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强调目标、教学与评估的一致性。将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教学目标,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并作出教学结果的诊断,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 键 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4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而科学的教学设计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2001年,布卢姆的学生安德森组建团队对其分类体系进行了修正(以下称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不再将知识作为一个没有深度的平台,而是展开为一个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将认知过程定名为认知操作维度,包括六种,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安德森假定每一个层次的认知操作都与每一种类的知识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二维目标分类框架[1](见表1),从而为目标、教学、评估提供了操作性更强、精确性更高的参照体系。
其中,事实性知识指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在一个更大的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类别或类目的知识、原理与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与结构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包括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与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知识。[2]
以下,笔者以“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八课)一课为例,就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二维框架分析学习要求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具体学科对学习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从而明确学习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国家财政”一课的内容目标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据此,我们将梳理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见下图):
布盧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认知过程维度的6个类目。其中,记忆又称记住知识或识记,主要指要求学生知道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内涵。理解是指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运用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评价是依据标准或规格做出判断;创造是指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据此,我们对本课的学习要求进行了细化:
(1)记忆层次:识记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
(2)理解层次: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财政的作用;
(3)运用层次:能够运用财政支出的有关知识对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70570亿元)进行分配,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4)分析层次: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5)评价层次: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分析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辩证地看待财政收支和国家财政的作用;
(6)创造层次:能进行知识迁移,能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自主建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从上分析不难得出,“国家财政”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国家财政的含义和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国家财政收支的情况,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由此可见,本课对学习者的期望: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家财政的基本知识;能力水平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实际上,整个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教给学生结构更好、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知识,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由于本课的学习任务主要集中于理解、分析和运用层次,属于记忆层次的事实性知识较少,且难度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将知识建构作为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5)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明确学习任务——依知识类别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只是确定了学习的最后结果(即终点目标),一般是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之后预期学生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在这种以预期最后学习结果陈述的目标中,一般未对达到终点目标之前的先行条件进行分析,也未包括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或学习方法等起始状态的分析。因此,明确学习任务便成为关键。学习任务分析是在终点目标明确之后,完成后两项工作,即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和分析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我们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目前水平,明确学习任务。 “国家财政”一课学情分析如下: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参与、表达等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处处都可感受国家财政的作用,对本框知识性内容理解起来较容易。但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2)高一(3)班生源素质较高。因此,授课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感悟财政的作用,并可适当进行知識拓展,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尤其是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并进一步意识到财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任务分析,本课的终点目标被细分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国家财政”一课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财政的作用和财政政策的运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因素。为实现这一总目标,还需要提出如下子目标:
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说出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含义,能说出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方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财政的实质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目标2: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注:目标1和2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说出”“了解”“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因此,我们将这一目标归为记忆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
目标4: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注:目标3和4的行为动词分别是“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
三、选择教学策略——借二维框架设计教学流程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认为,教学既有艺术性的一面,也有科学性的一面,但更倾向于将教学看成一种科学,认为“学有规律,教有优法”。也就是说,一旦学习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确定以后,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就基本确定了。我们立足前面的分析,借助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国家财政”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见表2)。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事实性知识学习不一定就停留在记忆或理解的水平上,它可以提升到评价与创造水平,而元认识知识学习也可以是记忆或理解水平。例如,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属于事实性知识,从而为学生其后的探究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 √
学生通过对2016年国家财政收入进行支出分配,不仅可以深化对财政收支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科知识得出结论,而这已经属于“评价和创造”的范畴。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努力提高学习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尽可能让学生体会知识成长过程所蕴含的思维与方法,理解知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进而学到有根的、活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智慧与创造、富有营养的知识;同时,加强元知识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这些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后继的政治理论学习。
四、诊断教学效果——依目标陈述设计检测试题
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观察,也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用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陈述中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陈述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水平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们依据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教学结果测验题,它将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国家财政”为例,我们根据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针对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简单的测验题: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此检测题根据“知识分类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如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其行为动词分别为“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该目标属于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因此,本检测题与本课教学目标是完全对应的。如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检测,说明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M].高凌飚,吴有昌,苏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
[2]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2.
