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有人感叹,日子好了,年味儿淡了,曾经热切期盼的年,成了飞度关山却回不去的故乡,成了团圆却欲说还休的亲情,成了酒筵歌席却品不出的滋味。春节在,年没了!
但是,总有一些人在坚守。当入夜的黄河岸边转起照彻长空的“九曲”,当南丰人带上假面跳起远古的军傩,当客家青年抬着关公在泥浆中纵情欢戏,你是否能体会到,这是乡土中国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先祖对家庭情感的珍视和族群的文化认同。
年俗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或许,唯有珍惜这份对传统文明的尊崇,保留那些略显繁复的仪礼,我们才能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
南丰“跳傩”
傩文化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它由最初假面跳神、驱鬼逐疫的仪式演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许多地区流传。
图为2011年2月19日,江西南丰县赓溪村村民表演傩舞中的军傩“跳竹马”,演员头戴木雕面具,腹前系木质马头,背后用篾片将长袍张开做马后身,乡民向竹马撒谷糠,表示喂饱神马,“跳竹马”表达了反对战争、祈求和平之意。 图/CFP
莒县“过门筏”
每到农历春节,在山东莒县,家家户户在贴春联的同时,都会在门楣、门框贴上“过门笺”。“过门笺”是剪纸艺术的一个品类,明代就已在莒县民间盛行。如今,随着机械制作“过门笺”工艺出现,制作“过门笺”的传统手艺只有少数人在坚守。
图为2014年1月11日,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民间艺人来逢强正在精心制作“过门笺”。图/CFP
客家“闹春田”
“闹春田”是客家人特有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二到十四,客家村民会按姓氏轮流抬着“关公”到各家各户祭拜,然后到自家宗族当年收成最好的农田中,放下轿子,纵情狂欢,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为2008年2月21日,福建连城,村民正在用“抬关公、闹春田”的方式欢度元宵节。 图/CFP
芮城手工花馍
制作花馍是山西、陕西一带年节时必不可少的古老习俗,普通的面食经过民间艺人的灵巧之手,摇身一变而成各种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的形象,惟妙惟肖,而且每种花馍都有着不同的美好寓意。
图为2011年1月29日,山西芮城,55岁的汉渡村民间女艺人牛淑菊在自家的土炕上和女儿一起制作花馍。春节期间结婚、嫁女、走亲戚等喜事多,每天都有人预订,常常供不应求。图/CFP
贵阳“背财”回家
在贵州贵阳花溪区高坡乡一带的苗族村子,有正月初四背柴回家的习俗,意思是新一年“背财”回家,可以发财致富。
图为2011年2月6日,正月初四,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的苗族妇女特意出门打柴,然后背着一大捆柴禾回家,苗家妇女“背财”回家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图/CFP
溧水骆山大龙
骆山大龙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当新年来临之际,江苏南京溧水县孔镇骆山村家家都要赶制绣衣,参与舞龙。骆山大龙为白色,龙身长近百米,参加表演的人员达 500 多人。
图为2013年2月16日,溧水县和凤镇骆山村村民正在举行骆山大龙游行仪式。图/CFP
但是,总有一些人在坚守。当入夜的黄河岸边转起照彻长空的“九曲”,当南丰人带上假面跳起远古的军傩,当客家青年抬着关公在泥浆中纵情欢戏,你是否能体会到,这是乡土中国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先祖对家庭情感的珍视和族群的文化认同。
年俗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或许,唯有珍惜这份对传统文明的尊崇,保留那些略显繁复的仪礼,我们才能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
南丰“跳傩”
傩文化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它由最初假面跳神、驱鬼逐疫的仪式演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许多地区流传。
图为2011年2月19日,江西南丰县赓溪村村民表演傩舞中的军傩“跳竹马”,演员头戴木雕面具,腹前系木质马头,背后用篾片将长袍张开做马后身,乡民向竹马撒谷糠,表示喂饱神马,“跳竹马”表达了反对战争、祈求和平之意。 图/CFP
莒县“过门筏”
每到农历春节,在山东莒县,家家户户在贴春联的同时,都会在门楣、门框贴上“过门笺”。“过门笺”是剪纸艺术的一个品类,明代就已在莒县民间盛行。如今,随着机械制作“过门笺”工艺出现,制作“过门笺”的传统手艺只有少数人在坚守。
图为2014年1月11日,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民间艺人来逢强正在精心制作“过门笺”。图/CFP
客家“闹春田”
“闹春田”是客家人特有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二到十四,客家村民会按姓氏轮流抬着“关公”到各家各户祭拜,然后到自家宗族当年收成最好的农田中,放下轿子,纵情狂欢,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为2008年2月21日,福建连城,村民正在用“抬关公、闹春田”的方式欢度元宵节。 图/CFP
芮城手工花馍
制作花馍是山西、陕西一带年节时必不可少的古老习俗,普通的面食经过民间艺人的灵巧之手,摇身一变而成各种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的形象,惟妙惟肖,而且每种花馍都有着不同的美好寓意。
图为2011年1月29日,山西芮城,55岁的汉渡村民间女艺人牛淑菊在自家的土炕上和女儿一起制作花馍。春节期间结婚、嫁女、走亲戚等喜事多,每天都有人预订,常常供不应求。图/CFP
贵阳“背财”回家
在贵州贵阳花溪区高坡乡一带的苗族村子,有正月初四背柴回家的习俗,意思是新一年“背财”回家,可以发财致富。
图为2011年2月6日,正月初四,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的苗族妇女特意出门打柴,然后背着一大捆柴禾回家,苗家妇女“背财”回家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图/CFP
溧水骆山大龙
骆山大龙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当新年来临之际,江苏南京溧水县孔镇骆山村家家都要赶制绣衣,参与舞龙。骆山大龙为白色,龙身长近百米,参加表演的人员达 500 多人。
图为2013年2月16日,溧水县和凤镇骆山村村民正在举行骆山大龙游行仪式。图/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