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于保证新的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对扶贫开发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扶贫开发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濮阳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160-02
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领导,狠抓培训,完善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在当地或外地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濮阳县农村人口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力度不够。近年来,濮阳县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外出劳动力数量大、分布广,所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不能完全开展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1)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关制度法律监督,相关部门在执行力度上稍微逊色些,与政府部门协调度远远不够。同时没有高度的市场嗅觉度,培训不成体系,管理较松散随意。(2)培训课程及内容具体设置上仍需加强。培训人员自身素质有待加强,人才队伍还需要加大力度重点建设,为此我们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力度。相对而言,农民培训意识不够。很多农民工尚不知道还有培训,缺少自主自觉意识。农民在进行外出就业择业时,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是否进行前期培训,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3)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形成,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不足以解决问题,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这其中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这个现实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关于培训农民工相关调查研究不够,这又阻挡了培训工作的具体开展。
2.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对称,缺乏信息平台的建立。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农村人口转移还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引导,难以形成合力。加上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相关权益保障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民维权意识弱,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农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技术特长,大部分选择建筑及服务业,从业结构单一,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
4.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第三产业自身发展不足,也使吸纳农村人口就业能力有限。濮阳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骨干企业少,主导企业过少,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特别是三产发展缓慢,大多农民工向第三产业流动,本地吸收能力相对来说又有所欠缺,由于没有专业大型批发市场和高端购物中心,商户流失严重,濮阳县原来是商贸业大县,零售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第三产业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减弱,制约了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同时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制约了城镇的带动辐射能力,影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针对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
当前,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于保证新的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就业服务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生之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客观需要。对于构建城乡统筹、上下连通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对全县农村劳动力从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结构、技能特长、从业愿望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建立了“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较好地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清,为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建立劳动力市场用工信息服务体系。
2.强化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政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培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和基础工作。劳动者的素质对于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整合。濮阳县针对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人力资源、教育和扶贫等部门协同配合,资源共享,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全方位多方面的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3.拓宽渠道,努力提高输出成功率。为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濮阳县千方百计扩大务工输出渠道。首先,在多次组织各劳务输出职能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本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部和西北部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其次,充分利用濮阳县省级产业集聚区和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等(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0页)工业园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开展技能岗位对接,引导3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4.强化服务,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这一系列的问题无不影响和阻碍着农民外出就业。这些问题直接损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并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对今后长远发展的若干启示与建议
为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个人角度建议,濮阳县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保障,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管。建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调度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延伸就业服务职能,工作专项落实,任务专人负责,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努力建立长效机制。
2.加强技能培训,创立劳务品牌。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扶贫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招投标和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培训质量高、效果好、社会认可度高的培训机构,作为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的定点机构。逐步形成以定点培训机构、职业技术院(学)校、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训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撑,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前的技能培训实效,使输出人员普遍掌握1~2门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促进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人员向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转移。
3.加快平台建设,强化有序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建立辐射全县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建设县级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劳动事务代理、举报投诉等“一条龙”服务,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加快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与就业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信息统计网络系统,将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管理服务纳入信息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涵盖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用工备案情况以及空岗报告等相关信息。培训期间可以大大借助网络媒介的作用来更好的推动工作的开展,比如多媒体授课,实行远程授课,内容方面引入多层次、后期的数据库动态,随用随调,汇总经验报告。
4.强化维权保障,构建和谐劳务。加大劳动维权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社、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服务保障农民工切身利益尤其是异地维权的新途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决打击“黑中介”,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不参保企业的处罚力度。将劳动维权工作的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劳动侵权的预防机制。建立健全劳务输出集中地党组织机构,提高劳务输出管理水平。发挥外出务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成立党组织,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凝聚力;按照“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转岗不转向”的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劳务输出工作巡回服务站,及时妥善处理劳务输出人员的维权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昭光(导师:邓群钊).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及对策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2] 兰荣禄(导师:陈少晖).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道与现实走向.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4
