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时时有这样的感觉:民国人物比我们今天的人要牛气得多。大概在那时代,真正碰上了一轮王纲弛纽的乱世,士人心里似乎都很明白,自己要做自己的主,因为不再有人给他做什么主。所以那时候的人,仿佛都有一种亲手打造新世界的自信力在。唯其有了这种自信力,其精神气格才大有不同。
《百年五牛》写到的5个人,严格的说都可以算作民国人物,无论呆在战场还是呆在书斋,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子风云气。这种风云气,我们在今天的人身上很难见得到。
作者梁由之先生,我并不认识。最初读到他的文字,是在“天涯”网站的一个论坛里,读的恰好是“五牛”中的鲁迅。因为见识狭窄的缘故,“五牛”当中,我稍微了解一些的,也就是鲁迅。他把鲁迅选作第一“牛”,我以为是有眼光的。最初他在网上写的文字,稍嫌简略,后来结成书的定稿,就丰富多了。但即便那样简略的文字,我也还是看出了他判断上的自成一格,绝非人云亦云或刻意标新立异的浮泛起哄。比如在当代时髦的“扬胡抑鲁”的问题上,我以为他的叙述立场就十分到位。——像鲁迅这样一个人,岂是若干“主义”(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能够框定他的?所以倘要拿“主义”的是非来宣扬或否定鲁迅,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显出那“主义”自己的小来。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原因就在于:鲁迅的判断始终是建立在直接体验之上的。他从来不背离体验去做空头的议论。所以当你拿胡适去照鉴或审判鲁迅的时候,除了说明你感觉出了问题,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梁由之叙述鲁迅的时候,也抓住了这种体验。
当代的学界乃至思想界,常常是一个伪问题层出不穷的帮会团伙。独立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搭理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鲁迅这个老瘦的病人实在是满有力气的,竟然跟那么多的团伙都缠斗过。换了我,早就累死了,——所以他才是“牛”。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有力气。当然,世上更多的牛是有力气、没脑子,俗称“蛮牛”。鲁迅不是这样的牛。他或许是《出关》中载着老子先生的那头牛,或许是《法华经》中载众人出火宅的那牛。
可见,要做牛的上品,脑子是至关重要的。梁由之选的这“五牛”,文一个武一个的,似乎没有一定之规。但只要通阅一遍就不难发现,标准是很清楚的,就是“有力气有脑子”。我们大抵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叫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当时在网上读的两牛,是鲁迅和蔡松坡,都有这个特点。后来看完“五牛”,确信所见不虚。张季鸾、陈寅恪都很典型。比较让人吃不透的是最后一“牛”的选择,也就是林彪。可惜这一牛还关在棚里。
编辑是一个很尴尬的职业,从跟作者谈选题到最后出书,一开始往往兴致勃勃,到最后常常觉得对不起作者。这本《百年五牛图》就是个例子,责编邹先生算是给折腾坏了。因为最后那一“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终于被斩尾,不能释放出来。你大可猜测那有关的斩尾原则或许具有兽医的背景,必定认准这头牛得了疯牛病,所以必须羁押乃至销毁。
不过,我本人并不主张对历史话题的一切封锁。历史并不会因为你定了调就变得清晰,也不会因为开放了讨论而模糊危险。你匆匆盖了棺,不见得论就能够定。州官所谓的“放火”其实也就是百姓常说的“点灯”,——你不明白(或装作不明白)这里面本来的一致性,硬要把事情弄得对立起来,这才叫自寻短见呢。可惜,这样的短见当今遍地都是。但你不能因为自己短吾短以及人之短,就断定人家不会长吾长以及你之长。这就显出了器量窄,说白了就是骨子里没一点“牛气”。所以我总觉得很多“霸王们”心里其实是很虚,而且越是心虚,越要装出气冲斗牛的样子!
在这没有牛气的年头,看看这本《百年五牛图》,算是给自己的病体服一剂补药吧。
《百年五牛》写到的5个人,严格的说都可以算作民国人物,无论呆在战场还是呆在书斋,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子风云气。这种风云气,我们在今天的人身上很难见得到。
作者梁由之先生,我并不认识。最初读到他的文字,是在“天涯”网站的一个论坛里,读的恰好是“五牛”中的鲁迅。因为见识狭窄的缘故,“五牛”当中,我稍微了解一些的,也就是鲁迅。他把鲁迅选作第一“牛”,我以为是有眼光的。最初他在网上写的文字,稍嫌简略,后来结成书的定稿,就丰富多了。但即便那样简略的文字,我也还是看出了他判断上的自成一格,绝非人云亦云或刻意标新立异的浮泛起哄。比如在当代时髦的“扬胡抑鲁”的问题上,我以为他的叙述立场就十分到位。——像鲁迅这样一个人,岂是若干“主义”(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能够框定他的?所以倘要拿“主义”的是非来宣扬或否定鲁迅,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显出那“主义”自己的小来。这是什么缘故呢?我想,原因就在于:鲁迅的判断始终是建立在直接体验之上的。他从来不背离体验去做空头的议论。所以当你拿胡适去照鉴或审判鲁迅的时候,除了说明你感觉出了问题,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梁由之叙述鲁迅的时候,也抓住了这种体验。
当代的学界乃至思想界,常常是一个伪问题层出不穷的帮会团伙。独立思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搭理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鲁迅这个老瘦的病人实在是满有力气的,竟然跟那么多的团伙都缠斗过。换了我,早就累死了,——所以他才是“牛”。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有力气。当然,世上更多的牛是有力气、没脑子,俗称“蛮牛”。鲁迅不是这样的牛。他或许是《出关》中载着老子先生的那头牛,或许是《法华经》中载众人出火宅的那牛。
可见,要做牛的上品,脑子是至关重要的。梁由之选的这“五牛”,文一个武一个的,似乎没有一定之规。但只要通阅一遍就不难发现,标准是很清楚的,就是“有力气有脑子”。我们大抵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叫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当时在网上读的两牛,是鲁迅和蔡松坡,都有这个特点。后来看完“五牛”,确信所见不虚。张季鸾、陈寅恪都很典型。比较让人吃不透的是最后一“牛”的选择,也就是林彪。可惜这一牛还关在棚里。
编辑是一个很尴尬的职业,从跟作者谈选题到最后出书,一开始往往兴致勃勃,到最后常常觉得对不起作者。这本《百年五牛图》就是个例子,责编邹先生算是给折腾坏了。因为最后那一“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终于被斩尾,不能释放出来。你大可猜测那有关的斩尾原则或许具有兽医的背景,必定认准这头牛得了疯牛病,所以必须羁押乃至销毁。
不过,我本人并不主张对历史话题的一切封锁。历史并不会因为你定了调就变得清晰,也不会因为开放了讨论而模糊危险。你匆匆盖了棺,不见得论就能够定。州官所谓的“放火”其实也就是百姓常说的“点灯”,——你不明白(或装作不明白)这里面本来的一致性,硬要把事情弄得对立起来,这才叫自寻短见呢。可惜,这样的短见当今遍地都是。但你不能因为自己短吾短以及人之短,就断定人家不会长吾长以及你之长。这就显出了器量窄,说白了就是骨子里没一点“牛气”。所以我总觉得很多“霸王们”心里其实是很虚,而且越是心虚,越要装出气冲斗牛的样子!
在这没有牛气的年头,看看这本《百年五牛图》,算是给自己的病体服一剂补药吧。