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语言的语用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与认知科学的影响,语用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看待言语交际。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就是其中有着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理论。
话语的明示和推理
关联理论认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明示就是交际者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意图,交际者通过某种使交际对象明了的方式进行编码、表达意图,如果交际对象能明了交际者所作的明示行为,那么就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交际。在这个过程中,交际者通过对语境的选择向交际对象提供关联性最强的语言信息,示意其话语的含义。在选择语境时交际者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以及交际的场合、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还要考虑交际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尽可能的提供与交际对象的认知语境相关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小交际对象理解话语的难度,使交际对象正确有效地理解和推断出交际者的意图。推理则是交际对象在交际者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按照关联原则,寻找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交际者的意图、达到理解话语的过程。关联是依赖语境,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语境建立的过程。交际对象在选择语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受到交际者已经建立的语境支配,另一方面也受到自身认知语境的制约。
语境要素及其功能
那么什么是语境?Lyons(1977)认为语境是交际双方所具备的用于判别话语合适性的知识。何兆熊从语用学的角度对Lyons语境观点加以扩充和发展,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语境最基本的功能是它的制约性和解释性。“制约性”一方面是对话语生成的制约,即对交际者使用语言的制约。它使交际者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考虑到交际对象的各种情况,建立与自己话语相符合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语境的解释性是针对交际对象而言,当说话人话语说得模糊,不够详尽,或者里面使用了意义不十分确定的词语来传达意思时,我们就要借助语境来理解。借助语境可以了解交际者使用的表达方式和语用策略。解释和说明某些语言现象,排除歧义,推理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关联理论对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
根据关联理论,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概念,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的判断语境、寻找关联,增强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正确性培养其语用能力。
1.将文化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语言教育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往往用“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之类。这些称呼却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可以。而像“Brother Joseph或者Sister Mary”之类的称呼,只用于天主教团体和某些别的宗教或职业团体。上述例子反映出的这种文化规约对语言的制约作用,在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不易察觉的。而在学习外语时,由于年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发展往往不是同步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向学生传授目的语文化,丰富学生的认知,克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培养其语用能力。
2.培养语境意识。语言学习主要是由意义驱动的。而意义主要产生于社交互动的情景之中。只有在语境里,语言形式才获得明确的意义。同一表达式,在不同的语境里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反之,具有同一言语功能的同义结构,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就不同。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理的语境,让学生参与到特定语境下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并判断语境,学习使用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把相关知识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语言知识的讲授要结合语用知识。目前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授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词语意义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这样一种层次上,而对所教词语和句子在实际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使用方面的有关知识传授很少。我们认为这种脱离相关语用知识来传授语言形式的方法是片面的,它不能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This is a piece of cake.”作为一般的陈述句,其命题意义很明显,但在一定的语境下,它还可产生一个特殊的功能意义:表示对事物的评价,意为“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 ease.”对于这类句型,若只从语言形式方面对它进行分析和解释,而不从语用角度来说明这一句型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所隐含的意义,则很难把这一类句型教给学生,使他们在言语交际中不犯严重的语言失误。
此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语用知识来讲授语言,其关键就是要在教授语言时,处理好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语言形式与功能并不是一一对等的简单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多重关系,一方面一种语言形式可能有多种语言功能;另一方面同一语言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形式来体现。语言形式和功能这种复杂的关系,如果仅靠课堂教学中对语言形式的讲解和枯燥的操练,学生很难将知识同化,并创造性运用。教师只有在讲授语言形式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语用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他们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中,恰当、灵活、得体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提高其语用能力。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待言语交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认知先于语言,由于认知的不同,每个人所构成的认知语境也就因人而异,影响到交际双方对语言的选择、理解,从而造成言语交际中的失误。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强调丰富学生的认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理解的合理性。培养其语用能力。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现代外语》第3期,1998.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
话语的明示和推理
关联理论认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明示就是交际者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意图,交际者通过某种使交际对象明了的方式进行编码、表达意图,如果交际对象能明了交际者所作的明示行为,那么就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交际。在这个过程中,交际者通过对语境的选择向交际对象提供关联性最强的语言信息,示意其话语的含义。在选择语境时交际者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以及交际的场合、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还要考虑交际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尽可能的提供与交际对象的认知语境相关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小交际对象理解话语的难度,使交际对象正确有效地理解和推断出交际者的意图。推理则是交际对象在交际者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按照关联原则,寻找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交际者的意图、达到理解话语的过程。关联是依赖语境,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语境建立的过程。交际对象在选择语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受到交际者已经建立的语境支配,另一方面也受到自身认知语境的制约。
语境要素及其功能
那么什么是语境?Lyons(1977)认为语境是交际双方所具备的用于判别话语合适性的知识。何兆熊从语用学的角度对Lyons语境观点加以扩充和发展,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语境最基本的功能是它的制约性和解释性。“制约性”一方面是对话语生成的制约,即对交际者使用语言的制约。它使交际者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考虑到交际对象的各种情况,建立与自己话语相符合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语境的解释性是针对交际对象而言,当说话人话语说得模糊,不够详尽,或者里面使用了意义不十分确定的词语来传达意思时,我们就要借助语境来理解。借助语境可以了解交际者使用的表达方式和语用策略。解释和说明某些语言现象,排除歧义,推理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关联理论对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
根据关联理论,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概念,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的判断语境、寻找关联,增强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正确性培养其语用能力。
1.将文化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语言教育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往往用“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之类。这些称呼却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可以。而像“Brother Joseph或者Sister Mary”之类的称呼,只用于天主教团体和某些别的宗教或职业团体。上述例子反映出的这种文化规约对语言的制约作用,在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不易察觉的。而在学习外语时,由于年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发展往往不是同步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向学生传授目的语文化,丰富学生的认知,克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培养其语用能力。
2.培养语境意识。语言学习主要是由意义驱动的。而意义主要产生于社交互动的情景之中。只有在语境里,语言形式才获得明确的意义。同一表达式,在不同的语境里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反之,具有同一言语功能的同义结构,在不同的语境里含义就不同。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理的语境,让学生参与到特定语境下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并判断语境,学习使用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把相关知识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语言知识的讲授要结合语用知识。目前我们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授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词语意义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这样一种层次上,而对所教词语和句子在实际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使用方面的有关知识传授很少。我们认为这种脱离相关语用知识来传授语言形式的方法是片面的,它不能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This is a piece of cake.”作为一般的陈述句,其命题意义很明显,但在一定的语境下,它还可产生一个特殊的功能意义:表示对事物的评价,意为“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 ease.”对于这类句型,若只从语言形式方面对它进行分析和解释,而不从语用角度来说明这一句型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所隐含的意义,则很难把这一类句型教给学生,使他们在言语交际中不犯严重的语言失误。
此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语用知识来讲授语言,其关键就是要在教授语言时,处理好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语言形式与功能并不是一一对等的简单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多重关系,一方面一种语言形式可能有多种语言功能;另一方面同一语言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形式来体现。语言形式和功能这种复杂的关系,如果仅靠课堂教学中对语言形式的讲解和枯燥的操练,学生很难将知识同化,并创造性运用。教师只有在讲授语言形式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语用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他们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中,恰当、灵活、得体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提高其语用能力。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待言语交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认知先于语言,由于认知的不同,每个人所构成的认知语境也就因人而异,影响到交际双方对语言的选择、理解,从而造成言语交际中的失误。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强调丰富学生的认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理解的合理性。培养其语用能力。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现代外语》第3期,1998.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