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贯穿以问促学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教时有限,课堂教学形式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因此,相对以往无效、繁杂的满堂提问,教师设计提纲挈领、统领教学的主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主问题的思索、交流、碰撞、梳理、整合和总结,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真正正地经历深入有效的学习过程,扎扎实实地培养阅读能力。那么,略读课文主问题设计的路径应该如何导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课例谈谈思考与实践。
  一、综合运用,承载多样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略读课文更是放手让学生去经历学习过程的课型。主问题的设计中考虑的语言文字运用,蕴含多种内涵:既有对本单元主题直至该文本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涵泳感悟,也有对文本言语表达范式的积累、内化、运用;既有对文本文体特点的体悟与琢磨,也有阅读策略的具体应用操练。既可以有小而深的切口挖掘,也可以有大而广的整体推进,当然教师在设计时,要视文本实际特点解读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一以贯之。
  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主问题是:“用小标题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指向对课文内容的梳理,答题时又对表达形式做了要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学生的小标题各具特色有:①偷拿方糖;②贮存冬粮;③晾晒蘑菇;④烟囱垫窝。还有:①偷方糖;②存冬粮;③晾蘑菇;④忙垫窝。老师又追问:“还有吗?”学生继续概括:①偷糖;②存粮;③晾菇;④垫窝。
  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主问题:“本课写了哪几幅小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的画面,请用小标题概括,通过品读谈谈体会。”学生经过合作谈论后,归纳出了:①吊兰掩映图;②自由穿笼图;③小屋活动图;④陪伴写稿图;⑤肩头入睡图。教师在问题设计时突出了“画面”这一元素,起于作者冯骥才具有画家身份,这篇散文以画家的眼睛捕捉精彩镜头,以作家浓墨重彩的笔触加以细致描绘画面。为此让学生通过画面来描绘课文内容,用细的腻语言感悟文本情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叙述中抒情,在描写中寓理的文体特色。
  五年级上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课文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的主问题是:“请至少提出三个问题,和小组同学进行关于读书话题的模拟访谈。”这样的主问题,既让学生对文本主旨——季羡林老先生的谆谆教诲:儿童要从小读书、广泛涉猎有了进一步深化感悟,又指向课文文体——访谈录的操作练习,“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这样的主问题学习使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体,感悟语言秘妙之处,形成对话,领会文本主旨。
  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主问题“围绕着课题《假如没有灰尘》,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都是怎样写的?题目为什么不改成灰尘的作用?”这个主问题以课题为发散点,指向三个训练点:1.指向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课文结构为:对灰尘的误解—三段并列式结构阐述灰尘作用—总结灰尘优点;2.指向了解文本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灰尘的巨大作用;3.指向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前后串联的阅读策略。
  通过以上几个课例,不难发现教师在主问题设计时,不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文本中感悟的人文情怀,还涉及文本的写作特色、写作方法以及通过文本学习掌握阅读能力,使主问题尽可能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但又不是杂糅无章的“一锅炖”,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和主问题设计能力。
  二、板块整合,学习环节简洁明晰
  略读课文的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起着引领学生经历完整学习活动的巨大作用。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要有教学过程板块化的意识,通过主问题的探尋轨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独立与合作的探究过程:接触问题,产生想解决问题的亢奋应激情绪;思索问题,反复品读课文,寻找、整合答案;小组交流问题,在思维碰撞中梳理答案;汇报问题,条分缕析地综合答案。通过以上板块式的学习,学生思维是清晰而简洁的,学习是整合而高效的。因此不能只采用传统一问一答式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更应提倡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有学生独立的静思默想,也有同桌之间学习共同体的讨论,更有学习小组成员合作的思维碰撞。
  略读课文主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为:
  1.提出主问题,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在课本上进行圈画、做简单批注。
  2.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对于重复或错误的答案进行修正,并确定发言顺序和内容分工。
  3.教师安排小组进行集体汇报,每位组员发表观点,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综述。
  4.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发言,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及总结。
  因此,相对于高质量的略读课文主问题的设计,必须辅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思考者、倾听者、交流者、吸收者,在不同的角色变换中,使主问题的价值最大化,使学生学习的效力最大化。
  三、思维助力,促进素养整体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这二者的发展是交织螺旋上升的,思维的训练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在主问题设计时,也要有一种“大语文观”,既着眼于语文能力,也关注思维品质,才能和谐共赢互生。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形成思维冲突,“向思维纵深处漫溯”,而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认识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时可以分观点叙述,提出多维观点,从而保证思维的完整与全面。在多个学生进行单点回答时,提倡学生认真倾听,进行以上回答的汇总式综述。
  课例: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中的主问题是:“课文中并没有写我在舞台上的表演,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何以《我的舞台》为题?”这样的一个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师提出问题时,同学们都引发了深深的思索,大家情绪兴奋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课堂学习过程如下:
  1.全体学生独立快速默读课文。
  2.小组长组织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组员1:“我”的母亲是演员,“我”还没有出生,在娘胎里就“登台唱戏”,说明了“我”受母亲的影响很深,是我走上舞台的原因之一。
  组员2:“我”刚会走路就模仿母亲“演戏”,母亲学生忘词要向“我”请教,说明“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演戏,天赋极高,兴趣和天赋也是“我”走上舞台的原因之一。
  组员3:“我”从小练功没叫过苦,喊过累,坚持不懈是“我”走上舞台的原因之一。
  组员4:“我”演戏时不满观众议论,态度认真是“我”走上舞台的原因之一。
