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助力语文关键性能力的生长,其中在关乎学生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朗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要将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为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体现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借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意识。笔者即以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四个太阳》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统整归类,借助组合拼音读通语句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相对有限,还不具备自主性朗读课文的能力,这就需要为学生的朗读搭建一定的支撑和台阶。为此,编者在一年级课文中为每个生字都标注了拼音,帮助学生在快速之中识记每个生字,同时在认知情境之下高效地将课文中的语句读通。
比如,《四个太阳》一文所有生字中有一个特点,即含有相同韵母的生字很多,比如“香、尝、忙、阳”都含有共同的韵母ang,“颜、暖、甜”都含有共同的韵母an,教师就无需逐一地对每个汉字展开教学,而是紧扣生字呈现出来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类与统整,达成以一字带一面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的很多生字都集中在几个长句子上,教师就可以在统整分类教学之后,利用这些长句子强化检测。比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太阳该画什么颜色”等,教师指导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中的长句子读通顺,为理解课文内容、夯实语文能力奠基。
借助拼音是训练学生自主性朗读课文的基石和抓手,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中现有的资源意识,真正为发展学生的朗读素养助力。
二、搭建梯度,借助停顿符号读好语句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力相对薄弱,对文本语句的感知还不够通透,常常会出现破词破句的现象,尤其是面对一些长句子时,虽然能够读正确,但在意蕴表达与呈现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运用停顿符号的方式将长句子读好,形成良好的语感意识,更好地为读好句子蓄力,促进良性的互动循环。
如课文的第二句:“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指导学生朗读好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朗读,给予学生明确的榜样引领;其次,运用“/”的符号帮助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停顿,比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示范性朗读之后就自行划分节奏,然后借助于停顿符号进行尝试朗读,在逐步地联系中养成良好的停顿意识。
学生的语文能力源自于不断的实践尝试,教师只有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实践表达形成了积淀,为学生的朗读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揣摩情感,借助理解感知读出语气
很多低年级学生能够正确且通畅地读好语句,但朗读出来的效果却仍旧不如人意,就在于学生的意识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文本过程中,学生没有能够嗅到语言文字所承载出来的效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这篇《四个太阳》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如果学生没有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体认的话,就会读得僵硬而死板,就像是机器人一样无法真正融入到课文情感之中。为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对文本的语句进行细致的品析,比如,这句话中最独特的词语在于“金黄”,这是对太阳状态的描述,最想表达的意思是“送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句话在表达上的情感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要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义,使得文本之言皆出于学生之口。
为此,教师就可以像上述教学环节一样,对课文中的语气进行揣摩,让学生逐步养成朗读时关注语气的好习惯,更好地促进认知发展。
四、多元感知,借助个性体验读出感受
每个学生对文本语言感知的角度和最终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感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不断发展。
比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中“哦,画个彩色的”中一个“哦”字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与文本的内容进行统整结合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能够从中体悟到不同的情感,并尝试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从“哦”字读懂了恍然大悟之感;有的学生从“哦”字中感受到一种自豪和愉悦的状态;有的学生从“哦”字中感受到一种节奏地明快……不同的感受就有着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理解,并尝试将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朗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在不断的层次中历练,要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效应,用自己的思维和心灵去感知,并转化为朗读行为,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高效发展。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培养学生其他语文关键性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示范性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朗读方法,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全方位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小学(225809)
一、统整归类,借助组合拼音读通语句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相对有限,还不具备自主性朗读课文的能力,这就需要为学生的朗读搭建一定的支撑和台阶。为此,编者在一年级课文中为每个生字都标注了拼音,帮助学生在快速之中识记每个生字,同时在认知情境之下高效地将课文中的语句读通。
比如,《四个太阳》一文所有生字中有一个特点,即含有相同韵母的生字很多,比如“香、尝、忙、阳”都含有共同的韵母ang,“颜、暖、甜”都含有共同的韵母an,教师就无需逐一地对每个汉字展开教学,而是紧扣生字呈现出来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类与统整,达成以一字带一面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的很多生字都集中在几个长句子上,教师就可以在统整分类教学之后,利用这些长句子强化检测。比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太阳该画什么颜色”等,教师指导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中的长句子读通顺,为理解课文内容、夯实语文能力奠基。
借助拼音是训练学生自主性朗读课文的基石和抓手,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中现有的资源意识,真正为发展学生的朗读素养助力。
二、搭建梯度,借助停顿符号读好语句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力相对薄弱,对文本语句的感知还不够通透,常常会出现破词破句的现象,尤其是面对一些长句子时,虽然能够读正确,但在意蕴表达与呈现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运用停顿符号的方式将长句子读好,形成良好的语感意识,更好地为读好句子蓄力,促进良性的互动循环。
如课文的第二句:“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指导学生朗读好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朗读,给予学生明确的榜样引领;其次,运用“/”的符号帮助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停顿,比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示范性朗读之后就自行划分节奏,然后借助于停顿符号进行尝试朗读,在逐步地联系中养成良好的停顿意识。
学生的语文能力源自于不断的实践尝试,教师只有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实践表达形成了积淀,为学生的朗读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揣摩情感,借助理解感知读出语气
很多低年级学生能够正确且通畅地读好语句,但朗读出来的效果却仍旧不如人意,就在于学生的意识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文本过程中,学生没有能够嗅到语言文字所承载出来的效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这篇《四个太阳》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如果学生没有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体认的话,就会读得僵硬而死板,就像是机器人一样无法真正融入到课文情感之中。为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对文本的语句进行细致的品析,比如,这句话中最独特的词语在于“金黄”,这是对太阳状态的描述,最想表达的意思是“送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句话在表达上的情感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要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义,使得文本之言皆出于学生之口。
为此,教师就可以像上述教学环节一样,对课文中的语气进行揣摩,让学生逐步养成朗读时关注语气的好习惯,更好地促进认知发展。
四、多元感知,借助个性体验读出感受
每个学生对文本语言感知的角度和最终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感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不断发展。
比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中“哦,画个彩色的”中一个“哦”字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与文本的内容进行统整结合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能够从中体悟到不同的情感,并尝试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从“哦”字读懂了恍然大悟之感;有的学生从“哦”字中感受到一种自豪和愉悦的状态;有的学生从“哦”字中感受到一种节奏地明快……不同的感受就有着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理解,并尝试将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朗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在不断的层次中历练,要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效应,用自己的思维和心灵去感知,并转化为朗读行为,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高效发展。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培养学生其他语文关键性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示范性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朗读方法,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全方位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小学(2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