(作者简介:吴红菲,濮阳市劳动就业处解困与再就业科副科长,中级经济师 河南濮阳 457000)
(责编:若佳)
关键词:扶贫开发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濮阳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160-02
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领导,狠抓培训,完善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在当地或外地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濮阳县农村人口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力度不够。近年来,濮阳县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外出劳动力数量大、分布广,所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不能完全开展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1)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关制度法律监督,相关部门在执行力度上稍微逊色些,与政府部门协调度远远不够。同时没有高度的市场嗅觉度,培训不成体系,管理较松散随意。(2)培训课程及内容具体设置上仍需加强。培训人员自身素质有待加强,人才队伍还需要加大力度重点建设,为此我们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力度。相对而言,农民培训意识不够。很多农民工尚不知道还有培训,缺少自主自觉意识。农民在进行外出就业择业时,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是否进行前期培训,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3)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形成,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不足以解决问题,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这其中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这个现实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关于培训农民工相关调查研究不够,这又阻挡了培训工作的具体开展。
2.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对称,缺乏信息平台的建立。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农村人口转移还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引导,难以形成合力。加上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相关权益保障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民维权意识弱,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农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技术特长,大部分选择建筑及服务业,从业结构单一,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
4.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第三产业自身发展不足,也使吸纳农村人口就业能力有限。濮阳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骨干企业少,主导企业过少,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特别是三产发展缓慢,大多农民工向第三产业流动,本地吸收能力相对来说又有所欠缺,由于没有专业大型批发市场和高端购物中心,商户流失严重,濮阳县原来是商贸业大县,零售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第三产业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减弱,制约了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同时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制约了城镇的带动辐射能力,影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针对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
当前,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于保证新的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就业服务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生之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客观需要。对于构建城乡统筹、上下连通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对全县农村劳动力从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结构、技能特长、从业愿望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建立了“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较好地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清,为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建立劳动力市场用工信息服务体系。
2.强化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政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培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和基础工作。劳动者的素质对于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整合。濮阳县针对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人力资源、教育和扶贫等部门协同配合,资源共享,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全方位多方面的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3.拓宽渠道,努力提高输出成功率。为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濮阳县千方百计扩大务工输出渠道。首先,在多次组织各劳务输出职能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本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部和西北部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其次,充分利用濮阳县省级产业集聚区和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等(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0页)工业园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开展技能岗位对接,引导3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4.强化服务,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这一系列的问题无不影响和阻碍着农民外出就业。这些问题直接损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并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对今后长远发展的若干启示与建议
为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个人角度建议,濮阳县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保障,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管。建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调度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延伸就业服务职能,工作专项落实,任务专人负责,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努力建立长效机制。
2.加强技能培训,创立劳务品牌。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扶贫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招投标和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培训质量高、效果好、社会认可度高的培训机构,作为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的定点机构。逐步形成以定点培训机构、职业技术院(学)校、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训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撑,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前的技能培训实效,使输出人员普遍掌握1~2门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促进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人员向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转移。
3.加快平台建设,强化有序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建立辐射全县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建设县级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劳动事务代理、举报投诉等“一条龙”服务,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加快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与就业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信息统计网络系统,将农村劳动力、农民工管理服务纳入信息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涵盖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用工备案情况以及空岗报告等相关信息。培训期间可以大大借助网络媒介的作用来更好的推动工作的开展,比如多媒体授课,实行远程授课,内容方面引入多层次、后期的数据库动态,随用随调,汇总经验报告。
4.强化维权保障,构建和谐劳务。加大劳动维权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社、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服务保障农民工切身利益尤其是异地维权的新途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决打击“黑中介”,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不参保企业的处罚力度。将劳动维权工作的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劳动侵权的预防机制。建立健全劳务输出集中地党组织机构,提高劳务输出管理水平。发挥外出务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成立党组织,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凝聚力;按照“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转岗不转向”的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劳务输出工作巡回服务站,及时妥善处理劳务输出人员的维权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昭光(导师:邓群钊).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及对策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2] 兰荣禄(导师:陈少晖).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道与现实走向.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4
(作者简介:吴红菲,濮阳市劳动就业处解困与再就业科副科长,中级经济师 河南濮阳 457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