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发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我国也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的活动,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家园不受污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字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化与养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对自然界了解不多,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了解得较少,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得不够,他们往往缺乏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因此,可以把有关环保问题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状况,进而引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在一年级S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两个单元和一个口语训练集中进行了环保教育,如:第二单元是春光篇,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第六单元是环保篇,通过儿歌、童话的形式,针对小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唤起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感情。在第七单元的能说会道训练口语活动中,通过展示三幅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向身边人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目标引力之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多样,手段先进,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讲长江水域被污染时,可以先放一段反映长江美的录像,让学生心情愉快,然后再放一段造纸厂的污水排放到长江,死鱼在江面上漂浮的录像,学生们自然而然就会对这种破坏长江美的行为产生反感。这个“反感”,反映出学生对大自然美的向往,对破坏环境的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感知自然环境的美,破坏环境的丑并由此提高环保意识。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我与地球同在》主题班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采用一分钟演讲,讲故事,绘画等形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
(三)着重实践,活动深化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2008年6月1日颁布的“限塑令”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保护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向身边人宣传环保的意义,号召大家“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抵制白色污染,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让学生明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护大自然,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总之,要让环境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加环境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
(责编夏天)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家园不受污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字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化与养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对自然界了解不多,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了解得较少,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得不够,他们往往缺乏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因此,可以把有关环保问题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状况,进而引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在一年级S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两个单元和一个口语训练集中进行了环保教育,如:第二单元是春光篇,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第六单元是环保篇,通过儿歌、童话的形式,针对小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唤起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感情。在第七单元的能说会道训练口语活动中,通过展示三幅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并向身边人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目标引力之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多样,手段先进,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讲长江水域被污染时,可以先放一段反映长江美的录像,让学生心情愉快,然后再放一段造纸厂的污水排放到长江,死鱼在江面上漂浮的录像,学生们自然而然就会对这种破坏长江美的行为产生反感。这个“反感”,反映出学生对大自然美的向往,对破坏环境的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感知自然环境的美,破坏环境的丑并由此提高环保意识。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我与地球同在》主题班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采用一分钟演讲,讲故事,绘画等形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
(三)着重实践,活动深化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2008年6月1日颁布的“限塑令”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保护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向身边人宣传环保的意义,号召大家“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抵制白色污染,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让学生明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护大自然,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总之,要让环境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加环境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