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内化.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情感;数学教学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这道清泉,就不可能有人的智力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用爱心孕育积极的情感
情感教育,其本质即爱心教育,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与欣赏,其次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数学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一个特殊的舞台,师生之间是和谐的、愉快的. 如果学生信任你、爱你,则定会爱数学这门学科,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高尔基曾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 优秀的教师,总把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 缺少爱的教育,即使教学技艺再高超,那也是苍白无力的!
二、用语言诱导积极的情感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师生间交流的最直接的桥梁. 积极的情感需要语言的烘托. “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 ”
片段一:
师:老师现在每月的国标工资是740元,请你来调整工资,怎样调整使工资数是3的倍数?
生1:我把工资的个位加1得到741元,就是3的倍数了.
师:很简便,可以!
生2:我把您工资的十位加1得到750元,也就是3的倍数. 师:你一下子就给老师多加了10元,老师感谢你!
生3:那我把您工资的百位加1得到840元.
师:哎呀,你真大方,给老师加了100元.
生4:我在工资数的千位上加1,变成1740元.
师:我真是太感动了!我会努力工作,把同学们教好!
生5:我把740元变成10740元!(教室里沸腾起来,稍等)
师:我们地区的经济还没有那么发达,目前还不能有那么高的收入. 同学们要多学本领,长大后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富强,有信心吗?
片断一中的教师语言,不仅仅体现科学性、逻辑性,更多地体现了教师语言的教育性、情感性和灵活性. 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学生的思想、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三、用兴趣激发积极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数学学习欲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兴趣的激发.
片段二:
师:平均数会用在哪些方面呀?
生:平均成绩、平均身高……
师: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能给老师打打分吗?
生:我给您打92、95、93……(争先恐后)
师:你们真是抬举我了,我觉得我只能得70多分.
师:我想知道全班同学给老师打分的情况,怎么办呢?
生1: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总人数.
生2:但这样很麻烦,可以选几名代表,算出他们的平均分.
師:生1的方法算出的结果很全面,但计算量很大;生2的方法有代表性,很实用. (选6名代表,打分,齐算平均分)
师:同学们给我打这么高的分,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把课上好,好吗?
“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能给老师打打分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学生是很乐意为老师打分的. 接着老师说:你们真是抬举我了,我想知道全班同学给老师打分的情况,怎么办呢?很顺利地过渡到计算平均数方法的总结和应用上,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当学生听到老师的热情赞语后,内心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四、用信任催生积极的情感
信任、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词语. 作为教师,我们应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每名学生的闪光点,信任鼓励每一名学生,这才是教师的大智.
如问答时,说“谁愿意把自己的智慧展示给大家?”学生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这一步是做对了,可惜还没考虑周全,如果这样……那就会完全正确了”. 熟悉知识点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肯定每一个观点好的一面,引导纠正错误的一面.
片断三:
师:乘数末尾的0很容易忘记,请你给大家支个招?
生1:数一数. 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几个0. 我们只要数一数乘数末尾和积末尾的0个数是否一致.
生2:当题目基本完成时,再验算一遍.
生3:比一比. 我们可以把乘数末尾的0比成是气球,气球在空中爆炸了,最后是升上去,还是落下来了呢?(同学们笑)喜欢篮球的同学还可以把乘数末尾的0比成是投出的篮球,最终是落下进筐了!这样想就不会忘记添0,不信你们试试!(越说越起劲,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老师充满期待地问“乘数末尾的0很容易忘记,请你给大家支个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生3的想法有趣、有用,这是信任给予的最好回报.
把情感带入数学课堂,理解、信任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姑息迁就,当学生犯错误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尊重学生的同时,鼓励他们勤动脑,善思考.
让数学学习带有积极的情感印记!让积极的情感这个“催化剂”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学生情感;数学教学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这道清泉,就不可能有人的智力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用爱心孕育积极的情感
情感教育,其本质即爱心教育,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与欣赏,其次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数学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一个特殊的舞台,师生之间是和谐的、愉快的. 如果学生信任你、爱你,则定会爱数学这门学科,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高尔基曾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 优秀的教师,总把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 缺少爱的教育,即使教学技艺再高超,那也是苍白无力的!
二、用语言诱导积极的情感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师生间交流的最直接的桥梁. 积极的情感需要语言的烘托. “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 ”
片段一:
师:老师现在每月的国标工资是740元,请你来调整工资,怎样调整使工资数是3的倍数?
生1:我把工资的个位加1得到741元,就是3的倍数了.
师:很简便,可以!
生2:我把您工资的十位加1得到750元,也就是3的倍数. 师:你一下子就给老师多加了10元,老师感谢你!
生3:那我把您工资的百位加1得到840元.
师:哎呀,你真大方,给老师加了100元.
生4:我在工资数的千位上加1,变成1740元.
师:我真是太感动了!我会努力工作,把同学们教好!
生5:我把740元变成10740元!(教室里沸腾起来,稍等)
师:我们地区的经济还没有那么发达,目前还不能有那么高的收入. 同学们要多学本领,长大后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富强,有信心吗?
片断一中的教师语言,不仅仅体现科学性、逻辑性,更多地体现了教师语言的教育性、情感性和灵活性. 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学生的思想、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三、用兴趣激发积极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数学学习欲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兴趣的激发.
片段二:
师:平均数会用在哪些方面呀?
生:平均成绩、平均身高……
师: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能给老师打打分吗?
生:我给您打92、95、93……(争先恐后)
师:你们真是抬举我了,我觉得我只能得70多分.
师:我想知道全班同学给老师打分的情况,怎么办呢?
生1: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总人数.
生2:但这样很麻烦,可以选几名代表,算出他们的平均分.
師:生1的方法算出的结果很全面,但计算量很大;生2的方法有代表性,很实用. (选6名代表,打分,齐算平均分)
师:同学们给我打这么高的分,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把课上好,好吗?
“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能给老师打打分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学生是很乐意为老师打分的. 接着老师说:你们真是抬举我了,我想知道全班同学给老师打分的情况,怎么办呢?很顺利地过渡到计算平均数方法的总结和应用上,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当学生听到老师的热情赞语后,内心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四、用信任催生积极的情感
信任、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词语. 作为教师,我们应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每名学生的闪光点,信任鼓励每一名学生,这才是教师的大智.
如问答时,说“谁愿意把自己的智慧展示给大家?”学生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这一步是做对了,可惜还没考虑周全,如果这样……那就会完全正确了”. 熟悉知识点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肯定每一个观点好的一面,引导纠正错误的一面.
片断三:
师:乘数末尾的0很容易忘记,请你给大家支个招?
生1:数一数. 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几个0. 我们只要数一数乘数末尾和积末尾的0个数是否一致.
生2:当题目基本完成时,再验算一遍.
生3:比一比. 我们可以把乘数末尾的0比成是气球,气球在空中爆炸了,最后是升上去,还是落下来了呢?(同学们笑)喜欢篮球的同学还可以把乘数末尾的0比成是投出的篮球,最终是落下进筐了!这样想就不会忘记添0,不信你们试试!(越说越起劲,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老师充满期待地问“乘数末尾的0很容易忘记,请你给大家支个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生3的想法有趣、有用,这是信任给予的最好回报.
把情感带入数学课堂,理解、信任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姑息迁就,当学生犯错误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尊重学生的同时,鼓励他们勤动脑,善思考.
让数学学习带有积极的情感印记!让积极的情感这个“催化剂”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