(作者单位:广东华侨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关 键 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4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而科学的教学设计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2001年,布卢姆的学生安德森组建团队对其分类体系进行了修正(以下称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不再将知识作为一个没有深度的平台,而是展开为一个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将认知过程定名为认知操作维度,包括六种,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安德森假定每一个层次的认知操作都与每一种类的知识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二维目标分类框架[1](见表1),从而为目标、教学、评估提供了操作性更强、精确性更高的参照体系。
其中,事实性知识指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在一个更大的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类别或类目的知识、原理与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与结构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包括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与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知识。[2]
以下,笔者以“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八课)一课为例,就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二维框架分析学习要求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具体学科对学习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从而明确学习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国家财政”一课的内容目标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据此,我们将梳理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见下图):
布盧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认知过程维度的6个类目。其中,记忆又称记住知识或识记,主要指要求学生知道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内涵。理解是指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运用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评价是依据标准或规格做出判断;创造是指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据此,我们对本课的学习要求进行了细化:
(1)记忆层次:识记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
(2)理解层次: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财政的作用;
(3)运用层次:能够运用财政支出的有关知识对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70570亿元)进行分配,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4)分析层次: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5)评价层次: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分析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辩证地看待财政收支和国家财政的作用;
(6)创造层次:能进行知识迁移,能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自主建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从上分析不难得出,“国家财政”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国家财政的含义和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国家财政收支的情况,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由此可见,本课对学习者的期望: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家财政的基本知识;能力水平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实际上,整个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教给学生结构更好、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知识,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由于本课的学习任务主要集中于理解、分析和运用层次,属于记忆层次的事实性知识较少,且难度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将知识建构作为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5)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明确学习任务——依知识类别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只是确定了学习的最后结果(即终点目标),一般是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之后预期学生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在这种以预期最后学习结果陈述的目标中,一般未对达到终点目标之前的先行条件进行分析,也未包括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或学习方法等起始状态的分析。因此,明确学习任务便成为关键。学习任务分析是在终点目标明确之后,完成后两项工作,即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和分析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我们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目前水平,明确学习任务。 “国家财政”一课学情分析如下: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参与、表达等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处处都可感受国家财政的作用,对本框知识性内容理解起来较容易。但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2)高一(3)班生源素质较高。因此,授课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感悟财政的作用,并可适当进行知識拓展,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尤其是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并进一步意识到财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任务分析,本课的终点目标被细分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国家财政”一课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财政的作用和财政政策的运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因素。为实现这一总目标,还需要提出如下子目标:
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说出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含义,能说出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方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财政的实质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目标2: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注:目标1和2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说出”“了解”“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因此,我们将这一目标归为记忆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
目标4: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注:目标3和4的行为动词分别是“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
三、选择教学策略——借二维框架设计教学流程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认为,教学既有艺术性的一面,也有科学性的一面,但更倾向于将教学看成一种科学,认为“学有规律,教有优法”。也就是说,一旦学习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确定以后,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就基本确定了。我们立足前面的分析,借助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国家财政”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见表2)。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事实性知识学习不一定就停留在记忆或理解的水平上,它可以提升到评价与创造水平,而元认识知识学习也可以是记忆或理解水平。例如,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属于事实性知识,从而为学生其后的探究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 √
学生通过对2016年国家财政收入进行支出分配,不仅可以深化对财政收支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科知识得出结论,而这已经属于“评价和创造”的范畴。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努力提高学习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尽可能让学生体会知识成长过程所蕴含的思维与方法,理解知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进而学到有根的、活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智慧与创造、富有营养的知识;同时,加强元知识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这些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后继的政治理论学习。
四、诊断教学效果——依目标陈述设计检测试题
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观察,也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用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陈述中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陈述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水平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们依据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教学结果测验题,它将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国家财政”为例,我们根据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针对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简单的测验题: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此检测题根据“知识分类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如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其行为动词分别为“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该目标属于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因此,本检测题与本课教学目标是完全对应的。如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检测,说明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M].高凌飚,吴有昌,苏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
[2]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2.
(作者单位:广东华侨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