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是由猪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1810年首先在美国被发现,而在我国也己流行多年,至今仍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更为严重的是近二三十年,出现了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它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猪瘟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难题。
  
  一、流行病学
  猪瘟病毒仅对猪有易感性,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近些年来,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有时表现为波浪形、周期性,尤其是大多数表现为温和型猪瘟,其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较低,或呈亚临床感染,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导致长期带毒、散毒,成为猪瘟预防免疫效果差、反复发生以至暴发的重要原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和散播,气候多变等应激因素导致发病增加。10日龄内及断奶前后发病最多,3月龄以上者发病减少,经免疫过的猪群仍有发病,从市场购入的猪苗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繁自养。
  
  二、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1典型猪瘟
  潜伏期5~7天,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者较多。患猪体温于41℃以上高热稽留,耳、腹下、四肢皮肤呈现紫色出血斑块,眼常有脓性分泌物,减食乃至绝食。先便秘后腹泻。有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程1~4周,病死率在70%以上,耐过猪多成为“僵猪”。近些年典型猪瘟己很少见。
  2、非典型或温和型猪瘟
  这是近些年猪曾发生的主要形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2.1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猪感染猪瘟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向外排毒。
  2.2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不发情或不孕等。
  2.3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生后,衰弱,拉稀便,陆续死亡,也有在2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偶有发生先天性震颤。
  2.4免疫耐受(免疫力低下)虽用合格的猪瘟疫苗及正规的操作进行免疫,但抗体仍达不到保护水平,猪瘟还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多见于育成猪。
  还应注意,近些年猪瘟的发病,大多有严重的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一,确诊更加困难。
  典型猪瘟的剖检病理变化主要是肾脏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边缘出血和大理石样花纹状出血,回盲瓣附近同心圆溃疡等。但近些年典型猪瘟极少见,而大量发生的非典型猪瘟又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很难见到典型病变。
  
  三、实验室诊断
  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很难做出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正向间凝(IHA) 用于检测猪瘟抗体水平高低,帮助免疫程序的制定,但不能作为是否感染猪瘟的依据。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一般用于检测猪瘟的抗体水平,有的方法可区分强毒抗体或弱毒抗体。
  3、免疫荧光(IFA) 可检测强毒抗原,能检出带有猪瘟强毒的隐性猪,对猪瘟的净化有重要价值。
  4、琼脂扩散试验(AGPT) 操作简单,易于判定,可测抗原或抗体,但敏感度低。
  5、兔体交互免疫试验 可检出被检病料中存在的猪瘟强毒、兔化弱毒或系未感染猪瘟,较准确可靠,对试验设备、条件和技术要求不高,但费时费事。
  
  四、防制对策
  猪瘟疫苗接种后1周内可产生免疫力,保护期一般为一年,对猪瘟应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每头猪一次免疫剂量应不低于600RID。一般地区应在仔猪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5天、经产母猪在断奶时各免疫一次,尽量不要在配种或怀孕期间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并应注意与其它疫苗接种的间隔和抗生素的干扰。
  2、正确严格地采用超前免疫。可在被猪瘟严重污染的猪场使用,但必须严格操作,如专人执守,每产出一头仔猪立即注射疫苗,并编号放入保姆箱中,于90分钟后方可令其吮乳。稀释后的疫苗应贮存在带冰的冰瓶中随时取用。在猪25~35日龄或60~70日龄时还应加强免疫一次。
  3、选择疫苗要讲究。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乳前及25日龄左右猪瘟免疫应使用猪瘟单苗,不要使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三联苗”可用于小型场户的第二、三次加强免疫。猪瘟发病严重场、区,还可考虑用猪瘟组织苗。
  4、严格技术操作。疫苗贮运和使用要全程冷藏,用前应检验是否失真空。每头猪换用一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稀释液应使用生理盐水。气温在15℃~27℃时应在3小时内用完,过时废弃。不要打“飞针”。
  5、淘汰带有强毒抗原的种猪。通过抗体监测找出并坚决淘汰亚临床感染种猪,从源头切断猪瘟传染和免疫抑制问题,可有效减少猪瘟的发生。
  6、实行全进全出,对病死猪及产出的死胎、胎衣等应做无害化处理,做好消毒、隔离等切断传染源的全方位措施。
  7、全面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与免疫力。
  刘景奎(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国乡畜牧兽医综合服站)
  孙铁玲(黑龙江富锦市城关区)
其他文献
以3,4-二氯苯胺和对氯苯异氰酸酯反应制备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以甲苯为溶剂,在回流状态下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到0—5℃,过滤,洗涤,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收率可达95.0%以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推行的保证。教师根据技能鉴定规范和培训大纲,对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了需求分析,课程模块设计,并突出对能力培训的探讨。课堂上
利用锆基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确定了反应条件。同时非等温变体积条件下的动态法,液一固相反应的特点,导出了反应速率方程。计算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合成反应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表现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咳嗽;呼吸困难。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主要特征。虽然其他的猪也易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很少死亡。是危害养猪业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一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RNA,呈球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本病毒目前只发现一个血清型,3种抗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
运用Maplnfo软件的SQL查询功能进行建设项目排污可行性论证的研究和实践 ,实现了建设项目排污可行性论证的面向对象和可视化
采用溶媒萃取方法,对十三碳二元酸滤液进行回收工艺研究.
本病是从患鼻炎的猪鼻腔内及多发性浆膜炎的病灶内分离出的支原体。实验证明猪鼻支原体能引发多发性浆膜炎,而导致鼻炎或鼻甲骨萎缩。  一病原本菌以球形为主,也具球杆状及丝状。鼻腔支原体是在鸡胚中培养猪鼻腔滤过性病原时发现的。用鸡胚分离培养猪鼻支原体需时3~5天,而已适应的培养物在1~2天内就能长好。接种6~7日龄鸡胚卵黄囊是分离本菌最好的方法。鸡胚接种后有时4~12天死亡,或在出壳前2天剖检时可看到多发
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纳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  为掌握某场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情况,笔者对全场未患临床型乳房炎的1159头泌乳奶牛,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剂(BMT )方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
一脱水马齿苋    采取未开花或结籽的嫩茎叶,现采现加  工,去除根及腐烂变质和过老植株用清水  洗净,在开水中烫漂3~5分钟,捞出后迅速用清水冷却为防软烂,原料可用生石灰水  处理,并用清水清洗然后将原料沥干或用  离心机甩干,在阳光下晒干,或在烘房中置70~75℃下烘10~12小时,至烘干为止最后用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包装成品食用前,先将干马齿苋用清水浸泡1小时,挤干水分后凉拌炒食或蒸食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