、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形成社会规范。社会规范需要提升为法律、制度,但法律、制度又必须有民意的基础、道德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基础。社会规范有时是民意共识不成文的规则。社会规范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依靠人们积极主动介入和自觉遵守,才有约束力,才能建立和维护人的行为秩序,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人心建设。上面说到,从小处看,文化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文化就是良知,就是人心。如果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向善之心、廉耻之心、诚信之心,包容之心,文化强国的建设也就为期不远了。
四、按照不同时代、地域的标准,文化被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精英文化,草根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这里想特别说一下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应该是体现先进价值观的文化,又是为人民大众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它鲜明地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基础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与开放的社会和多元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民间文化,或者说大众文化,是扎根在群众中的平民文化,受众最多,影响最大,通俗易懂,易行易记。它与主流文化有很高的相容性、一致性。至于官方文化,一般说它并不会立刻等于主流文化,官方文化要实现其主导作用,就必须转化为主流文化。
五、这里还要说一说地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由不同地域的文化组成的,如白山文化、黑土文化、松辽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等,孝义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之一,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孝义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专家考证,魏文侯曾在这里建都,孔子的弟子子夏曾在这里施教,与孙子齐名的吴起曾在这里施展其军事才能,后汉的郭泰、唐初的尉迟恭等许多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行迹,当代也有马牡丹等动人的故事。今之“孝义”,春秋为瓜衍县,秦为兹氏县,三国魏为中阳县地,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改置永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因邑人郑兴孝行闻朝,唐太宗敕赐为孝义县。这许多时代变迁和动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发掘和探讨。当今我们正面临着老龄化加速的情况,面临着社会冷漠需加遏制的情况,如何弘扬当地的孝义精神,如何研究、继承、弘扬历史传统是需要我们加强地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是时代的迫切召唤。地域文化、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与深入人心,乡村的治理,城乡之间的统筹与互动,乡村与国家之间复杂而重要的关系,依然是一个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历史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就是能够做到理性地、清醒地知己知彼,有自知之明,知人之長,知己之短。也就是说,一要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进行客观的反思比较,这是交流、吸收、融合的前提;二要辩证地取舍吸纳,要尊重异质文化,借鉴异质文化,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是壮大和更新自我文化的需要;三要与时俱进,不保守,不封闭,不简单排斥,活跃思想,不断提高继承、吸纳、融合和创新能力。
建设文化强市,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清醒不清醒,是不是注意学习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是不是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是不是敢于进行新的实践。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求真、求诚、求实的常识、常规、常理的问题,运用文化的力量,一个一个加以回答,并进一步推而广之。这样的案例积累多了,文化强市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有了丰厚的知识和群众基础。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思想和文化就是参差多元的。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中,尤其需要注意研究解决问题的尺度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