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分组讨论,相互解疑”教学实践尝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在“交流合作”环节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解疑”是合作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形成有效的“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学习方式
  (一)小组建设。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的基础
  1.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6~8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男生、女生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2.小组成员分工。成员有组长、记录员、声控员、操作人员、组员。在组内,组长负责组内的分配与组织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或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声控员负责讨论时声音不能大声到影响其他组;操作、观察人员是在实验探究中具体动手操作的学生;而组员是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观察、讨论与研究的学生,这样才能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约定。约定在“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约定”有动静转换口号,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对知识及问题是否明白及掌握的手势。
  1.“约定”口号在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中的作用,如用一些物理学家的名言“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等作为分组讨论的动静转换口令,让学生在这个约定下自觉地完成小组讨论任务,不用再费时费力地组织学生讨论。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课堂总是嘈杂的,很难控制,现在只用约定口号就能方便地进行课堂动静转换。
  2.“约定”手势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分组讨论的完成情况。学生讨论完用“OK”手势表示本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或目前问题已解决,可以进行下一个任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问“懂了吗”,几个学生回答“懂了”,就往下讲了,有时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还不懂,导致有学生总是囫囵吞枣。而现在,学生一亮手势有多少学生不懂、需不需要教师解释,教师一看全明白了。
  (三)师生做好准备工作是“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的保证
  1.选好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根据以往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知识点。设计出可供学生判断正误的问题、解题策略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新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2.找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段,即一是部分学生已经弄懂,部分学生尚未完全弄懂,部分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比较适宜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解疑”的合作学习;二是当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时,也可开展“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
  3.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才能在讨论中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为同组同学解惑和提出问题。
  (四)科学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
  1.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学会交流的能力。学生个体通过“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1)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或思维方式,促进共同提高。
  (2)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自己的思维更严密,更有逻辑性。
  二、“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的效果
  “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接到任务后,他们都能积极地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达到知识技能互补。
  以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为例,传统教学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到实验室后,教师演示一遍并一再提醒注意事项,学生才开始做实验,场面往往是这样的:1~2人做,其他同学看一眼这里,瞄一眼那里,和这个同学聊一句,和那个同学说两句,或心不在焉、两眼发呆无所事事,所以场面闹哄哄。收集完数据后就算做完了实验。而采用“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很好地落实实验探究的七大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例如《探究水的沸腾》,有一组学生在实验前就提出问题:1.为什么家里蒸东西时先大火后小火?2.水沸腾时,气泡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2℃~100℃?同组的同学有的带来查阅到的资料一起讨论,有的说“蒸东西先大火是要尽快烧开水,后小火是因为水沸腾后,想减少蒸发”;有的说“水开后温度不变”……讨论好后,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有的操作,有的观察,有的读数,有的记录,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验,没有一个闲着。然后再一起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最后总结这次实验。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虽然有些问题经过实验及小组讨论,还不是很清楚,需请教教师才明白,但这种学习方式已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发现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局限,学生个体情况不同,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分组讨论,相互解疑”合作学习中存在如下问题:1.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完全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因为他自己对问题没有思考,或思考了但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2.从讨论、讲解的结果看,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让中下水平的学生跟不上。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腐败现象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很多,但某些体制和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原因.因此,改革和创新那些易于滋生腐败或不适应遏制腐败的旧体制旧制度;深化改革,完
记者日前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公布的2012年部门预算中了解到,今年,广州市计划花953万元从市场租赁住房作为廉租住房。
北京70%以上的购房家庭。都将享受到普通住宅的税收优惠。2011年11月25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地税局发布通知,放宽北京普通住宅认定中的房价标准。新标准中,按照房屋的区位不同
近日,中建通网(zzbest.com.cn)全新改版成功开通,搭建起国内第一家工程师和企业可以直接互动的网络信息平台。新网站旨在为建设工程领域广大企业寻求技术和人才支持提供便利,又满足
发挥党史工作征编、研究、宣传、教育的独特优势,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方面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般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方式,文言文教学尤为如此。这样,教师上课主观地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近年来,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在文言文教学中参照外地先进学校的经验,尝试使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读、译、练、背、总”五步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读、译、练、背、总”五步教学模式  第一步:读。  首先用富有激励
一、教学片段Step 1. Lead-in T: Hi, everyone. Ss: Hi, Mr. Lu. T: It's quiet. There is no noise any more. No one is speaking. There is no noise. There is no whisper.(
2012年7月17日微软发布了Office2013,Office365的四种版本分别为HomePremium(家庭)。SmallBusinessPremium(小型商务),ProPlus(加强版)以及Enterprise(企业版),目前仍未公布售价和正式推
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然而,在目前的高效课堂的实施中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高效课堂流于形式;小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却是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小组反馈只是个别优等生的“独角戏”,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等等。这样的“高效”课堂白白浪费了课堂的有效时间,导致课
随着英语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传统的训练模式,加强写作训练中的创新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新的要求,给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充分运用其所学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自由表达,我们必须对写作训练中的“度”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和定位: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准确、得体的交际的能力。同时要着力进行写作评改过程的优化:批阅方式从以教师为“主角”转换为以学生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