  组长总结:所以这样的题目说明了要取得成功,就要从小做起,兴趣、天赋、刻苦缺一不可,才能从小天地走上艺术的大舞台。其他组成员补充:课文写小吴霜由于自身努力才能走上艺术的舞台。给我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处认真做起,才能走上属于自己成功的“舞台”。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的答案中既有个性化的解读,也有组长汇总式的综述,所有答案的来源都来自于对课文内容的多角度品读与感悟,特别是最后一位学生的回答,跳出了课文之外,思考更高远的人生目标,的确是走向了思维的深度与高度。
  四、运用教学智慧,适时调控主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文本解读时做的預设,原则上力求主问题提问少而精,大而全。但在实践操作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不可预设、无法估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原定主问题流程,学生回答时出现的冷场、错误、质疑反而是良好的学习契机。
  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呈现:
  1.教师提出主问题:“课文描写了几个记忆中家乡的场景?请用小标题概括,并说说你喜欢哪个场景及原因。”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以下场景:小溪图、长桥图、茶园图、老屋图谈感悟。
  3.生质疑:老屋潮湿阴暗,为什么我“非常爱它”?
  4.教师及时发现学习契机,及时追问补充:看似矛盾,能否联系课文或实际谈一谈体会?
  5.学习小组展开谈论。
  6.组一发言:“联系《桂花雨》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我心目中,故乡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哪里也比不上。”
  7.组二发言:“联系自己的经历,每次我回老家都特别兴奋开心,农村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繁华热闹,但由于对家乡的热爱,觉得它特别美好。”
  8.组三发言:“联系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因为对家乡的特殊感情,所以就算是简陋普通的事物,在自己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学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教学反应,准确的及时追问,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发学生更深层的学习。
  综上,高质量的略读课文主问题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它将引领学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金山小学(361000)
其他文献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的手段发生了改变,慢慢向更加精炼、快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进而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相适应。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语文教师享有广泛的发展空间,而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也可使小学语文知识点的反复学习得到满足,因而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中的一项热门话题。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微课是指结合新课标内容,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整合教学过程中某个重
期刊
李海林先生在其著作《言语教学论》中曾提到:“作为语文课程的对象——言语,本是人的主观产物,一旦被人创造出来,就转化为一种客观存在,由内容存在转化为一种形式存在。”从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进行文字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随着课文进行的言语体验过程。这一过程,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内化,也有与自己体验的碰撞与融合。如何把握语文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关联,使得学生真正实现“言语
期刊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是比较常见的题材。比如朱自清的《匆匆》、鲁迅的《少年闰土》,李汉容的《山中访友》等等,都是结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散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语言的感知度。然而,纵观如今的小学语文散文教学,教师任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散文分析停留在识字、解词、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阶段,并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
期刊
“同课异构”是由不同教师施教同一课题内容,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通过评课、议课,探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交流各自的经验;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剖析其不足之处。每位教师在比较中看到了各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
期刊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意思是教和学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教学要有方向和目标,但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方法。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能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是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并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笔者以《把我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标强调了当代教育背景下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就让中华好诗词走进校园,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那就要切实把中华好诗词引入课堂,让学生做好诗词积累。  一、兴趣引领,美中悟情,自撷瑰宝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
期刊
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大约在四年级,小学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基于此,使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使得学生抽象、不可捉摸的思维过程以简明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且易于操作,保证每个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增强,提升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系统性,并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崔峦老师认为对低年级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我认为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要一环。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期刊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一路走来,有过激情澎湃,有过茫然无措,而今逐渐走向冷静,回归语文本体。2011版语文新课标有这样一段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揣摩、品味、诵咏、感悟,披文入情,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用,实现从“学课文”到“学语文”的华丽转身。下面以苏教版五年
期刊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的专题,本组围绕这一专题编写教学内容并对以前所学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且有新的内涵。而《自然之道》则通过讲述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教学目标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