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与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06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腹腔镜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探讨无腹腔镜辅助下内镜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肿瘤直径〈3.0em且边界清晰的胃间质瘤患者92例,其中53例独立行内镜下切除(内镜组),39例独立行腹腔镜切除(腹腔镜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通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内镜组与腹腔镜组比较,手术耗时短[50(48~58)min比70(50~95)rain,U=1575.00,P〈0.01],术中出血量少[10(5—15)ml比20(20—30)ml,U=1794.00,P〈0.01],术后通便早[18(8~36)h比24(20—40)h,U=1666.00,P〈0.01],而在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随访(27±15)个月,腹腔镜组术后随访(24±11)个月,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4,P〉0.05),随访期间均未见胃间质瘤复发和转移,亦无因胃间质瘤而死亡的病例。结论对于直径〈3.0em且边界清晰的胃间质瘤行内镜下独立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与腹腔镜手术疗效相近,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消化道重建患者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诊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腹壁空肠造瘘行ERCP诊疗的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一次性完成经腹壁空肠造瘘,其中21例(95.5%)成功完成ERCP诊疗,内镜通过瘘口到达乳头或胆肠吻合口处的时间为6—34min,平均为18.4min;另外1例失败。ERCP诊断吻合口狭窄10例、肿瘤复发8例、胆总管结石1例、内支架堵
小肠疾病采用传统检查技术诊断困难,至2001年胶囊内镜检查系统问世,其诊断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胶囊内镜诊断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已成为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回顾近年间我院1000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小肠疾病中的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情况等,评价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细胞学检查、囊液癌胚抗原(cEA)分析对区分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行EUS-FNA细胞学检查和囊液CEA分析,绘制囊液CE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通过Youden指数确定诊断临界值,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EUS、EUS-FNA细胞学及囊液CEA分析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
目的评价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使用双腔前视胃镜进行ERCP治疗的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为82.6%(38/46),8例失败,其中6例因双腔前视胃镜无法进入输入袢找到十二指肠乳头而失败,2例因乳
目的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联合胆汁肿瘤标志物测定对胆管狭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7例胆管狭窄患者(良性狭窄8例,恶性狭窄49例)行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同时行血清及胆汁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测定,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IDUS以及IDUS联合胆汁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胆管狭窄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
消化内镜诊疗项目,已得到广泛的普及,而且每年内镜手术量和检查量增长也是十分惊人。消化内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人力、设备和空间等各方面支持因素,内镜中心需要配置内镜操作系统、不同类型的内镜以及配套的清洗消毒设备。所以,一个内镜中心每天的内镜检查手术量是有一个理论最大数值。但是,很多医院在不对内镜中心进行相关设备投入情况下,仍然要求手术数量的提升。
目的探讨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系统在治疗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巨大胆管结石患者4例,尚未确诊的胆管狭窄患者5例。对胆管巨大结石者,行SpyGlass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常规取石。对胆管狭窄者,SpyGlass直视下观察病变情况,SpyBite活检钳直视下活检取样。患者均放置鼻胆引流管,术后检测血常规以及血尿淀粉酶,予抑酸、预防感染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SpyGlass操
近几年来,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与新检查手段的出现密切相关,如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对于直径〈16mm且无淋巴和其他脏器转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临床上可以使用局部切除手术如内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的EMR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对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完全切除率还是不能令人满意;ESD是一种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新技术,可以进行单块切除,但是操作较为繁琐,难度较大,而且还会增加出血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名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组21例、中小切开组20例、球囊扩张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采用^99m 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K),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胆囊显影
目的评价高龄(≥80岁)胰胆疾病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行ERCP诊疗的1158例高龄胰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内镜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58例高龄胆疾病患者共接受1315例次ERCP诊疗,成功率为98.5%(1295/1315)。术中诊断胆管结石554例(47.8%),恶性胆道梗阻494例(42.7%),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